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最好的「馴馬師」溫暖浪子心——為來生好好籌劃

最好的「馴馬師」溫暖浪子心——為來生好好籌劃

聆聽法音,可點擊以上音頻。

導讀:

每個人都在編織著有關未來、有關明天的夢,而我們憑什麼就可以確信明天一定會出現?既如此,那就不妨把眼光再放長遠一些,讓我們為來生好好籌劃一番吧。

大師們身上浸潤著佛法的氣息

從中國古代文學到現代文學,在其幾千年輝煌而燦爛的發展史上,總能讓人深深感悟到佛教思想無處不在的影響。如果要開列一份受佛教影響的作家名單,這份名單可能會很長很長:從謝靈運、陶潛、李白、白居易、蘇東坡、陸遊等大家一路下來,一直到清末民初的章太炎、梁啟超,再往後,又有魯迅、老舍、鄭振鐸、周作人、郁達夫、許地山等人,倘能細細梳理一遍,你將震驚地發現——幾乎所有流光溢彩的文學大師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浸潤著佛法的氣息。

佛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構成要素

這種現象其實也不難理解,如果說對藏族文化而言,離開了佛教也即離開了藏文化得以孕育的母體;那麼對漢族人創造的中原文化來說,佛教文化同樣是中國文化品格及特徵的重要構成要素。原本儒、釋、道就是漢文化的主導精神養料,我們實在很難想像離開了佛教的中華文明會呈現出怎樣怪異而單調的一種景觀。

儘管大多數現代作家並不信仰佛教,也從未皈依過三寶,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以恭敬、親切的態度看待佛教,並從中汲取自己所需的人生養料。每當看到他們對待佛教文化的恭謹態度,我就不由自主地要聯想到當今社會的許多人在面對佛教時所表現出的那種因無知而來的無畏。當他們汪洋恣肆地妄加議論、誹謗佛法僧時,真希望這些文學巨匠們的行為風範能多少給他們一點警示作用,因這些巨匠們大多也並非是佛教徒。

由於種種因緣,許多人並不具備對佛教、對高僧的天然親近感,這倒沒多大關係。最重要的是,對於一種代表世出世間究竟智慧的理論及實踐體系,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加研究就輕率毀謗。既然許多世間偉人都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如果我們想要深入佛法,並從中有所收益的話,保持一種親切的恭敬感應該不算過分的要求。時間會證明:你親近的是一種能徹底將你從痛苦中解脫的法門。原先那種朦朧的親切感的產生,是因為這種法門並不是外在於我們的一種上天的恩賜、或別人智慧與經驗的結晶,而是源自我們本性的一種流露,只不過漫長的輪迴早已風乾了我們的記憶而已。

佛法是最好的「馴馬師」

再次回家,對一個遊盪天邊的浪子來說,怎能不倍感親切、熟悉!

的確,法律永遠只能是外在於人的一種強制約束,它可以藉助監獄等國家強權機關將所有試圖對既有社會秩序、結構、國家意識形態等方面進行逾越、叛逆、顛覆的無法無天之人強行約束起來,甚至剝奪其生存權、發言權等所有自然及社會權利。但人的一切外在行為全都聽憑心的指揮,而法律在面對人心時則顯然無能為力。你可以斬斷一個人的手腳,但你永遠無法斬斷一個人的心識。對心這匹野馬來說,佛法無疑是最好的馴馬師,特別是它的三世因果思想。

有了這種思想,心就有了一道最有力的閘門,不致於再恣肆泛濫。既然因果律是整個自然界、人類社會顛撲不破的一個真理;既然大家又都承認因緣必須聚合才會產生果報,而有時這種因緣的聚合則需要我們等待漫長的時間;既然自然界遵循能量守衡定律,一種能量不會突然斷滅,轉換了形式後,它還將繼續存在,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反對佛法的因果報應之說?所謂轉世只不過就是你那些因條件不具備、所以暫時未報的業,換一種生命存在形式(也即載體),以繼續它未竟的因果之旅而已。

既如此,最嚴厲的懲罰當然不可能來自外部;我們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為自己負責,因為自己造業自己承擔,誰也替換不了,也不可能錯亂。假如人人都明白因緣果報毫釐不爽的道理,那他還會肆無忌憚地任意胡為嗎?

每個人都在編織著有關未來、有關明天的夢,而我們憑什麼就可以確信明天一定會出現?既如此,那就不妨把眼光再放長遠一些,讓我們為來生好好籌劃一番吧。

敬摘錄《喚醒迷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法王如意寶:醒來和做夢沒有任何區別
驚嘆!顯現諸多神通,與漢地眾生結緣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