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在張江 蓄勢待發

AI在張江 蓄勢待發

引言:

自從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首次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起,直到近兩年隨著各大巨頭的商業成果問世以及廣泛的市場宣傳,人工智慧才逐漸形成產業氣候,資本競相追逐,就連普通人都能直觀地感覺到:哦,現在是人工智慧的時代。那麼,在技術和人才高地的張江科學城,人工智慧的發展有哪些機遇與挑戰呢?近期,小編採訪了在張江專註人工智慧孵化的大麥村聯合創始人兼CEO李闖,他從行業大局出發分析了張江發展人工智慧的天然優勢。

要說近兩年產業界的熱門,非人工智慧(AI)莫屬。隨著AlphaGo一路把多位圍棋冠軍「斬落馬下」,越來越多的領域被人工智慧搶佔,小編所在的傳媒業也是其中之一。「都說藝術是人類的最後一片『領地』,但近來呈現的態勢讓人不禁覺得連這一領地也已失守。本輪的AI熱潮不同於以往任何一次,或將成為一道重要的分水嶺。」李闖直言。

大麥村聯合創始人兼CEO李闖

李闖是一名「老張江人」,他在《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上海站任站長多年,十幾年來活躍於高新區和科技企業採訪一線。2015年,他和林偉共同成立大麥村智能產品生態孵化器,致力於智能硬體創業孵化。十幾年的記者生涯加上3年多的投資孵化經驗讓李闖對產業變化異常敏感,在他15年進入智能硬體這一領域時,人工智慧還只是少數人才會談到的話題,遠沒有現在普及。短短3年時間,人工智慧已經進入各種應用場景,不斷通過大數據迭代,突破人類極限,在各個領域遍地開花。

「這一輪的人工智慧重在效率,大大地應證了『技術改變生活』這句話,人類正從以人為主導的碳基生產力邁向以機器為主導的硅基生產力時代。在強大的機器學習面前,人類顯出各種『短板』。以金融領域為例,一名理財師窮盡其力,最多能給客戶提供40多款理財產品,而智能投顧可以從40萬個理財產品中進行排列組合,為客戶提供更加精準且滿意的產品。」

不久前,小編採訪了一家專攻文本數據的人工智慧企業——達觀數據,它就擁有不少金融客戶。創始人陳運文告訴小編,從數字化邁向智能化的金融行業過去依賴大量的人工來看各種上市公司的年報等數據,現在這些工作都可以讓計算機替代,「繁複的工作由機器來進行自動化處理是許多行業的趨勢」

AI在張江

AI大有可為,是全球的一個共識。在本輪浪潮中,首屈一指的是中美兩國,雙方都擁有龐大的市場、手握海量的數據,兩者之間的角力世界矚目。而在國內,北京、廣州和上海是當前人工智慧發展的第一梯隊。此外,各地也在緊鑼密鼓地布局人工智慧。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未來十三年「三步走」的戰略目標;10月,上海市政府響應國家的號召,出台《關於本市推送新一輪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部署並全面實施「智能上海(AI@SH)」行動,提出到2020年形成與超大型城市運行相適應的人工智慧深度應用(Application)格局,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戰略目標。

針對上海推出的規劃,李闖認為:「從應用突破是很好的切入點,因為上海具備相當的數據管理水平,優勢突出。」那麼,向來以技術著長的張江又如何呢?先看一組數據:

2017年12月,浦東新區科經委牽頭調研了區內66家人工智慧企業並集成《浦東新區人工智慧領域企業調查報告》,其中註冊地在張江的就有49家。報告還指出,包括8家上市或掛牌企業在內的企業總估值超過650億元,從智能製造、公共安全、醫療保健到金融、教育,應用領域超過13大類

此外,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張江有一些人工智慧企業表現搶眼,斬獲了不少獎項。2017年6月,賽迪顧問更新中國人工智慧百強榜單,縱目科技、MaxiEye(智駕科技)、森億智能入圍。2018年1月,機器之心公布首屆「Synced Machine Intelligence Award」年度獎項評選·全球三十大最佳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名單,達觀數據和雲從科技成功入圍。

「除了這些『潛力獨角獸』之外,像喜馬拉雅這樣的准獨角獸企業也開始從內容切入人工智慧,它推出的『小雅』智能音箱目前已經規划到晶元級,而晶元正是張江的優勢。」李闖補充道。

談到人工智慧在張江的發展,李闖特別提到了兩次座談會:一次是2017年7月3日的「上海AR/VR產業座談會」,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一行蒞臨上海,亮風台等7家明星企業出席並展示了各自的產品和技術。另一次是2017年7月13號的「上海市人工智慧產業座談會」,由上海經信委主辦,邀請了近40家人工智慧企業。他指出,這兩場座談會顯示了從國家和市級層面對張江發展人工智慧的高度重視。

人工智慧專題賽宣講動員會

此外,2018年「創業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即將開啟,今年新增設了人工智慧專題賽。據悉,這是上海首次設立人工智慧專題賽,而張江的大麥村是全市唯一賽點。屆時,全市的人工智慧參賽企業都會來張江展開同場競技。

鑒於此,李闖認為張江作為上海對外的科創窗口,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是應有之義。

張江要搶佔AI「時間窗口」

在採訪過程中,李闖多次提到人工智慧產業的三大要素:算力、演算法和數據。他認為,在張江發展人工智慧具備一些天然優勢。

以機器學習為例,最重要的是算力和數據。其中就數據而言,張江有一批獨角獸和准獨角獸企業,諸如喜馬拉雅FM、WiFi萬能鑰匙、七牛雲、滬江網等等。李闖認為,這些企業集成了大量的用戶數據,而計算機依賴海量的數據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從而變得越來越聰明。可以說,沒有數據,機器學習就無從談起。

而算力有賴於處理器極高的運算速度,這就要考驗具有超高運算能力且符合市場的晶元了。眾所周知,浦東新區是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最重要的集聚地,而浦東的集成電路則集聚於張江。張江作為浦東乃至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的「矽谷」,擁有最為完善的產業鏈集群,不僅是浦東集成電路產業的特色,更是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的特色。去年前三個季度,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營收為453.17億元,同比增長17.26%,增幅超過上海全市5.66個百分點,占上海全市的比重為59.45%,占浦東新區的比重為88.78%。其中,設計業為186.72億元,同比增長25.99%;晶元製造業為138.89億元。晶元設計業、設備材料業是張江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亮點,分別增長超過20%以上。

發展AI的另外一個維度,在於人才。張江擁有超過36萬的從業人員,是重要的人才高地。此前接受小編採訪的手抓地圖創始人貫旭和達觀數據創始人陳運文都指出,人才集聚優勢讓他們在張江招攬人才,極為順利。

那麼,在這樣一個人才高度集中、文化水平相對均衡的區域內,發展人工智慧具體應該怎樣做呢?對此,李闖建議道,可以把張江作為一個區域試點,把人工智慧的各項技術落到各種應用場景中,實實在在地解決人們的一些問題,讓大家看到真正人工智慧的價值。「說到底,技術的發展就是為了解決人類的難題。在國家和市級相繼出台了相關規劃以及各地都在加緊布局人工智慧的前提下,張江要『乘勝追擊』,搶佔『時間窗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你好張江 的精彩文章:

「走出去、引進來」 張江孵化平台更顯「國際范」
月產3.5萬片,集成電路生產線全「芯」亮相

TAG:你好張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