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麼讀書才能不會忘——讀書技巧之疑問的重要性與知識體系的建立

怎麼讀書才能不會忘——讀書技巧之疑問的重要性與知識體系的建立

不想再重申讀書的重要性了,開始論述如何讀書吧。

讀書最常遇到且最可怕的問題,就是遺忘。常常聽到人說看完了書什麼都記不住,這不僅影響效率,耽誤時間,更重要的是會打擊人讀書的積極性。

我教人讀書的時候,常常強調的一點是快,也可以說是頻繁。讀書不是讀文章,也不是讀短篇小說,只要開始讀,就要一口氣讀一段時間,起碼半小時吧。因為書中的論點論據等都是連貫的,如果你一下只讀十幾分鐘,除非沒隔幾分鐘就立刻接著讀,否則前面說的什麼你就會忘掉,哪怕你記性極好也沒用,因為讀書同時也是思考的過程(連思考都不會的去撞牆好了),一旦間斷,思考就會停止或者不連貫,那麼自然就沒有收益。如果你的時間實在過於零碎,那就去讀文章,或者看看報什麼的,硬是讀書的話,著實不是什麼好選擇。

許多人讀書都是想起一陣是一陣,今天讀一會,隔了一個周才又接著讀,記得住才是怪事。必須高頻率的快速讀完一本書,當然我說的快不是囫圇吞棗。

另一個記不住的原因,是選擇的書籍不對。選書是一門學問,不過初學者是不可能具備這個能力的,那麼如果有條件,最好是讓真正的高手來指導你,否則的話,我的建議是先讀基礎類的,不過基礎的特質就是單調而枯燥,如果實在沒有這個耐心去讀枯燥的書,就讀你已經有基礎的學科。比如你已經先有了一定的歷史知識,或者對哪個朝代很感興趣,或者已經先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讀書就會容易很多。再比如你想學經濟學,但是你什麼都不懂,那麼我的建議就是你必須先硬抓基礎,沒有基礎,就去看那些財經評論,你是聽不懂的,或者就是聽的都是些廢話。

當然,有些作者非常厲害,寫的書深入淺出,既有內涵也有趣味,比如我非常推崇的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然而,這樣的作者畢竟只是極少數,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很多所謂的通俗易懂,其實無非是簡單疏漏罷了,乍一聽很有道理,仔細分析純屬胡扯。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得耐得下心。

現在世面上的暢銷書,大多數都是膚淺之談,追求的都是聳人聽聞博取眼球,沒有真知灼見也就罷了,連基本事實都罔顧的不在少數,比如據我所知非常知名又爛到極致的《貨幣戰爭》,作者簡直連最基本的經濟常識都搞不懂,可惜它偏偏暢銷。那麼我的建議就是,從概率的角度上講,凡是學術型的,中國人寫的書不要看,也不要管作者有什麼亂七八糟的頭銜,去找外國人寫的書,相對好書的可能性高一些。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中國的好作者也有很多,只是太少了,我也沒發現這些優秀的作者有什麼直觀的共同特質。

網路上有很多所謂的書單,推薦書,我大體看了幾份,都是鬼扯,目前而言,沒有看到一份真正靠譜的書單。這些推薦書的共同特質就是乍看起來很高大上,仔細分析就是鬼扯,覆蓋面也不廣,也沒有由簡到難的遞進性,自身的含金量也不高,總之,就是些自己都沒怎麼讀過書的人跑出來裝有學問誤人子弟。

當然,選書的第一要義,還是興趣,有了興趣,就什麼都好說了。

讀書不是硬性的,不是你某天想起來想要加深點內涵,受了些刺激想要擁有知識就能擁有的,臨時抱佛腳在這裡根本不適用。必須要有良好的心態,充足的耐性才可以。不是你想讀就能讀,讀了就有收穫,如果沒有名師指導,就需要一個緩慢的磨合的過程,就好像著裝,有些衣服固然漂亮,但不合你的身,強行穿上,後果不用多說。

重頭戲來了,這是我最新想到的觀點,讀書的要義之一,就是你要帶著問題讀書。

有些人說這不是廢話么,很早以前就聽過了,問題在於,你是否真的理解這句話,以及搞清楚為什麼要帶著問題讀書。

帶著問題讀書,就是說你心中有疑問,疑問的前提是思考,你自己想了很久找不到答案,所以從書中找,所以你在渴求答案,然後這個時候你有幸從書中得到了你渴求已久的答案,忘得掉才是怪事。即使運氣不好沒找到答案也沒關係,因為書會啟發你的思考,印證你的思考。你的所思所想,和書中的所論所述,會有相通或相悖,然後無論是啟發也好,矛盾也罷,都會再進一步刺激你的思考,讓你的邏輯更加縝密。如果作者的水平足夠高,將答案的理由分析的鞭辟入裡,就更可能讓你讀的如痴如醉。

所以,帶著問題讀書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說,如果你什麼問題都沒有,也沒有興趣,更沒有耐心去打基礎,那你真的別讀了。有人問問題怎麼來,一個是人類求知的本能,我相信人類對未知事物都是有疑問的,都想要追求真理,只是引導的程度不同罷了。除此之外,就是興趣了,對什麼感興趣,自然就會去研究,就會有疑問。西方人之所以在人的孩提時期鼓勵疑問,而在年長後才開始灌輸知識,大概也是這個緣故吧。

這個話題本不應在此處出現,但還是再強調下吧。「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雄辯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這是引用,我再引申和補充點兒,讀書的忌諱之一,就是盡信書,為何會盡信書,一個是膽氣不足,另一個就是不會思考。讀書的另一個忌諱,就是死記硬背。固然,知識可以從讀書中得來,但讀書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學會思考,而疑問,在很多時候,是思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過這個話題十分浩繁,在此就不展開了。

帶著問題讀書可以引發思考從而有助於記憶,固然重要,但在高手中也算是眾口相傳的老生常談,並沒有什麼建設性。我的創新在於,我想到了疑問與知識體系的關聯性,即記憶的有效性。(當然,可能已有前輩想到了,只是我不知道)

知識體系,乍一聽是一個很高大上的玄乎的東西,其實仔細想想,並沒有什麼大不了,每個人都有知識體系,只是有的人建立的很完善,枝繁葉茂,而有的人只是光禿禿的樹榦罷了。

記憶技巧中最常聽到的一個觀點就是關聯記憶法,這的確是很有用的,很科學。然而,對於某些想像力不足的人來說,關聯記憶法就很扯淡(比如說我),但不代表不會想像就不能用關聯記憶法。

將自己的知識體系建立成相關聯的,就是增強記憶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你已經對某個事物有了一定了解,然後又新知的某些東西,這些新知的東西和過去所知的有所關聯,那麼一方面有助於現在的記憶,另一方面也加強了過去的記憶。我的記性之差,跟我熟悉的人都知道,但因為我的知識體系是相關聯的,我的學問就極其豐厚,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個方法是極其有效的。哪怕某一個知識點我忘記了,沒有關係,我可以根據我記得的其他知識來推理出來。就好像做數學題,你有了已知條件,又知道很多數學定理等,缺什麼自己算出來也就是了。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又大大增強了我的邏輯推理能力。

其實,在現代這個大信息時代,只要你是現代化都市的人,熟悉網路等社交工具,就不會是一個沒有知識的人,哪怕你不刻意追求知識,知識也會找到你。比如說朋友圈,微博,綜藝節目,乃至電影電視劇等,都會讓你明白許多道理,學會許多東西,只不過,你沒有留意,或者只是稍稍留意後不久就忘記了。

我想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遭遇了某些挫折後,總結規律時發現失敗的原因自己早已知道,但還是錯了。這一方面是理論和現實的誤差,另一方面就是你忘記了你曾經知曉的道理。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海量的信息,忘記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然而如果記得,著實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知識體系,就是一棵樹,拚命的吸收周圍的養分(或者說磁鐵的比喻更合適?算啦無所謂啦~),而你的疑問和思考決定著吸收的範圍和強度。最愚蠢的人是自己犯了錯還不知道吸取教訓,普通人是自己犯了錯還才知道吸取教訓,而聰明人,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只要你真的懂得思考,那麼即使不讀書,也會收穫很多道理,只要你活著,去經歷,去生活,就會懂得很多。當然,讀書還是在我看來最有效率也最具威力的方法。

在我看來,知識體系的種子,是疑問,最大的養分,是思考。除此之外,還要善於總結。把你最新想到的和過去已知的通過思考建立某種聯繫,才能記得住,才能理解的更深刻,而這個建立聯繫的過程,又同時鍛煉了你總結與提煉的能力。越說越覺得威力無窮啊。

普通人,一個是意識不到這點,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思考,而讀了這篇文章的人,如果還不去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恐怕最大的原因還是懶吧。畢竟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某些境況下,還非常的繁瑣。然而,這世上沒有好走的捷徑。我指出的已經是在我看來最佳的捷徑了,如果還是懶,就真的無話可說了。

就這樣。

——2015年1月17日於威海初稿

——2016年7月11日於北京二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一千年前的樂隊現場是什麼樣的,為你詳細解說《合樂圖》
那些讓人百看不厭的英國情景喜劇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