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藥當然有毒性,但是要淡定

中藥當然有毒性,但是要淡定

過節的時候看了個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黃色的主基調。想起之前看過一篇關於梵高因洋地黃蓄積中毒,引起黃視、眩暈的論文,解釋了梵高晚期畫作中經常會以黃色為主色調,並且有較多的漩渦和暈環的現象。畫家的悲劇成就了藝術的極致。

凡人還得繼續健康地生活,所以藥物蓄積中毒的事情還是要小心避免。

中藥,尤其是中成藥,經常被想當然地認為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所以濫用的機會比較多,直到上個世紀後期一些龍膽瀉肝丸導致腎功能衰竭的事情被關注後,中藥的毒性才慢慢進入大眾的視野。不過,事情的發展又進入了另一個極端,就是沒有合理地看待中藥的毒副反應。

之所以想起這個話題,是一位細心的媽媽年前說起馬兜鈴酸的事情。孩子感冒,媽媽仔細看了一下所吃中藥的成分,好像多少都有一些細辛之類含馬兜鈴酸的藥物在處方中,於是就有些擔心。

十分佩服這位朋友的認真仔細,不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和馬兜鈴酸本身還不好一定劃等號。就好比海洛因不等於罌粟花一樣。

馬兜鈴酸屬於中藥單體,也就是說是非常純的一種東西。天然植物中,比如感冒常用的細辛,馬兜鈴酸的含量在0.17-0.35%左右。而馬兜鈴酸I作為其中的主要毒性成分,《中國藥典》(2010年版)則有明確規定,按照乾燥品計算,細辛中馬兜鈴酸I的含量不得過0.001%。而且處方中細辛的用量不能超過3克。這樣算下來,一副葯中的馬兜鈴酸的含量非常之低。

有意思的是,古代中醫一直僅使用細辛的根部,現在研究發現,細辛地上部分馬兜鈴酸含量要高於根部,是巧合還是古人的智慧,是個仁者見仁的問題。目前按照《中國藥典》的規定,細辛的藥用部位是根和根莖。

另外,藥物有偏性,也就是毒副作用,任何中西藥都有。使用藥物治療疾病的原則就是以偏糾偏,這和天熱了吃冰棍,天冷了烤火爐一個道理。那藥物的毒性怎麼辦呢?中醫有句說毒性的話,叫「有病則病受之,無病則人受之」。比如砒霜有毒,但是治療白血病卻是很好的藥物。水無色無味,人人需要,可是喝多了也有水中毒,親眼看見女生想靠大量喝水減肥而送醫院的。而且,中藥的處方中講究藥物的配伍平衡,通過藥物之間的制約關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毒性。所以,診療疾病一定要辯證準確,到底是該給冰棍還是該給火爐子,這是關鍵的關鍵。也因此,我一向反對在家裡看著說明書吃藥,風險太高。

再者,人體是個活的系統,任何系統都有出錯的可能和自行糾偏的功能。少量的毒性藥物會在身體里自行消解。大家都知道路邊攤未必乾淨,可是不見得吃完就必然跑肚拉稀。

還有一點,就是一般感冒發燒咱們治療周期並不很長,這麼短的時間內的天然藥物在體內蓄積的劑量非常之低,倒是染髮劑很多都有非常強的誘發腫瘤的副作用,值得警惕哦。

不過,如果是身體有特殊情況,比如嬰幼兒童,或者年老體衰,或者久病重病之後,或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話,還是應該和醫生及時有效地溝通,從而避免不合理用藥導致的一些不良反應。

總之,不管是中成藥還是中草藥還是其他什麼形式的葯,歸根結底都是葯,使用的時候都應該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合理應用,永守其中,常持其正。

再次感謝給我提問的媽媽。

(感謝Sophia友情畫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文強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陳文強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