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武並作 太極之道!

文武並作 太極之道!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文 | 網路

編輯 | 鹿鳴

琴鳴瀑布

 天禪3

巫娜 

00:00/05:49

孫祿堂晚年擇定三名傳人,為什麼一定要求是大學畢業呢?因為文武本來是不能分家的。武人文相,是修鍊到了武學頂端的時候,一定是以武入道而德並天地了。而文人的修養到了最高境界,拋頭顱灑熱血維護真理是不惜生命的,所謂文人武相。所以文武並非自來分離的兩條路,從來都是一家。

孔子創立儒教,六藝中有騎射、有劍……過去的知識分子都是文武並重的。後世文人專於文,武人專於武,大約與封建社會崇尚八股仕途和禁止民間習武有關。清末外侮頻頻,武人紛紛出山救國救民,文武才終於有了回歸合流的機遇。陳微明是大知識分子,先拜孫後拜楊,可謂一時翹楚。

而形意門下諸多成就者,來自於田野鄉間的農民居多,最後都練得溫文爾雅如同文化人,這也是文武合流的明證了。唐維祿教徒弟有句話:「他慫,你比他還慫,才是我徒弟。」 這個慫不是怕,而是真練出來了心寬德厚,萬般是非一笑置之,是真練到家了。所以說偃武修文,文武並進,都是人一生修行自我的手段。

所以但有空閑,讀書是一樂也,品茗是一樂也,寄情山水亦都是文人雅士之樂。而於斗室之內、松竹林下,行拳舞劍,亦人生一大樂趣也。非得其道行者,不知其中妙處。此亦文武修行之起點,有失之毫釐謬之千里之險。前賢將一生所悟所得記錄於書行之後世,奈何後人以好勇鬥狠、天下第一為目標,起點則錯矣。

故於孫祿堂晚年,有欲拜師學藝者,均得一教誨:「強身健體、自衛禦侮綽綽有餘,若想打天下第一,請速速另尋高明。」據其晚年弟子講述,或閉關數月不開,開則每日只潑墨書法不停,可窺其武藝一二乎?孫氏拳之核心理念無非「中和」二字,此儒釋道三家根骨,並無二致。道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者非道也。

練拳無非修心、明理,悟性狹窄之人得拳法多,先天德厚之人得道理多。法多而為匠,理入方成家。法之於外,乃道之衍化窮盡變換千奇百怪;理之於內,無非一氣貫穿,內中外和耳。於理上通透,拳法只是附設創造,如雪山立而江水不絕也。

有志於拳者,要多讀聖賢書。明了四書,再入佛道,待一理貫通,豁然了悟,則眼前俱是通途坦蕩,再無餘事耳。有志於文者,應多習武事,則文以實踐,文武結合,乃能內外合一。所謂天下之達道,無有不通哉。故國之興焉,文武必並作。文興武備,一國皆文明儒雅、又龍精虎猛之士,大治焉!

(廣告)

..............................................................................................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
太極是一種境界 太極是一種緣分!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