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生兒「馬牙」和「鵝口瘡」,月嫂區分護理要科學!

新生兒「馬牙」和「鵝口瘡」,月嫂區分護理要科學!

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4--6周時,口腔上齶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

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4--6周時,口腔上齶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奶頭,甚至拒食,這是由於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後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

乳牙胚發育到一定程度時,牙板就會破裂,部分被吸收,部分逐漸增生角質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狀的白色顆粒,這就是「馬牙」。

也叫「板牙」。馬牙並不是真正的牙。它的大小、形狀以及內部結構都不像牙齒,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馬牙不是病,它是牙齒髮生過程中伴發的現象,並不是人人都長。嬰兒吮奶過程中牙床和乳頭摩擦,經過一段時間後「馬牙」便會自行脫落。

寶寶長馬牙可以用針挑或用紗布擦嗎?

用針挑,用布蘸鹽水或淘米水擦破馬牙,這些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因為新生兒口腔粘膜很嬌嫩,粘膜下血管豐富,而全身抵抗力極低,如果用針挑破或用布擦掉「馬牙」以後,會引起粘膜損傷很可能使細菌從破損處侵入,引起炎症。

口腔炎症不僅使孩子受罪,而且局部繁殖的細菌會進入血液循環中,嚴重的可能引起新生兒敗血症。

有些人不知道「馬牙」的來歷

★以下做法都是很危險的:以為是一種病,拿針去挑,或用布去擦,這都是很危險的,因為嬰兒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粘膜下血管豐富,而嬰兒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針挑和布擦損傷了口腔粘膜,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發生口腔炎或凳骨髓炎,甚至發生敗血症,危及嬰兒生命,如果「馬牙」過大,影響嬰兒吸奶,可用2%紅汞消毒,用消毒針挑破「馬牙」,放出內容物,即可癒合。

馬牙和鵝口瘡的區別

鵝口瘡,中醫稱之為「雪口症」,俗稱「白口糊」。是新生嬰兒時期經常見到的疾病,屬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這個情況是需要就醫的。

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污染傳播。

★患有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里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以及「馬牙」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簽能擦掉則為奶斑,或者可能是「馬牙」,擦不掉則為鵝口瘡了。到醫院裡請醫生把這些白色的物質取下來做真菌直接塗片檢查,還可以看到菌絲和成群芽孢呢。如果不及時治療,斑點狀黴菌會越長越多,可融合成片或連在一起,且厚度增加。

隨著病情加重···

不嚴重時新生兒無特殊不適,隨著病情加重,新生兒可表現出煩躁不安,進食減少,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嚴重的可擴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難,若擴散到氣管可引起黴菌性腸炎和黴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寶寶馬牙與鵝口瘡的處理方法:

馬牙處理方法:會自行脫落,無需處理,如果「馬牙」過大,影響嬰兒吸奶,一定就醫,醫生可能會用消毒針挑破「馬牙」,放出內容物,即可癒合。注意:一定不要在家自行處理。

鵝口瘡處理方法:需要去醫院,讓醫生配藥治療。

寶寶患鵝口瘡怎麼辦?

治療鵝口瘡的方法:制黴菌素片2片+5ml魚肝油(可到藥店購買大瓶的魚肝油,非膠囊型)

第一步:先準備一容器,將2片制黴菌素片研磨成粉。

第二步:再將5毫升魚肝油倒入已經研磨成粉的制黴菌素片中,攪拌成混合液。

第三步:等寶寶吃完奶後,用消毒棉簽蘸取少許混合液,塗抹在鵝口瘡處,3小時一次。

注意:

1、塗抹後半小時內不要讓寶寶吃東西。如果沒有魚肝油可以用水對藥片塗口腔,較油膏效果可能稍差。

2、如果用膠囊型魚肝油,一定注意膠囊型的維生素AD含量有可能比較大,盡量避免過量服用魚肝油。

這樣,鵝口瘡基本上會在數日內好轉,大約一個禮拜後消失。

提醒大家!!!務必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用藥。醫生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給寶寶用什麼葯和用藥量的多少。

訂 閱 月 嫂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嫂論壇 的精彩文章:

新生兒清理耳朵8個步驟,月嫂趕緊學!
產後恢復操,月嫂做好產後護理必備技能!

TAG:月嫂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