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希望」之後,再無希望

「希望」之後,再無希望

家中的兩隻貓,都是希望的孩子,卻和希望完全不同。它們只有在覓食無果、天寒地凍、深夜無宿時才會回家,而且來去無蹤、躲躲閃閃、偷偷摸摸。媽媽常喚他們「野貓」,它們也從來不親近我們。所以,連個像樣子的名字都沒有。可是,有這樣特徵的何止它們,媽媽生了幾個孩子,後來都考到外面,工作結婚到了外地,就像野貓一樣,很少回家。只是,媽媽不會那麼在意她的孩子的這些做法,她認為她的孩子在外打拚都不容易,而她願作為一個永久的港灣,供她的孩子在「覓食無果、天寒地凍、深夜無宿」時棲息。

兩隻「野貓」只是希望無數孩子中的兩個。在她十一年的貓生中,她生子無數,子孫綿延。而她的孩子大多都被媽媽送養他人。每到這個時候,希望都尋遍房間、院子的每一個角落,日夜嘶叫,直到聲竭力盡。她將從外捕捉來的野味放到孩子們經常吃東西地方,等待「貪玩」的孩子出現,直到變味變餿,都不忍吃掉。

每到希望痛失愛子的時候,媽媽總是氣氛得很。變味的野味需要她清掃,她怪希望為什麼不自己吃掉,而生活所迫使她必須將小貓送出去。每每聽到希望的哀號,她總是罵罵咧咧的,我不知道媽媽責罵希望是想掩飾她對希望所作所為的愧疚,還是埋怨生活不易而讓她別無選擇?

終於,希望被媽媽送人了,媽媽把我的希望送到很遠的地方,遠到我不敢奢望她能否找到回家的路;遠到我想在她的有生之年很難再見到她了。媽媽說,希望總會逮一些令人驚恐的動物回來,比如蛇、鼴鼠、刺蝟。每天早上醒來,發現一個這樣的小屍體躺在不遠的地方,著實讓人驚嚇不已。久而久之,媽媽覺得希望這樣做,是一種不祥的徵兆。於是,當機立斷把希望送人了。

我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大腦中常常滑過希望與各種動物在深夜中搏鬥的畫面。我的希望是否受過傷?是否想過放棄?為什麼不當場吃了它們?為什麼不辭勞苦帶回家裡,放下野味才去休息?想到這些,我更加不安起來。我的希望,她現在在哪裡?她是否還是這般孜孜不倦地付出,卻得不到理解?

我悔恨自己對希望照顧太少,更痛惜今生已與她永別了。卻又深深自責,如果我能多回家幾次,多陪媽媽說說話,讓她不必為子女在外的一舉一動誠惶誠恐,就像小時候媽媽讓我感到安全一樣,讓媽媽心生安寧,或許這件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現在想來,祥與不祥,哪裡是由一隻貓來決定的。而這不堪一擊的家庭、猶如驚弓之鳥的媽媽,早已在沉重的生活中經不起任何變數,包括一個念頭、一個舉動。媽媽承受過貧窮,又開始遭受疾病,人際、陋習種種因素聯合施壓下,早已失去生活的主動權。而希望的所作所為是媽媽唯一有能力早早預防、防範的,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保護舉措?

我不知道說什麼,也不知道做什麼,當初給貓貓取的名字,不也是有所寄寓嗎?希望,她能否帶來希望,這哪裡是一隻貓的責任。是我讓她承載太多,一開始,便是我的錯,她今天的遭遇,我又何嘗不是她可悲命運的始作俑者呢?

兩隻「野貓」中的一隻,像極了她的媽媽,身上的波紋,頭上雜色的紋路……一般人,足以以假亂真,而我知道她不是她,因為她的眼睛裡沒有與人的親昵,舉止間沒有親近人的打算。她不是她,永遠也不是……只記得希望是在還沒有斷奶的情況下來到了我家,那年,我剛上大學。也就因為這樣,她特別依賴我們,讓她存活下來的人類便成了她的父母;她需要我們,倚傍在我們身邊取暖;久而久之,她身上多了其他貓咪沒有的品質,比如,無論是家裡的人、還是和希望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貓,都吃過她從外面逮來的「野味」。深夜時分,她總能從外面帶回「野味」,竭力嘶叫,直到他人接受了原本屬於她的東西,她才能安靜下來。她如此善良,她可能以為如此的付出、奉獻,讓她躋身於人類,而不僅僅是個寄養的動物。她如此信賴人類,給他生命的人類,所以便盡一己之力回饋她認為有恩於她的人。她很少空手回家,很少。

也許,她的不幸遭遇就是因為她選擇錯誤的禮物作為回饋對她有恩的人類。她真的錯了嗎?她僅僅是一隻貓而已,一隻用勤勞博取一點存在的小動物而已。

希望走了,那倆偷懶、冷漠的「野貓」還在。可它們從不親近我們,僅需要我們,媽媽也從沒想著要送走她們,她們和我們永遠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需要時出現,不需要時消失。這兩隻「野貓」像足了媽媽的孩子們,榨乾了媽媽的乳汁,羽翼漸豐時,飛了,遠遠地飛了。困了、倦了的時候才會想家,想他們的媽媽。

【作者簡介】

責任編輯:祁國平白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眾家 的精彩文章:

【狗年說狗】狗眼人生
左思右想,無問西東

TAG:文藝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