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校長的開學演講: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

校長的開學演講: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尊敬的各位嘉賓:

度過了愉快的寒假,沐浴著還夾著點寒意的春風,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學期。

開學前兩天,偶遇一位來校為孩子充飯卡的高二同學家長,短暫的交流中得知孩子是個手機控,因為手機,父子關係疏離,家庭戰爭不斷,他言談中的憤慨與嘆息能讓我深深感受到一位父親的無奈與無助,我安慰了他一會兒,並提了一些建議,但送別家長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位教育人,我明白這個問題困擾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孩子,一對父母,一個家庭。

德國頂尖腦神經學家、哈佛大學教授Spitzer近年的力作《數字痴呆化,數字化社會如何扼殺我們孩子的腦力》讓我們看到,這已經成為世界難題。

德國是個教育零門檻的發達國家,手機、網路的普及比中國更早更快,Spitzer教授在認真的對比分析後發現:當今德國小學入學新生多動、易暴怒、提筆忘字、做題粗心、記憶力差、詞不達意、協調性差、粘人、孤僻等等問題,都比移動時代之前的孩子有了明顯的增加。

他認為,對智力建設沒有幫助的行為包括:電視、電玩、網遊、網路依賴。作為一個著名學者,Spitzer教授看到的是數字痴呆化對一個人整個人生的影響。他認為沉溺於這些行為的人在學習階段表現為各種學習障礙和自我管理問題。到了中年晚年,就會導致失業、生病、破產、孤獨、抑鬱甚至早死。

來到九中並慢慢熟悉九中後,我越來越被她吸引,也深以她為傲,公允地講,九中不愧是一所不可多得的值得尊敬的學校,之所以令人尊敬,我覺得核心是三句話「學校有夢想,教師有情懷,學生有思想」

思想從哪裡來?

真正的思想,來自於對學習的嚴肅思考和不懈努力

高中生活的真諦就是學習,努力學習就是我們高中生的一種責任。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鍊。尤其在這個「有問題,百度一下」的年代,大家要清醒地認識到:喬布斯靠「百度一下」創造不了蘋果,屠呦呦靠「百度一下」摘不到諾貝爾獎,專註學習、自主自律才是硬道理。

真正的思想,來自於撬動整個地球的壯志豪情

我們2018屆有位同學,一直有個夢想,想走進牛津大學這所著名學府深造,將來為民族騰飛出份力、為中國富強做點貢獻。目前他正在為夢想而努力。他的家長告訴我,在家裡,聊天、看手機的父母經常受到兒子的批評與教育,為此他是既汗顏又深為這個兒子驕傲。

真正的思想,來自於一群志同道合者的交流碰撞。

非洲有句諺語: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在避免數字化危害的過程中,一個積極向上的優秀團隊尤其重要。高中同學的友誼彌足珍貴,但「 搖一搖、掃一掃」培養不出真正的必有我師的三人行,真正的朋友,也絕不是靠一起玩電腦遊戲培養起來的。它是在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和集體一起前進過程中被認可而形成的。

當然,真正的思想者還必須能享受孤獨,既要灌輸熱烈的感情,又要擁有堅強的理智,唯其如此,才能在碎片化的喧囂世界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有位社會學家憂心忡忡地說:「我很害怕以後的世界,將會是一個可怕的兩極分化的世界。一小批四肢發達、頭腦複雜、家世富有、出身名校的超級精英,像圈養肥豬一樣,統治一大群懶惰肥胖,肢體孱弱,空餘時間都沉溺在虛擬世界裡空虛度日的麻木御宅族,只要精英們樂意,隨時讓大家變炮灰。」

親愛的同學們,你,願意被圈養嗎?你,甘當炮灰嗎?

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數字化時代,如果一個人清楚了對自己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就可以讓我們既充分享有數字化世界帶給我們的機遇,又免受碎片化帶來的風險和危害。

新學期伊始,我殷切地希望你許下美麗的夢想,我更希望,你的夢想不因挫折而停止,不因時間而褪色,不因手機而破碎。

2018,守護夢想,勇敢飛翔!

謝謝大家!

南京市第九中學

張恆柱

在南京市第九中學開學典禮上,校長張恆柱以一篇《別讓手機偷走你的夢想》主題演講引發了學生、家長的共鳴,迅速在網路上走紅,不少網友跟評:" 觸到痛點的好文。」

但對於我來說,真正戳到我內心痛點卻只有一個問題:孩子一出生,哪裡知道手機?

事實上,孩子的很多行為其實都是模仿大人,仔細想想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是不是通過你的行為示範,甚至主動引導?

一邊哺乳,一邊玩手機的媽媽,孩子還在喝奶就已經在被動接觸手機,這是他們第一次間接接觸手機。

當孩子哭鬧不止,只要給孩子手機,隨便來點音樂或者動畫視頻,孩子的哭聲馬上停止,這是他們直接接觸手機的第一步。

可是最後卻演變成:

獨自帶孩子,家裡瑣事也多,忙碌起來,就把手機丟給孩子,充當「臨時保姆」。

下班到家,累到恨不得倒頭就睡,把手機遞給孩子,換取一些喘息的時間。

甚至,想自己玩手機,就把手機丟給孩子,換取自己片刻的安靜。

……

慢慢的,慢慢的,在你發現孩子已經沉迷手機無法自拔的時候,你才發現我的孩子什麼時候變成這樣了?

不是孩子想變成這樣,是我們把孩子變成了這樣。

所以,要想減少孩子玩手機,不是要講多少道理,不是要採取多少強制手段,更不是一邊抱怨孩子沉迷於手機,自己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手機迷,而是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孩子不玩手機。

一天中你最該放下手機和孩子相處的七個時間

1

上學前

不管您的孩子多大,每天上學前的時間總是忙亂而緊張的。早上您的孩子有重要的事情要跟您溝通,比如您應該什麼時候去接他們,或者他們有課後體育項目或話劇排練等等。他們需要您的全部注意力和支持。

如果你很忙,你可以比孩子早起30分鐘,發完所有該發的簡訊和郵件。這樣父母在孩子上學前的時間就不會那麼焦慮,就能夠時刻關注孩子的需求。

2

在去學校的路上

這是孩子一天中很重要的一個時間。在去學校的路上,大部分孩子會有「預期性焦慮」,對接下來一天的生活感到緊張。

他們也許會不停問:「那個考試我準備好了嗎?」「要是籃球隊這次又不選我怎麼辦?

這時,如果您在車裡講電話或看手機而忽視了您的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為了讓他們可以安靜一路,丟給孩子一個智能手機或iPad。

這樣做不僅僅讓他們覺得被忽視,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去學校的路上玩手機時,他們常常因為還沒玩好就停住,我們都知道那是什麼感受——這好比從一個癮君子手中拿走了毒品一般。他們變得暴躁易怒。

3

接孩子放學的時候

當您在接孩子的時候,請不要戴著耳機出現,或講電話或發簡訊。把手機收起來,把注意力放在您的孩子身上。

他們可能這一天過得很不順利,因此需要您安慰;或者他們想要跟您分享這一天發生的好玩的事情,這是孩子一天中很重要的一個時刻。

4

孩子從學校回到家的時候

越來越多的孩子在休息時間可以玩手機ipad,嘲笑我們自己對設備上癮是一回事,但以休息為理由給孩子手機玩,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孩子從學校回到家後的休息時間,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回到家,吃點零食,然後去玩——最好是在外面玩。

5

當家長下班回到家時

請在下班回家進屋前,講完您的電話。不要讓您的孩子想擁抱剛下班的媽媽時,卻要:「等等,我在講電話!」

請放下手機並專心陪伴您的孩子,這是擁抱問候的時間。

6

晚飯時間

當一家人就餐時,大人常常把孩子晾在一旁,給他們一個手機或者ipad,而沒有任何家人之間的溝通。

當我們把孩子晾在一旁的時候,我們給孩子的印象是:我們對他們不感興趣,他們沒有很好的見解。

晚餐應該是我們好好相處,好好聊天的時間,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傾聽對方,如何友好交談,如何互相幫助對方解決問題——你能跟任何年齡的孩子進行最好的晚餐對話,就是邀請他們解決你的問題。

家長們應注意晚餐談話禁忌:

不要問分數

不要問大學

不要講別人孩子的壞話

不要談論讓人感覺有壓力的話題

克制自己,不要在晚餐時間糾正孩子

7

睡前時間:要為身體做好放鬆和睡覺的準備

不管你的孩子多大,當他們說晚安的時候,他們需要你全部的注意力。一般來說,在睡前至少一個小時,您和您的孩子應該停止使用智能手機、iPad或筆記本電腦,因為我們要為身體做好放鬆和睡覺的準備。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孩子而言,重要的是擁有全身心陪伴著自己的爸爸媽媽。

對家長而言,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物質滿足,更不是說教和監督。

陪伴是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和正能量,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第一時間出現,是能夠放下工作、放下手機陪孩子看世界。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去尚學 的精彩文章:

TAG:去尚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