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5歲男孩逃學,媽媽直接帶他撿了一天垃圾!結果變這樣

5歲男孩逃學,媽媽直接帶他撿了一天垃圾!結果變這樣

最近泰國的一位媽媽應為做了一件事情,所以爆火了,原因是因為她5歲的兒子在一早上就鬧著不肯去學校,在家裡父母輪番勸了一個邊,孩子還是不肯去上學,於是這位媽媽就想到了一個特別的方法,她向學校請了一天的假,帶著孩子就去撿垃圾去了。

開始他們沿著馬路邊上撿垃圾,開始的時候孩子還很開心,但是沒有走多久孩子就累了,但是媽媽沒有妥協放棄,還是要孩子跟著自己走了3,5公立,一共撿了一袋子空瓶子,換了2泰銖,大概是0.4元人名幣,雖然只是轉了2元但是孩子還是很開心。

回去的路上他說:媽媽,我們做公交回去吧,

媽媽:我們只有2元泰銖,但是公交費要10元,你有嗎。

沒有辦法,孩子只能繼續往回走,

孩子:媽媽我想吃冰淇淋,

媽媽:冰淇淋要5元,但是我們只有2元。

然後孩子繼續走,孩子一直說自己餓了,看到旁邊的零食,一直吵著要吃的,這個時候媽媽還是依舊強調我們只有2元錢,沒有辦法去買吃的孩子這個時候沒有辦法,只能哭著對媽媽說,我想要回去上學,學校有吃的,有喝的。

直到經歷了這件事情,孩子此後上學再也沒有抗拒過,這位媽媽最後和朋友分享經驗的時候說:有的時候,只給孩子幸福的生活環境,他們不會珍惜,這個時候也應該要他們經歷痛苦,才能感受到幸福的來之不易。

為什麼這位泰國媽媽的做法,沒有念叨100遍,沒有說到口乾舌燥,沒有上火發飆,孩子竟然自己就改了!兒童心理學奠基人Rudolf Dreikurs解釋道:「如果真的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家長需要用行動,而不是語言。」所以有的時候語言不管用就需要使用行動來說明。但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媽媽有3種無用的「念叨」方式。

講道理型念叨

當孩子在做一件不合理的事情的時候,例如孩子在平時常常就拿著手機或者是平板玩遊戲看電視,時間過多,對視力和學習都不好,你這個時候去和孩子溝通講很多的道理,結果到了第二天孩子還是偷偷的拿出來看電視玩遊戲,孩子依舊和你說,那我下次不會玩了,但是等你不在場的時候還是依舊開始玩。

這個是家庭中常常會發生的事情,媽媽本著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自己明白,但是表面上孩子答應了,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違規,沒有一點的改變,這個時候媽媽就應該轉變方式了,不用在講道理,直接將手機或者遊戲沒收,告訴孩子,是他自己沒有遵守規則,所有現在要懲罰了。

嚇唬型念叨

當孩子在超市裡面看中了某樣家裡已經很多的玩具的時候,站在那裡不肯走,你一直和孩子說,「你在不走的話,我就直接走了,不管你了。」這個時候孩子的哭聲更大了,你會繼續說你在哭我真的走了,結果孩子一直越來越大聲,你就心軟了,又留著和孩子說好話。

這個時候孩子已經知道了,只要自己一哭你就會返回來。所以孩子不會停止自己的慾望。這個時候如果你真的將孩子強行抱走,呆在一個地方放他自己好好的思考冷靜,自然的孩子就會知道哭泣也沒有用。

無效就放棄型的念叨

很多時候,孩子一個人在馬路邊玩耍,你叫喊了很多次,說路邊危險,要孩子回來在安全的地方,孩子這個時候只顧著自己的開心,無視著媽媽的叫喊,當媽媽說了很多次之後,孩子依舊自娛自樂很開心。你就放棄了。

然後孩子以後就依然還是自顧自的去路邊玩耍,一旦發生了什麼危險就後悔莫及,在開始的時候,孩子不聽媽媽的勸阻,媽媽就可以直接將孩子帶離馬路邊,用語言去代替行動,用這這樣堅定的行為去表明他認真的態度,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明白事情的重要性。

總結

其實早日常的生活中,家長應該要知道很多時候靠語言說服不了孩子,需要的時候就應該直接用行動來制止孩子,孩子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他的行為意志並不會因為我們大人的擔心而發生改變,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目的。如果我們無法用語言去改變孩子,那麼,應該像那位泰國媽媽似的,採取行動!雖然,給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是,我們也應該要孩子明白,愛他並不代表沒有規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