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奧斯卡應該把最佳動畫長片頒給她!

奧斯卡應該把最佳動畫長片頒給她!

作者/文森特

在剛剛結束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尋夢環遊記》奪得最佳動畫長片的殊榮,無可爭議。然而不久之前,在洛杉磯影評人協會上,愛爾蘭卡通沙龍動畫公司製作的《養家之人》,擊敗了《尋夢環遊記》奪得最佳動畫長片獎。

與此同時,由國際動畫協會主辦,象徵著動畫榮譽象徵的「第45屆動畫安妮獎」上,《養家之人》10項提名,與《尋夢環遊記》共同獲得「最佳獨立動畫長片」。

現代仍需女扮男裝

當《尋夢環遊記》以某種勝利者的姿態收穫全世界的喜愛,這部《養家之人》便像在暗處發著光,雖然本屆奧斯卡已經結束,但電影界應該感謝還有《養家之人》這樣的動畫作品,因它關注著現如今這個時代,鮮為人知的生活。

《養家之人》改編自加拿大同名暢銷小說,影片講述的是阿富汗女孩帕爾瓦娜,故事聚焦於她和她的生活。帕爾瓦娜11歲,她們一家,住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一樁被炸毀的大樓里。

帕爾瓦娜的父親原是一名歷史老師,學校遭炸後,他健康受損,只能到市場去幫人讀信和寫信,以此掙錢養家。可是,即使是這樣塔利班也不放過他,以「接受外國教育罪」逮捕了他。

帕爾瓦娜一家頓時失去了生活來源,為了養家,她不得不出門找工作,然而塔利班禁止女性掙錢,她只能把自己扮成男孩,外出討生活。

在影片的故事裡,帕爾瓦娜要應對養活家庭的重任,又要完成「解救父親」的重責。小女孩是一個能把苦日子過出樂趣的孩子,個性堅韌、性格樂觀,這也讓觀眾想去了解這群「塔利班」下生活的人們。

影片中,在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女人受到各種限制,沒有男人在旁邊就不能出門,出門就要被毒打。女孩還沒發育就要嫁人,被嫁給的人有可能跟自己父親一樣大。而片中兩個女孩女扮男裝之後立馬獲得了「自由」,想去哪去哪,想做什麼做什麼,即使在布滿地雷和廢棄坦克的沙漠里,也能有著去沙灘見大海的希望。

女扮男裝的主角

為了貼合女主的性格特徵,主角帕爾瓦娜的外形設計稍微有點理想化。「帕爾瓦娜應該很漂亮,因為她是英雄,」導演解釋道。

女主角的線稿

另外在創造帕爾瓦娜的小弟弟時,因為他是影片中為數不多的「輕鬆角色」,於是創作團隊將他塑造成最真實的卡通人物,在影片中,他流露出的可愛、悲傷,甚至是振奮人心的時刻,都由此顯得栩栩如生。

影片用極為現實的畫風,展現阿富汗地區的文化、歷史以及風景名勝,也真實展現了塔利班的殘酷和恐怖。

《養家之人》里存在兩個世界,「真實世界」和「故事世界」,製作團隊需要用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風來展現。

電影的「真實世界」背景是自然主義的,偏寫實的。導演諾拉.托梅決定用剪紙、印刻等元素,特別結合了阿富汗的現實狀態及傳說,讓畫面效果更加細膩,富有質感,最終呈現出「真實」的效果。影片的藝術總監Reza Riahi選擇使用2D手繪畫面,用逼真的質感與細膩度,來表現「真實世界」。

而「故事世界」是古怪的。與「現實世界」完全相反,「故事世界」中允許有豐富的線條和紋理,以及各種不切實際的設計。這個部分主要呈現出主角講給別人聽的故事,並且在「故事世界」中,Reza Riahi將構圖和燈光變得相當戲劇化。

奇異的構圖,帶來新鮮觀影感受

Reza Riahi對此解釋道:「這些故事世界中戲劇的變化為觀眾帶來了輕鬆愉快的觀影感受。它的設計使得這部電影的故事更加可以忍受。」

女性主創團隊,聚焦人性傷害

《養家的人》的製作團隊以女性視角,展示了置身於戰火下的阿富汗。

而很難想像,作為弱勢群體的女孩,在不被擁有基本的人權的情況下,帕爾瓦娜照顧著一家人。帕爾瓦娜的故事,儼然是一個中東版「花木蘭形象」,木蘭是替父從軍,而帕爾瓦娜是代父養家,但兩部作品帶給觀眾的共鳴,都是女性主義體現出的情感觸動。

與這部以女性視角切入的動畫作品契合的是,《養家之人》的主創團隊,也都是女性。

《養家之人》導演諾拉·托梅

從原作者黛博拉·艾里斯,到女導演諾拉·托梅(曾聯合執導卡通沙龍動畫電影《凱爾經的秘密》),再到烏克蘭女編劇安妮塔·多蘭與原作者共同執筆劇本,以及擔任這部動畫長片的聯合製片人安吉麗娜·朱莉。

安吉麗娜·朱莉解釋自己加盟《養家之人》的原因:「如今,阿富汗有千百個女孩像帕爾瓦娜一樣長大,她們被迫挑起家庭的重擔。這部電影將提醒人們意識到她們的犧牲和付出,並體現出阿富汗文化的多元、創造性和力量。我很高興能和這個充滿才華的團隊合作。」

安吉麗娜·朱莉執導的影片《他們先殺了我父親》在去年上映後,背景設定在柬埔寨,歐美影評界對這兩部作品都予以極高地好評,兩部電影以兒童為視角,去講述戰爭背景下孩童的成長,以及戰爭所帶來的傷害。

製片人安吉麗娜·朱莉和主創

和《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不同的是,《養家之人》延續了卡通沙龍工作室清新簡介的風格,並沒有前一部作品那般晦暗、迷茫。又的確把一個悲情的故事,講到了觀眾的心裡,因為這就是真實。單從電影中,卻沒有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到導演的強勢「女權意識」,更多的是「反極端宗教」的重要意義。

恰如女主角帕爾瓦娜在影片結尾處說:「有理不在聲高,潤物無聲的是細雨,而不是雷鳴。」

黑暗背後,會有光嗎?

影片的藝術總監Reza Riahi延續了卡通沙龍動畫工作室《海洋之歌》的製作技術,利用Moho的獨特風格,將剪紙動畫引進到《養家之人》中。

在測試了水彩風格之後,呈現出類似於卡通沙龍早期電影《海洋之歌》的畫風。但是不同於夢幻般柔軟的《海洋之歌》,Reza Riahi和同行藝術總監Ciaran Duffy又一起尋找了一些嚴酷而現實的東西。

由於工作人員無法訪問阿富汗,所以製作團隊儘可能多地使用照片,作為參考資料,已完成故事背景的搭建。Reza Riahi回憶起對當地存在的少量顏色感到驚訝,因為很難想像晦澀中仍然有亮色存在,他把這些都放在了電影成片中,但更加柔和。

在《養家的人》中,「紅色」是用於連接電影中不同場景的顏色,所有與主角人物已故哥哥「蘇萊曼」有關的東西也都是紅色。因此在許多「故事世界」的場景中,團隊都選擇以紅色呈現為主。

當然,紅色有時候也出現在「真實世界」中,就像帕爾瓦娜用沉重的心,在市場上銷售閃亮的紅色禮服一樣。

儘管故事世界中的角色裝備可以很容易地被操縱,可以包括不僅僅是前視圖和輪廓的角度限制,但Reza Riahi依然選擇了接受這些限制,從而產生了真正迷人而有趣的動畫。

「電影是關於對比的」 他說,「雖然『真實世界』的顏色是單調『靜音』的,但『故事世界』的色彩,一定要從屏幕上跳躍出來。」於是那些電影里的「故事世界」,就變成五彩斑斕、希望的象徵。

最終《養家之人》呈現出的效果,堪稱凝結了「最絕望的生活」,但也用動畫這種「最浪漫的形式」,完成了簡潔但絕不「簡單」的偉大作品。

像《養家之人》這樣的故事,當然也能用真人實景拍攝,但手繪出人意料地,承擔起更廣闊,也更透紙背的敘述能力。將鮮活而不特指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有血有肉」,讓人們忘卻膚色、文化和民族的隔閡,為人類的悲苦共情而錐心。在這樣的故事裡,希望是活著,殘酷也是活著。

一家人「分食」是影片中最渺小的慶幸

在動畫電影《養家之人》的光影中,人們再次直面阿富汗的血淚,理解這世界上那些沒有出路的生活。在影片的結尾,女孩故事裡的大象王被打敗,全村的人得到了種子,大家唱歌跳舞期待著新的一年的豐收。而回到現實生活中帕爾瓦娜一家仍舊活在水深火熱的生活。

這是一種無邊的黑暗,一種到了女孩們「嚮往已久」的海邊,也逃不開的絕對恐怖,而世界需要這樣的作品。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演幫 的精彩文章:

十年不紅毛林林:《紅薔薇》顧霜菊比《蘭陵王》鄭兒更有層次

TAG:導演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