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生孩子為啥要不停燒熱水,原來還可以坐著生?

古代生孩子為啥要不停燒熱水,原來還可以坐著生?

古人生孩子真的就是這樣嗎?燒上幾鍋開水,然後用燒紅的剪刀來割斷臍帶,接生婆在使勁喊個加油用力快出來了,然後孩子便出來了么?那若是孩子體位不正呢,孕婦若是難產大出血血呢?若母嬰都有危險只能保其一呢?

以上的問題大家不用好奇,一切都只有真實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知曉,我們只能從古籍中知其一二。

女人生孩子,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危險情況,如血栓、大出血、難產、胎位不正等。所以古人說,兒奔生,娘奔死;馬三立的相聲說,母子見面,猶如閻王殿前走了一遭。生育是女人生命中三大坎(出生為人、結婚成為女人、生育成為母親)里的第一大坎。由於古代醫療水平不高,女性生孩子時要消耗大量體能,特別是在難產時更加嚴重,再說也有可能在生孩子時引起生殖道的血管破裂而引起大出血,這時因為身體非常虛弱和大出血,很容易引起諸多內臟器官的衰竭和失血過多而死亡。總體來講,古代女子難產率高,跟古時候醫學技術低下、女子早婚等有很大關係。

往常偶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分,都會發現不管是娘娘仍是丫鬟,生孩子都是一個姿態,恰似古代女人只需這一種生孩子的辦法,其實圖樣圖森破,古代女人生孩子的姿態多樣到讓你驚掉下巴!古代極點常見的是坐著生孩子,然後還有跪著生、蹲著生,幾乎太會玩了嘛.

令人驚訝的是,古代不少的皇族女子其實都剖腹產的,而且孩子和大人竟然都安然無恙,請收下小編的膝蓋吧,在早年醫療條件那樣落後的時代竟然都可以剖腹產了!不過呢,想必許多女人也是知道,其實剖腹產並不利於媽媽和孩子的身體健康的,所以雖然現在醫療條件越來越好了,仍是主張媽媽們能安產則安產。由於剖腹產關於媽媽的身體來說其實是有損害的,而且剖腹產的媽媽再生二胎的話,一是不利於安產,二是再次剖產損害很大,如果真實沒有辦法安產,那麼只能在出產完之後,好好照料自己的身體。

接生婆的接生手法有很大學問

古代接生婆的接生手法是順產接生,產婆需要預備桶盆等為孩子沐浴的器具,還要為大人預備參葯、紅糖、生薑等補血氣的藥品。

富貴人家選擇接生婆十分有講究,孕婦在臨產的時候,因為產房有血光閑雜人等必須迴避不準大聲講話,要給孕婦一個安靜舒適的臨產環境。

孕婦一般或者站立或者仰卧,接生婆把紙鋪到床上,以枕安於腿中,等到羊水破的時機一到,孩子的頭部已經到達陰道,接生婆要給孕婦提示用力。如果胎位不正,很容易造成孕婦難產。如果胎位正的時候,接生婆必須先用溫水洗手,用指頭找到嬰兒的肩部,不讓臍帶繞著脖子,以免意外發生。

如果碰上孕婦難產,交骨不開、產門不閉、胞衣不下、血崩不止或者是胎位不正等百般疑難,就是考驗接生婆技術的時候,這個時候很有可能大人小孩都保不住。

孕婦生產出來之後,嬰兒和母體有臍帶聯繫,接生婆要將嬰兒臍帶剪斷,預留一小部分用細麻繩紮起來,仔細盤點好,切記不可沾水以免引起「臍風」。

等到孩子出生三五日之後,那一小截缺水的臍帶會自然脫落,這就是肚臍眼。

接生婆必須在剪斷臍帶的時候狠下心,特別是冬天的時候,剪刀是鐵制的太涼容易引起冷氣入侵,接生婆往往會使用牙齒咬斷臍帶。

還有古代生孩子是接生婆的三件寶:熱水、剪刀、大聲吼!

熱水,代替了現代的酒精,不管消毒還是擦洗,都是必需品,剪刀用來剪開褲子,剪斷臍帶等,大聲吼就不用說了,哪怕現在,也有醫護人員在旁邊加油。

都說女人生孩子就是闖鬼門關,現代醫學能選擇剖腹產避免難產現象,但是在只能順產的古代,女人遇到難產該怎麼辦呢?

方法一催生葯

這個類似於我們現在分娩時用的催產素,一般催生葯有催生湯、催生丹、催生散、佛手散、滑胎散以及包產無憂散等等。通常用於內服以及外服,內服熬成藥汁喝下,外服則做成膏藥以及潤滑劑塗抹陰道內,以便於胎兒娩出!

方法二針刺加鹽

當胎兒出現手腳先出時,用粗針扎胎兒手心腳心,或者在胎兒手腳處塗滿粗鹽,讓胎兒知痛而退,縮回肚子里,再自覺把頭先露出!

方法三直接用手

當遇到胎兒胎位不正時,古時的接生婆有一個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用手。把手直接伸進產婦的肚子里,先用手輕輕的把胎兒推回肚子里,再讓他在裡面先轉個圈,把頭露出來,再順位生產。胎兒臍帶繞頸的話則先用手在肚子里繞出來,再調整方向,然後順位生產。

方法四折斷胎兒鎖骨

當遇到產婦明顯狹窄的骨盆時,接生婆就會把卡在產道的胎兒,用手摺斷他的鎖骨,以縮小胎兒的面積,方便胎兒娩出。一般情況下,胎兒的鎖骨骨折會在一周內自然癒合!

上面看似簡單的操作,其實讓產婦痛不欲生,我真想說句,還好我們是現代人!

不過為了減少孕婦死亡率,古人在分娩方式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摸索。《諸病源候論·婦人將產病諸候》中提到,當時孕婦分娩所採取的體位是「婦人產,有坐有卧」, 即分娩時有坐姿,也有卧姿。什麼情況?電視劇中演生孩子的場景不都是躺在床上,撕心裂肺的生嘛?其實,「卧姿」也有,不過古代孕婦首選的是「坐」。

坐姿分娩屬於受古代孕婦推崇的「豎式分娩」,除了「坐」,還有「坐著生」、「站著生」、「跪著生」、「蹲著生」等多種體位。《諸病源候論》稱:「若坐產者,須正坐,傍人扶抱肋腰,持捉之勿使傾斜,使兒得順其理。」不過雖然這個姿勢有助於生產,但是不能控制胎兒出來的速度,很容易造成產道撕裂,如果胎兒過大,對產婦和胎兒的傷害都很嚴重。

而電視劇中出現的「穩婆」一角色在古代其實是真實存在的,她們以替產婦接生為業。穩婆,作為一種專門的職業,最初應形成於東漢時期。唐宋時期,穩婆做為一種職業已非常盛行,而穩婆的接生技術也會直接影響孕婦和胎兒的生死。再說到現在非常普遍的「剖腹產」,中國早在二千多年前已出現。最早的一條「剖宮產」記載,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楚世家》:「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最早的剖腹產手術,應是在死亡孕婦身上進行的,因為難產而死的孕婦需要取出胎兒後才能下葬。

「熱水,熱水,這時候熱水不能停,吩咐伙房要不斷的燒熱水...」看過古裝劇的人都知道,劇里的女人只要一生娃,接生婆都還沒來,家裡就會開始讓人燒熱水。具體怎麼用的從來沒有說過,只看到一盆盆的熱水的往裡頭端,卻沒有見出來。

其實,這不是古裝劇的誇大,古人生孩子的確需要很多熱水,但是並不是用來喝的,具體都用來干下面這幾件事了:

1.消毒

古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先進,消毒都是採用熱水的。例如接生婆的手必須要用熱水反覆清洗防止感染,還有剪短臍帶的剪刀也是用熱水進行消毒。

2.幫助宮口打開

古時候就知道熱脹冷縮的原理了,用熱水擦拭下體,可以幫助產婦打開宮口,促進分娩。

3.擦洗污漬

分娩過程中產婦體內可能會排出大量污穢,特別是血水,必須要用熱水才能清潔乾淨。

4.清洗身體

產婦在生產中會大量出汗,需要用熱水擦拭。而且新生的寶寶身上滿是胎脂,也需要用熱水沐浴,保持乾淨。

5.充當暖氣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古人沒有暖氣,冬天生孩子為了提高室內溫度,會放置大量熱水於屋內,防止產婦和孩子受涼。

古時候醫療知識缺乏,女人生孩子,都是冒著生命危險的。母親真是從古至今都是那麼偉大!

在醫療條件很差的古代,生孩子確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古人說生孩子是「過鬼門關」。其實無論在古代還是現在,母親能夠順利的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很多未知的危險可能存在,所以每一個即將當媽媽或者已經是媽媽的人都是偉大的,都值得我們尊敬。

在古代的時分,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其實都是乳娘餵食起來的,由於這些富婆都希望自己的身材堅持的很好,然後就花了大價錢,請了專業的乳娘。

作為一個乳娘的話,其實是一件羞澀的工作在古代,女人本來就受著歧視的,尤其是家境貧寒的人家。在古代的時分人們就知道了對身體的保養,自己的小孩合著乳娘的奶沒想到他們也想喝她們的奶,這讓乳娘感到十分的為難。

雖然感到了為難,可是錢都是賺回來了,也沒什麼惋惜了,又是做其他事,也沒有這麼高的工資,所以是甘願這樣做的,尤其是為那些皇室的妃子為孩子今後孩子青雲直上了,這個乳娘也是憑藉著這孩子的身份啊,發達起來。可是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卻越來越瘦了,由於奶水都給其他孩子吃了。

古代有錢人家女子生孩子,花錢請乳娘,為難的工作不是哺乳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屌絲煙灰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結局最好的人,都是看透宋江這個奸詐小人的好漢
楊麗萍為何放棄了小彩旗?背後原因令人心痛

TAG:屌絲煙灰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