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元慶兩會建言行業智能,一場「AI+」的變革呼之欲出

楊元慶兩會建言行業智能,一場「AI+」的變革呼之欲出

今年的兩會在科技方面什麼最熱?AI(人工智慧)絕對是最大的熱點之一,伴隨各位兩會代表對AI的討論日漸深入,一場「AI+」的變革正在呼之欲出,走向深入。

兩會代表熱議AI,楊元慶的「水滴論」引發關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這已經不是人工智慧第一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曾經提到,「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新材料、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新興產業,另一方面要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發展智能製造作為主攻方向。」

今年的兩會代表的熱議話題中,AI也是最重要的內容。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帶來的四項提案中,有兩項與AI有關:希望國家出台政策鼓勵人工智慧的開放平台和關於無人駕駛。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長馬化騰則認為AI應該從垂直領域著手。

這其中,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關於AI的建議最為令人關注,他帶來了行業智能、智慧醫療、綠色製造、幼兒教師權益保障、加快北京建設國際化科技創新中心五個方面的建議,其中很多都和AI有關。

「水滴論」的行業智能是我覺得最有標誌性意義的建言,楊元慶表示,AI一定要和行業結合,形成真正有效的行業智能,就像水滴一樣滲透到各行各業,才能真正實現智能的未來。其中關於智慧醫療的建議,也是類似,就是將AI這個水滴應用在醫療行業,讓醫院走向智能化,讓病人好看病、看好病。

讓AI回到地面,行業智能是更理性的方向

我認為,這個建議很理性,也提得恰逢其時,讓AI從浮躁的空中回到實在的地面。

Gartner有一個技術成熟度曲線,大意是指任何技術都會在初期經歷一個瘋狂的炒作周期,這個時候往往不是實質應用的高峰期,只有當炒作退潮,技術才會回歸理性,走向真正的應用。

AI也不例外,這兩年炙手可熱,但是卻存在兩個誤區。其一,是過於注重消費端,忽視行業端,在英國、以色列等國家,企業級服務的人工智慧項目佔據整個人工智慧項目的85%以上,而在中國這個比率還相當低;其二是過於注重單點的技術,而忽視了系統的場景,如人臉識別火爆,一度很多人認為AI就等同於人臉識別,智能音箱扎堆上市也是如此。

在這個時候,楊元慶提出行業智能,將AI比作水滴具有特殊的意義。這個「水滴」的比喻是很貼切的,第一層含義是無處不在,AI不應該只是存在於消費端,而是應該在消費端和行業端都無處不在。之前我們提「互聯網+」,既然互聯網正在向AI升級,那麼「互聯網+」也應該升級為「AI+」,AI和任何行業的結合都有可能。

第二層含義是融合滲透,AI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像水滴一樣滲透到實體經濟中,滲透到各個行業中,才能帶來價值,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此前,互聯網興起的時候,曾經有過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大辯論,初期互聯網思維盛行,一度出現重互聯網而輕實體的觀點。但是,後來事實證明,互聯網只有和實體結合才有價值,AI更是如此。

換言之,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會經歷一場「AI+」的變革,這種變革是全面的、深刻的。以製造業為例,「AI+製造」帶來的是智能製造,千萬不要認為這種變革只是在製造環節,只是什麼機器人、自動化的流水線。去年12月,楊元慶就曾經針對智能製造提出,智能製造不只是發生在製造環節,而是研發、生產、供應、銷售、服務的製造全鏈條的智能化。

中國製造一方面面臨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地低成本的壓力,另一方面也面臨美國等發達國家重新重視製造業的擠壓,這個時候「AI+」帶來的中國智造升級是重要的應對之道。製造業如此,其他行業也類似,在AI上中國處於和美國相同的起跑線,行業智能給中國實體經濟提供了新動能,也帶來了彎道超越世界巨頭的良機。

聯想的智能轉型為其他企業帶來了什麼?

為什麼楊元慶在AI上的觀點和其他互聯網巨頭不同?為什麼率先提出行業智能的是聯想?這是因為聯想本身擁有深厚的製造功力,並率先開啟了一場智能轉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無數的經驗教訓、酸甜苦辣。

楊元慶有一個著名的「三波戰略」,從「PC」到「數據中心+移動」到「設備+雲和基礎設施+雲」。實際上,第三波就是「AI+」的兩個維度:消費端的AI化和行業端的AI化。聯想的這場智能變革是堅決的,All in AI,甚至經歷陣痛仍然堅持,但是蛻變後,現在的聯想已經今非昔比。

在消費端,聯想已經不是那個傳統的PC廠商,在CES2018上,聯想獲得80個獎項,其中有2/3是非PC,Mirage系列的AR頭盔、VR相機Mirage Camera等都迅速成為了相關領域的領導者;在行業端,聯想自己的聯寶工廠、武漢基地都樹立起相關智能製造領域的標杆,ThinkPad筆記本電腦產品的個性化定製率高達70%,聯寶自採用智能化解決方案後,成本減少15%-25%,製造效能提升25%-45%。

更重要的是,聯想在走向開放,將自己在智能上的能力進行輸出,賦能給其他企業,幫助他們在智能浪潮中轉型升級。在消費端,聯想不再只是自己做設備,更是構建聯想智能生態,將自己在產品、渠道、服務、AI、資本上的能力輸出,賦能其他廠商走向智能,剛剛結束的巴塞羅那MWC傳出的消息,聯想 Connect IoT在中國的蜂窩連接數已經超過千萬。

在行業端,聯想也在將自己在大數據上的技術和經驗整合為聯想LEAP的平台對外輸出,目前已經覆蓋智能製造、智慧醫療、工業維修、智能零售等垂直行業。以某醫藥企業為例,聯想通過自然語言智能化處理替換傳統人力,把原來150人降到30人以下,通過渠道自動化管理大幅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準確率和效率。所以,知道為何會是楊元慶提出行業智能?因為聯想早已經在如此多的垂直行業耕耘智能,它最知道行業智能化的迫切。

展望未來,在「AI+」變革的大浪潮下,一定有無數中國企業走向智能轉型,聯想的先行探索提供了一個樣本,這個中間所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將讓中國的很多企業少走彎路,更快地邁向智能化的未來。同時,楊元慶關於行業智能的論述,也是理性的聲音,過於浮躁談論單點的技術並無太大意義,只有將AI儘快地系統性應用在自己的企業中,才是很多企業當下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閆躍龍 的精彩文章:

羅振宇才是焦慮的罪魁禍首
小米2017年並非絕地反殺,而是到了危險的境地

TAG:閆躍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