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注意哦 前方「倒春寒」高能預警

注意哦 前方「倒春寒」高能預警

最近,小編遇到了一件煩心事

冬天悄然離去

眼看著馬上要春暖花開了,

小編終於脫下了厚厚毛褲

卻被突如其來的寒風,吹得七零八落

GIF

嚇得小編再次投入毛褲君的懷抱

原來這樣的天氣叫做「倒春寒」

那麼關於「倒春寒」你有多少了解呢?

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在一年四季中,氣溫、氣流、氣壓等氣象要素變化最無常的季節就是春季。

經常是白天陽光和煦,讓人有一種"暖風熏得遊人醉"的感覺,早晚卻寒氣襲人,讓人倍覺"春寒料峭"。這種使人難以適應的"前春暖,後春寒"的善變天氣,就是通常所說的"倒春寒"。

那麼遇到倒春寒我們要注意什麼呢?

養生原則:這些部位捂一捂

腳踝:腳踝上面分布著近十個重要的組織。並且,腳部同時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此處受涼輕則痛經、宮寒,重則引發風濕病、骨性關節炎,甚至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

腳部保暖的5部曲:外出和睡覺都要護好腳

腎經起始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氣的侵襲,外出一定要穿厚的鞋襪,如果晚上睡覺腳比較難熱起來,建議穿溫暖的棉襪入睡,避免夜間足部受涼。

泡腳

浴足與通常的洗腳相似,但開始時水要少一點,浸過腳趾就可以了,水溫在40-50℃。浸泡一會兒後,再逐漸加水至踝關節以上,水溫可以再增加一點,看個人的耐受情況。同時兩腳不停地活動或相互搓動,以促進水的流動。每次持續20-30分鐘,以身上感到微熱為上。

曬腳

早晨或傍晚脫掉鞋襪,將兩腳心朝向太陽曬20-30分鐘,專家稱之為腳心日光浴。陽光中的紫外線直射腳心,能促進全身代謝,加快血液循環,提升內臟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此法對佝僂病、鼻炎、貧血、低血壓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動趾

經常活動腳趾可以健胃。經絡理論認為,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故腳的二趾、三趾粗壯有彈性。另外,胃腸功能強的人,站立時腳趾抓地也很牢固。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練慣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或在坐、卧時有意識地活動腳趾,持之以恆,胃腸功能就會逐漸增強。

GIF

捶腳

用拳頭輕輕捶擊腳心,每次50-100下,使之產生酸、麻、熱、脹的感覺,左右腳各做一遍。通過捶擊來刺激腳底神經末梢,促進血液循環,可收到健身防病之效。

頭頸:外出時可戴帽子或系一條圍巾,不宜過早穿低領或V字領上衣。這樣可避免因頭頸受風寒帶來的不適,如頭痛、頭暈、頸肩脹痛或感冒、氣管炎等。

腰腹:人的陽氣以腎為本,腎居於我們的腰腹部,那麼一旦有風寒侵入人體,腎中的陽氣就會被困於下部。此處受涼就容易出現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軟等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春捂」到底要捂到什麼時候呢?

首先看溫度。如果溫度高於15℃,就可以適當脫掉一些衣服,但如果溫度低於15℃,還是先讓厚衣服多陪伴幾天吧。如果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1~2周,就可以解除春捂了。

何加強健康防護呢?

1、要適當「春捂」,早晚要捂,變天尤其要捂;上薄下厚,脫衣遞減,下半身多穿一些,而上身稍微少穿一些,有利於氣血暢達。

2、要保證室內及時除塵通風;

3、合理膳食,多吃些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且易於消化的雞、鴨、瘦肉、蛋類、蔬菜、水果等。

GIF

溫馨提示

倒春寒期間,高血壓、動脈硬化、中風、心絞痛以及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會明顯提高。另外,消化性潰瘍,慢性腰腿痛等慢性病,也會因氣候的變化而導致舊病複發或病情加重。故倒春寒對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身體健康威脅較大,切不可掉以輕心。

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

天氣變化,要注意保暖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活生活一點通 的精彩文章:

矮個子、微胖星人這麼穿,瞬間長高10厘米!顯瘦10公斤
它們竟然還可以這麼用

TAG:樂活生活一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