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萬億西部「超級工程」?生態影響幾何

4萬億西部「超級工程」?生態影響幾何

近日,一場刻意低調的「S4679課題組」研討會在北京德勝登禹小院舉行。會議聚焦的「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是由六位院士、十二位教授以及多位年輕博士進行攻關,沿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進入新疆的調水環線,或將一舉改變中國的生態格局。儘管中國水利部曾數次表示,從未就「藏水入疆」做過任何規劃工作,對紅旗河方案也未做過任何規劃。但2018年1月18日新華社網站報道,在代號為「S4679課題組」,即「紅旗河」西部調水課題第二次專家研討會上,與會多方專家對「紅旗河」方案的重點、難點進行了深入探討。包括中科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黃河水利委員會、長江水利委員會、南水北調總公司以及清華、北大等多家單位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均參加了會議。

隨後,「紅旗河」的論證方案被爆出。「紅旗河」將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附近取水,沿途取易貢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後進入怒江,然後於三江併流處穿越橫斷山脈,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後經隧洞進入瀾滄江,借用瀾滄江河道43公里後經隧洞進入金沙江,借金沙江河道97公里後,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繞過魯里山到達雅礱江,繞過大雪山到達大渡河,經過邛崍山到達岷江,繞過岷山到達白龍江,從劉家峽水庫經過黃河,以明渠為主繞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沿祁連山東側平原經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到達玉門,接著沿阿爾金山、昆崙山的山前平原,穿過庫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到達和田、喀什。

上述論證方案顯示這條「紅旗河」全長高達6188公里,落差達1258米,年總調水量可達600億立方米,工程預計耗資4萬億人民幣。S4679課題組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資源學家王浩說,隧洞的總體投資需要3萬億,而剩下的明渠施工花費6000億元、各種水利樞紐建設4000億元。另外,「紅旗河」方案還設計3條支線,通往延安方向的「紅延河」,通過內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以及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風河」。

從工程技術角度看,可行性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更需要考慮的是,如果真能挖出這樣一條大河,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氣候,生態,社會發展戰略等,都會發生極其重大的變革

特別是生態方面,影響將是巨大的。首先,「紅旗河」源頭地區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上最長(504.9公里)最深(6009米)的大峽谷。國務院在1998年批准同意將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峽谷,即從米林縣派鄉轉運站起到墨脫縣昔卡的大峽谷命名為雅魯藏布大峽谷,從此這裡成為旅遊探險的聖境。

雅魯藏布江水流彙集在不足百米寬的大峽谷中,前擁後擠,白浪滔天,鋪天蓋地裹著巨石急速而下。在這馬蹄形大拐彎中,疊套著八十餘個馬蹄形小拐彎,自上而下鑲嵌著一個接一個的小峽谷。如此地貌奇觀的峽谷,這樣大的突然拐彎,在世界河流景觀中實屬罕見。如果「紅旗河」從這裡每年拿走600億立方米,接近大拐彎水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二,河流將見底,壯麗的地貌景觀將大遜其色,生態資源將大打折扣

第二,「紅旗河」起始階段是在中國第一級台階與第二級台階的接觸地帶,而這兩級台階的「邊緣帶」或「接觸帶」,是著名的高山過渡帶、斷層帶、岩層破碎帶、地震帶、泥石流滑坡帶,山脈和溝谷交替波浪狀起伏,高差變化懸殊。在這樣的地區平地起一條大河不僅僅增加建設成本,還將對這些敏感地域的生態環境有重大的影響,同時後期風險不可估量。

第三,S4679課題組設想的是,工程一旦完成,從整個的黃河上中游到整個河西走廊,到新疆的東疆和南疆,這條紅旗河會帶來長2000公里,寬100公里的「綠洲帶」,西部2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從荒漠變成「綠洲」。考慮到新疆作為擁有世界第一大的連續性沙漠,光照又充足,如能改造為良田,可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糧食問題和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問題。

但中國林業科學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員楊文斌說:「沙漠是不可能變成綠洲的。沙漠是自然狀態下存在的一種自然形式,想要把天然的沙漠改成良田是一種可笑的想法。」要注意的是,新疆的生態環境極其脆弱,任何劇烈的,大規模的人工改造都有可能造成永久的,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

以中國今天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西藏鐵路和跨海大橋都已經建成,所以「紅旗河」工程在資金和技術上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很有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小的破壞。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生態影響與十九大確定的生態發展目標,可能有違背或是明顯不可控。

總體而言,「紅旗河」工程有可能對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沿途地質敏感區、新疆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影響,工程應在慎重評估環境生態等方面後方可進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宏觀 的精彩文章:

TAG:科學宏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