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帶一路建設成機遇「挖掘機」

一帶一路建設成機遇「挖掘機」

■ 本報記者 李子晨 李可 吳力

提出五周年,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促進國際合作的「中國智慧」貢獻之一,從頂層設計和規劃層面逐步走向落實,不僅為中國經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穫。

2018年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來自企業,他們是企業的決策者,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參與者,更是搶抓這一機遇「走出去」的踐行者。在他們看來,一帶一路建設就如新時代的機遇「挖掘機」,不僅有益於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契合沿線國家發展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展開優勢互補,開放合作創造了新機遇。

受訪的代表委員表示,企業無論是投資建廠還是合作交流,其行動均在呼應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導向,布局日益完善。未來,他們還會持續發力,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扭轉雜音和偏見,為一帶一路倡議更添「成色」。

馬不停蹄的時代布局

「從越南、菲律賓、柬埔寨、孟加拉、斯里蘭卡到埃及、南非……我們的腳印已經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的40個國家,投資建設了50多個企業和海外工廠。」談及順應一帶一路建設的行動,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如數家珍地向記者展示了新希望在近年來「走出去」的布局。

與新希望一樣,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在全國不在少數。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和誼說:「隨著北汽加快國際化的進程,落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了重要標的。我們在南非新建的境外最大的整車基地今年將全面投產。該廠不僅會對南非市場產生影響,對北汽在非洲的布局都將具有深遠意義。下一步,北汽還會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若干整車基地,目前中東第二個基地正在選址中,中亞基地則進入了論證階段。」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萬國控股集團、ASF澳大利亞上市公司主席劉雅煌也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五年來,澳門萬國控股集團一直積极參与其中,大力支持澳門發揮獨特的優勢作用,搭建「海上絲綢之路」上中西經貿、文化和社會交流的平台。公司不僅在緬甸、柬埔寨和波黑均有投資項目,還曾組團赴波黑、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等中東歐國家考察訪問,藉此加強互聯互通,為澳門和內地企業廣拓商機。

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

「過去十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年均增長近兩成,直接投資年均增長46%。2017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達7.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8%。預計十年後,該數據有望突破2.5萬億美元。以東南亞為例,僅印度尼西亞就將計劃建設24個港口、15個機場。」劉雅煌說,正是共商發展,互補共建,優勢共享,讓一帶一路倡議極具成色,有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正因如此,面對有些西方媒體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誤解,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認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其宗旨在於開展互利共贏的合作,在於互通有無,共同發展。中國發揮自身在生產製造、互聯網等方面的優勢,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加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同時,這些國家的產品和市場也為中國滿足新消費需求和拓寬市場空間提供了合作機遇,這是互利共贏的。

劉永好則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當前國際社會中存在一些對一帶一路建設的不同聲音。對一件事有不同評價是正常的,但就一帶一路建設整體而言,其不僅使中國受益,對各國都是利大於弊。「中國企業有技術、資金、生產能力等優勢,可以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中國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也需要『走出去』,在全球市場提升國際化水平。此外,中國的消費市場在升級,需要引入大量優質消費品。順暢來往,有進有出,一帶一路的自由貿易網路就此建立,合作共贏的篇章就此書寫。」

編輯: 李桂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商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遊客到日本到底都幹啥?
索羅斯:特朗普正將美國引向核戰

TAG:國際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