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往事如煙 往事並不如煙

往事如煙 往事並不如煙

收到上海收藏家幽山先生寄來的《舊時風月》,還是去年五月的事。那天順豐快遞的工作人員打來電話的時候,我正坐在開往泉城的火車上,一個人寂寥地讀著余秋雨的《中國文脈》:

中國文脈,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的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這種潛流,在近處很難發現,只有從遠處看去,才能領略大概,就像那一條倔強的山脊所連成的天際線。正是這條天際線,使我們知道那個天地之大,以及那個天地之限,並領略了一種註定要長久包圍我們生命的文化儀式。

回來後打開外包裝,看到的是一本裝幀素雅、古意盎然的厚書,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發行,白紙黑字,若雪的封面簡單醒目地嵌著一柄泥金小扇,清雅乾淨,可心可意。

翻開書,果然舊時風月書生讀,別有一番動人處。書用鎖線精裝,內藏佳扇圖文若干,文畫相映,互為彰顯,風月典雅,兩兩相宜。內頁幽山先生給我的簽名留印處,應是怕洇染了書頁,還特意用了一方素潔的紙巾相隔。在此之前先生亦多次詢問書可有收到,當得知所用快遞公司有問題後,他又不嫌勞煩地果斷轉為順豐。先生做事用心認真和細緻周全可見一斑,令人感佩。

書中講的全是幽山先生覓扇、藏扇、品扇的真實經歷和感悟,以及一己的獨特賞析,其間穿插了一些或隱或現或深或淺或濃或淡的情愫,比純粹的技術型扇面賞析讀著更貼合心意。聽他細說愛扇藏扇寫扇得扇失扇的那些過往煙雲,象喝一盞下午茶,雲捲雲舒,散漫愜意。這些由扇而起的一些故事與情感,因為承接著舊時的文化遺澤,所以能夠讓人於閱讀間輕易觸摸一抹舊時的影子,聞一段歲月的陳香。

詩詞書畫,從來都是中國文人內心深處最為鍾情的精神皈依,可清心,可雅玩,可修身,可怡情。而這一切,都被幽山先生巧妙地附著於一面面小扇之上,更有了濃縮即為精華的可意。適合無事的午後或靜夜,心情放散淡了,持一顆素凈之心,翻翻有情文字,品品陳年字畫,時光無塵。他的文字行雲流水,古雅清芬,一如那些收藏的扇面,著實攝人心魄,可以就著文字翻來覆去地看那些美扇,細細體味,靜靜欣賞。有時讀著讀著,會覺得那一面面小小的收藏,也許恰恰不小心印證了收藏者和言說者以及閱讀者內心深處無法訴說的一種體驗或心境,於是瞬間又覺得彷彿有了隱喻的意義,有了共鳴的欣喜。

這本歷經30餘天才終於輾轉到我手上的《舊時風月》,給了我另一種閱讀的歡喜和理由。大多時候,我會在忙完白天的瑣事之後,於晚間閑下來的某個時刻,一邊聽著小兒撫琴,一邊悠然地翻閱。有時是看扇時間大過讀文時間,有時是讀文時間大過看扇時間。只因為文赤子情深,為人情真意摯。那些藏扇豐富清雅,扇里扇外的故事更加讓眼前的書冊多了份豐盈和意趣,也很願意花上一些時日慢慢品讀。

如今,高樓大廈一座高於一座,鱗次櫛比;粉彩繁華一日幻於一日,充耳炫目。雲端的日子越架越虛高,人性的真善美日漸被蠶食,物質的富裕難掩精神的匱乏與尷尬。但依然不乏那麼一些人,於忙碌的罅隙退居一隅,尋一處桃源安放心靈,攜古意新風追尋一抹精神的亮色和為人的天真,牧心騁目,多麼好。

於己而言,如今讀書亦全憑喜好和心境,不再完全是為了學習必須的知識或者掌握生存的本領,勉強自己去做不喜歡的事。更多的時候,只是為了閱讀一份生命的從容,體驗一種心境的澄澈,激活那些潛伏在心底的堅守與熱忱。而那種撇去世俗的浮沫、濾除了虛浮矯飾又沉澱了歲月風煙的文字,因帶有初戀的天真和別樣的風情,又賦予我們生命的風月以及行走的江河以純粹和喜悅。

同樣的,因了這些扇面和文字,深深感慨往事如煙的同時,也同樣地感嘆往事並不如煙。讀到嶺南畫家蔣為謙的《美人圖》團扇,好夢乍驚,春愁已醒。唉,紈扇圓潔,如日如月。想那女子班婕妤也曾飽讀詩書、冰雪聰明、才情蓋世,傾國傾城,以見識德操而名聞天下,哪裡會知道有一天卻要長居深宮,鉛華褪盡,孤燈映壁,了此一生。錯錯錯,團扇美人,花自怒放月自明,幾人解得風情……

書里一面面舊扇和一篇篇訴說,真實而又多情,讓那些舊時風月舊時人事,一時歷歷鮮活如在眼前。扇里那些搖曳的人物和風情,如民國周錬霞、吳青霞、顧青瑤、龐左玉、鮑亞暉等八大才女扇、大千紅顏李秋君、齊白石、王雪濤等書面集錦成扇,尤其是那些扇面後的故事和人生,百轉千回千迴百轉,讀著讀著便不由自主地要跟著畫里的故事和人物一起心生悲喜歡愁,喟嘆唏噓。

一些回憶,一場往事,一段歷史,一份熱愛與堅持……回眸只因情深,小扇面,大天地。於自己,有時會迷戀那些渾身舊派風韻的文字,也會迷戀那些沾滿了歲月風情的舊物與舊事。只因那上面,有歲月的刻痕,也瀰漫著歷史的光陰。舊物與舊事,不只是其本身的光華,更有待有心人用心用情地去賞析去追尋去珍愛去紀念。

而這些藏扇以及與藏扇有關的一切細節與情感,於某種程度上正好滿足了這一願望,實現了這一夢想。我不知道,「中國的文脈」到底在哪裡,又到底該如何才算很好地一 一呈現,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是領略了一點點余秋雨先生所說的「一種註定要長久包圍我們生命的文化儀式」,我只知道——

多說無益,開卷有益。

小註:拙文入冊《齊魯文學作品年展》2017散文卷(中國文史出版社),原文章名字《扇里扇外》,略有刪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伊人若茶 的精彩文章:

TAG:伊人若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