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外詩歌之淺析——「詩」與「poem」

中外詩歌之淺析——「詩」與「poem」

詩是什麼?我們說,它是一段文字,幾句話,四五詞,甚至是一二字……但是它卻是生活之餘對於生活及與生活相關的部分的一點思考,可以凝聚生活之內,可以擴散生活之外,只要有一個善於思考的習慣,詩可以無處不在。

中國古代對「詩」的經典論述是「詩言志」,「詩」就是詩人內心心性的外在顯現。趙缺《無咎詩三百序》里曾說:「詩者,感其況而述其心,發乎情而施乎藝也」說的就是如此。中國古代詩歌的抒情傳統,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經過《楚辭》、《離騷》、漢魏樂府,唐詩,宋詞直到元曲,到了現代又添了現代詩的類別演變而成。而在西方,根據「poem」一次的希臘詞源,我們得到了「poem is something made」的說法。西方以史詩開頭,形成了強大的敘事詩傳統。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中世紀的四大史詩,但丁的《神曲》,17世紀的《失樂園》,18世紀拜倫的《唐璜》等作品都是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敘事詩。由於中西文化自古存在差異,所以表現在詩歌方面也不盡相同。中國文學家作詩旨在「言志」「載道」「緣情」,詩歌與人生,於天地沒有完全割裂,其文其詩是其心性的自然流露。西方文學家以駕馭語言的能力而自得,他們努力強調控制文字的意義與符號。但是無論有多少差異,我們都應看到,「東西方詩歌,都是要求達到人的自我覺醒,人的自我解放,也即是達到自由為其最高的靈境」。

「用簡省的文字,生活化的、親切的語言概括生活中的瑣屑,反映熟悉的人的喜怒哀樂,詩的意義如此而已。」可能這是某些人心中對於「詩」的定義。但是事實卻不是,詩是人的一種承托,一種擺放人情感的一個大大的容器,裡面裝的可能是平淡如水的瑣事,可能是壯志難酬的失意,可能是一發衝天的豪氣,可能是如訴如泣的哀婉,也可能是暢遊山水的逍遙……總之,無論詩是一種承載了感情的聲音,是一幅精心渲染的畫面,還是一縷渺渺懷人的眼波,它都是對於人生的沉思及發泄。

讀中外的詩歌,可以認識很多,那些在生活的邊緣不知疲倦的歌唱,那些對於無情的剖析,那些心靈上幽怨的訴求,讓我們知道事件還可以做出那樣的解釋,心靈世界可以那樣的純潔,現實還可以是那樣的無奈。就中國而言,詩即情,情即真,詩於生命的發泄應追溯到詩歌的泉源——春秋時期的《詩經》,詩經是古代韻文的燈塔,擁有著高度的藝術成就。其精緻的詩行,華麗的感情,高雅的氣質,清新的意境,和諧的韻律……都令後人望而卻步。從《詩經》中,我們可以看到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國,當年天香國色的羅裙釵衣,還有那些已成過往煙雲的金戈戰馬……無數條曲折委婉的生命之路隨詩卷一一鋪展在我們眼前。其中就生命的發泄和人生的沉思主題來看有很多,其中最為婉轉動情的當屬這綿綿愛意,就如同愛情詩《關雎》般美麗動人。

《 周南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鐘鼓樂之

妙齡少女懷春,翩翩少年鍾情,可謂中國詩歌史上一個永恆的主題。一首《周南 關雎》熱烈而浪漫地表達著作者對一位窈窕采荇淑女的好求之心,有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傷,男女之情的率真與靈動表現得恰到好處。因為愛情,普普通通的蘆葦也成了極具風致而煥發神採的植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水中央的夢中伊人象徵了多少人心中愛情的完美境界。對於所愛之人,可望而不可即,幾多愁苦,幾多思念,就如同流水般滔滔東去。

而追昔溯今,時光悠悠過了千年,但描寫愛情這一主題的詩歌卻從未斷絕。以中國新月派代表詩人鄭愁予的《錯誤》為代表,其很好地表述了生命對於愛情的發泄這一觀點: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粗略讀來只覺得意境深幽,感情悱惻。但是細細品味,就會發現這其中的綿綿深情就像是潺潺流水在字裡行間慢慢地暈染開來,是作者於生命中對於愛情的發泄。詩人以廣闊的江南為背景,再將鏡頭推移到小城,然後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後落在打破前面一片寂靜的馬蹄聲上,從而使詩情層層推向高潮,表達出一名女子對歸人的殷切期盼。其筆下的女子就如一汪水,一朵蓮,一片霧,其表露的是一種含蓄內斂的愛意,迷濛而又唯美動人,這種愛就像一彎平靜的湖水,蕩漾著圈圈愛的漣漪。

而對比西方就會發現,西方詩歌中表達愛情的方式更為灼烈熱情。英國著名詩人馬洛所著的《牧羊人戀歌》就是愛情詩歌中經典的的代表之作,同時也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優美的抒情詩之一。他繼承了田園抒情詩和愛情詩的風格。詩中的牧羊人享受著淳樸的鄉村生活,醞釀著對愛人的純潔感情。通過描寫戀人們在遠離世事塵囂的山野懷抱中的生活,向讀者傳達出一種不可言傳的世間真情。

下面就是《牧羊人戀歌》詩篇中的片段之一:

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激情的牧人致心愛的姑娘

by Christopher Marlowe

克里斯托夫·馬洛

Come live with me and be my love

And we will all the pleasures prove

That valleys, groves, hills and field,

Woods or steepy mountain yields

來與我同住吧,做我的愛人,

我們將共享一切歡樂;

來自河谷、樹叢、山嶽、田野,

來自森林或陡峭的峻岭。

And we will sit upon the rocks

Seeing the shepherds feed their flocks

By shallow rivers to whose falls

Melodious birds sing madrigals

我們將坐在岩石上,

看牧人們放羊。

淺淺的小河流向瀑布,

小鳥唱著甜美的情歌。

在這首浪漫的抒情詩中,詩人用動人的筆觸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柔美純潔的夢一般醉人的場景,這裡有鮮花、小鳥、溪流,草地還有可愛的羊羔,當然還有一個痴心的牧羊人在等待他心愛的姑娘。

這六段短詩韻律整齊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最後兩段的結尾句都是「live with me and be mylove」,即「來與我同住吧,做我的愛人」,反覆強調,一詠三嘆,使牧羊人的愛意顯得更深更濃。不僅如此,詩人在選詞鍊句上亦頗有考究,語詞高度凝練。詩人運用了聯想、象徵、比喻、誇張、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意境上給讀者帶來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不同於鄭愁予筆下柔婉動人的深閨蓮花,牧羊人所愛的女子就像是廣袤無垠的草地,廣闊而又迷人。如果鄭愁予的《錯誤》就是一首淡雅清幽的江南小調,那麼馬洛的《牧羊人戀歌》是一曲華麗奔放的華爾茲,需要我們細細品,慢慢嘗……。對比這兩首詩歌的藝術特點,筆者覺得它們雖說在語言文字上迥然不同,但是在情感上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主人翁都是感情深沉、細膩,對心上人有著一份難得的執著和濃濃愛戀。

詩即情,字字情,句句感,綿密醇厚。中國人寫詩雖說離不開客觀事物,但卻更注重一種意境上的領悟情感表達差異。英文詩歌大都表達熱切,感情激烈,以求再現此情。而中國的古詩詞則文字簡潔,意境悠遠。詩人將想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到七八分後,便會打住,留白出來。英文詩歌卻力求精準形象,將詩中描述的場景一一鋪展在我們面前,以求得身臨其境如夢如幻的感受。但是總而言之,東西方詩歌,都是要求達到人的自我覺醒,人的自我解放,也即是達到自由為其最高的靈境。

詩,無論中西,無關中外,字字鮮活,如同早木,他們是生命存在的發泄,人生沉思之所凝,讀詩即讀人,千回百感皆是人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森林之子手工分享-手工木勺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王生進教授專訪第二彈:深度學習與實際應用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