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31億票房,系列電影,拍片感覺是在燃燒自己,陳思誠如何將《唐人街探案2》做成桃子電影

專訪:31億票房,系列電影,拍片感覺是在燃燒自己,陳思誠如何將《唐人街探案2》做成桃子電影

2018年春節檔電影票房為57.23億元,同比增長66.94%。7天內,《唐人街探案2》(以下簡稱《唐探2》)以18.94億元的電影票房領跑至今。上映19天,《唐探2》憑藉過硬的口碑票房一路走高,已過31億,與《戰狼2》、《美人魚》共同位列華語影史前三。能在春節檔中讓影評人和口味龐雜的觀眾都捧場買賬,這與《唐探2》本身的電影質量與陳思誠導演對電影的知行合一密不可分。

2015年12月,《唐探》上映,影片講述了「神探組合」唐仁和秦風在泰國躲避警察追捕、匪幫追殺的七天里,完成找到黃金、查明真兇為自己洗清罪名的故事。《唐探2》是《唐探》的續集,講述了唐仁為巨額獎金欺騙秦風到紐約參加世界名偵探大賽,兩人聯手偵破連環殺人案的故事。

拍攝是在燃燒生命

《唐探》後,《唐探2》在影片製作上進行了全面升級,故事發生地移至紐約,劇組實拍布魯克林大橋、麥迪遜大道等紐約地標建築。在美拍攝,一位作為背景的群演費用就將近2000人民幣,每天拍攝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考慮到製作成本,《唐探2》的拍攝周期只有47個工作日。攝影指導杜傑表示:「拍攝前劇組四赴紐約,前期討論好詳細的拍攝計劃,中國團隊在美國做事沒有人情一說,他們看中的是專業度。」

影片全程與美國工會合作,工會對電影人的保障非常嚴格和細緻,工作程序和制度都很嚴格。拍攝前《唐探2》劇組人員每人一個冊子,從飲食、停車到拍攝事事詳細列出,拍攝時各部門協調配合,有序運轉。但工會的按時計薪也讓美國部分人員的工作節奏較慢,現場「來來來,快快快」成為陳思誠常用語,緊張的拍攝周期讓他一度覺得拍《唐探2》是在「燃燒生命」。

「幾百人的劇組心裡再抓狂也得看起來臨危不亂,也需要去帶動劇組的人積極投入拍攝。」例如拍攝中央車站戲份時定好拍到四點,拍完一條到四點機器就被拿走了,這場戲讓陳思誠狠狠地捏了把汗,「就像走了回鋼絲,緊張的拍攝周期也會帶來遺憾的地方,但這留給自己,不能讓觀眾看出來。」

人物是電影基礎,《唐探》系列的主人公都是貪圖錢財小市民唐仁與高智商白凈少年秦風,唐仁的市井氣息也可看做是中國文化的代表,秦風的理智是西方理性的代表,兩人姓氏所代表的朝代也隱喻出他們的性格。

電影中唐仁是劇情的推動力,秦風是案件偵破的執行者,兩人一動一靜,功能性分攤明確,《唐探2》中宋義的加入則部分中和了兩人的特質,既可和唐仁互動搞笑,也能和秦風暗中角力。動靜結合也體現在片中追逐戲的快節奏與推理情節的靜態分析方面,動靜交叉上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

《唐探2》中破案並贏取500萬是唐仁的終極需求,引領故事前進,過程中唐仁和秦風救宋義、抓罪犯、逃出牢籠成為一個個小懸念,《唐探2》融合了喜劇與偵探元素,探案+冒險是影片核心,驚險刺激的冒險奔跑貢獻了大量笑料,探案從推理角度理順了影片的故事邏輯,案中案的設置則增加了影片內涵,探討人性與真理的核心讓影片更具耐看型。

兩部電影都是一句道家經典學說奠定了影片的敘事基礎,用商業類型里承載著哲學內核。

影迷型導演

陳思誠出生於遼寧瀋陽,小時候父母比較忙,平時一個人在家看電影。

1998年,陳思誠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讀大學時,他常常看書:「像王朔、蘇童、莫言、賈平凹的小說,我都讀。因為中國的經典話劇除了《茶館》、《雷雨》外不多,我反而跟小說走得更近。」

2001年大三的陳思誠憑藉電影《法官媽媽》中獲得「華表獎」最佳新人獎,之後他以演員身份陸續參演了《士兵突擊》、《春風沉醉的夜晚》等眾多影視劇。後者入圍了戛納主競賽單元,陳思誠在現場走紅毯時,閃光燈對著他們閃爍不停,但這部電影在國內一直沒有公映。

《春風沉醉的夜晚》劇照

「誰都想揚名立萬,也想掙錢。我知道生活或生存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他坦陳,「就算本子一般,我也要拍,畢業後我要在北京生存下來。」

做《北京愛情故事》電視劇前,陳思誠創作過名為《奇蹟》電影劇本,想邀請姜文主演,沒拍成。在他看來人生如同心電圖,高低皆有,擺正心態即好。那段時間他拍戲、看書、看電影,豐富自己,等待機會。

2010年,陳思誠用三年時間創作了《北京愛情故事》電視劇的前三集,新麗傳媒董事長曹華益看後想拍成電視劇。陳思誠提出兩個條件:我當導演,我選演員。該劇在線播放量過30億,口碑不俗,重要的是它凝聚了「北京愛情故事」的品牌價值。

電視劇成功後,陳思誠製作了《北京愛情故事》電影,講述了五對情侶的愛情故事。影片票房過4億,口碑卻褒貶不一。

「《北愛》用了空間的方法講關於時間的故事,五對情侶在同一空間里,連起來是人的一輩子。我們這樣談著話,但還有其他的空間和維度,我在想我們從哪兒來?該去向何處?愛情在內容上翻新很難,手段上可以翻新,這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電影上映後,他說:「下次講故事的方法,還得通俗易懂一點。」

打造《唐探》系列

完成電影《北京愛情故事》後,陳思誠一直想拍偵探電影,但偵探往往要涉及公安,囿於國內審查制度,創作空間有限,私家偵探在國內基本上不存在。在泰國旅遊時陳思誠想到了「唐人街偵探」這一概念,既是中國人的故事,創作環境也更為寬鬆,這一想法也為《唐探》打造系列電影奠定了基礎。

拍攝前陳思誠去泰國體驗生活,和《最強大腦》選手李威對談,他和戲中秦風的過目不忘技能很像。影片用類型化的敘事,融合了偵探、喜劇、推理等元素於一體,燒腦且好看。影片最終票房過8億,過硬的口碑也樹立了電影品牌。

「商業片就是更多人的選擇,這考驗創作者的頻率能夠應和大部分人的頻率。普通的觀眾能看到娛樂,想探究電影思想和電影本體觀眾也能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做電影前我會先做一個核,這個核是我想表達的最堅實的東西,再去做外延。」

「喜劇有兩種,一種是天才型喜劇,比如卓別林、周星馳,他們個體就充滿了喜劇的調性;一種是結構性喜劇,關鍵是人物,人物決定衝突和矛盾,在極端環境下他們的反應生成喜劇,這是可以複製的。」

陳思誠曾表示對《唐探》的8億票房及元旦檔上映並不滿意,此次《唐探2》作為賀歲檔影片,偵探推理外「女裝梗」、「同性梗」、「裸奔梗」等商業喜劇元素輪番上演,中國遊客舉著自拍神器的觀光車,愛看美女直播的莫有乾等,喜劇元素更加多元化,「大雜燴」式的笑點更密集,這也削弱了影片的偵探推理部分,懸疑感降低。

「電影像辣椒炒肉一樣,你多放辣椒的話喜歡肉的話不樂意。《唐探2》從剛開始我們就選在春節檔,定位是合家歡,喜劇元素多一些。」陳思誠導演在創作中既面向市場和觀眾,也儘力向電影藝術本身負責。「我想做桃子電影,有內核也好吃。好的藝術作品應該是雅俗共賞的,導演不能過於自我表達,深入淺出,與觀眾溝通很重要。」

「我想把《唐探》做成IP,像漫威一樣,形成所謂的『漫威宇宙』。系列電影更適合我,它能讓我更從容的表達。」

前幾年在機場坐飛機時,陳思誠常常會去書店買幾本《南方人物周刊》、《博客天下》類的雜誌,自媒體的興起讓他手機里多了「鈦媒體」、「虎嗅」之類的微信公眾號:「創作者不能閉門造車,我關注這個正在發生的時代。」

陳思誠稱自己為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悲觀在於他總覺得生命最好的結果是無力的,看透後依舊樂觀面對,是他的知行合一。

「樂觀與悲觀是矛盾的,但矛盾是世界的基礎。對人生來說世界和時代只有一個,沒有完美的時代,我了解、熱愛、探究並擁抱它。」

歡迎關注中國電影導演協會

官方微信公眾號

轉載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電影導演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