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主教繪畫藝術中國化——以陳緣督的聖像畫為例

天主教繪畫藝術中國化——以陳緣督的聖像畫為例

圖為陳緣督的作品《天神之後》

在繪畫風格上,陳緣督按照中國畫的線條為主、筆墨為骨、高度概括傳神的傳統手法來繪製人物作品。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形貌、衣著、背景,都是中國式的。同時在工筆重彩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西方繪畫的寫實手法。

『20世紀初的這次天主教繪畫藝術的中國化過程,是不同文化之間從調適到融合的過程。這個時期的天主教繪畫美術體現了天主教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結合的可行性,這也為今天中國的天主教繪畫藝術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1922年,剛恆毅(C e l s oCostantini,1876-1958)來到中國。這位擅長雕塑、深諳藝術史、倡導天主教「本土化」的樞機主教,對於天主教繪畫藝術的中國化做出了諸多貢獻。在他看來,「一個本籍藝術家,應該深明宗教畫像學的內容,然後用他自己的表達方式,按照他本國的形象語言,把自己的主題表達出來」。

在他的影響下,20世紀30年代,當時位於北京的輔仁大學藝術系做出了重要的嘗試。而其中貢獻最大的畫家,當屬時任輔仁大學藝術系教授及系主任的陳緣督。陳緣督(1902-1967),原名陳煦,字緣督,號梅湖,信仰天主教後,得聖名路加。他開創了以國畫筆法畫聖像的先河。

陳緣督師承清末民初著名的畫家金城( 1 8 7 8 -1926),其畫作細膩入微、畫面精緻考究,山水、花鳥、翎毛無一不能,而尤其擅長人物畫。剛恆毅在一次畫展中與他相識,深為其中國畫的技藝感染。而當時剛恆毅正在尋找實踐其藝術理念的畫家,於是請陳緣督繪製一幅《耶穌聖誕圖》。這幅畫在絲絹上的聖像畫極為著名,當時被中國天主教的各種刊物廣為刊載,這幅作品也成為中國聖像畫的濫觴。由此機緣,陳緣督也成為當時天主教繪畫藝術中國化一位重要人物。

陳緣督在創作上一直秉承「精研古法、博採新知」的理念,這一思想也同樣反映在他的天主教繪畫藝術作品中。他試圖通過中西合璧的方式,使繪畫既具有視覺表現力,同時也符合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模式。

眾所周知,如果從大要而論,西方繪畫注重寫實,而中國畫以寫意為主流。因此,陳緣督主要選擇了中國傳統繪畫門類中更傾向於「寫實」的工筆畫,以及民間的版畫等表現形式。同時,他選擇了生絹作為繪畫的載體,這樣可以兼顧西方繪畫的構圖以及中國繪畫的用筆、色調。在繪畫上,他十分讚賞作為清代宮廷畫家的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GiuseppeCastiglione,1688-1766)的做法,認為如果純以寫實取勝的作品,應該「筆墨渲染各極其妙,然後再參以西法之光線」。

在題材上,陳緣督主要是以聖母子、聖家族像為主題,而很少有表現耶穌受難的題材。顯然,這是因為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題材之一。這些題材充盈著濃郁的情感色彩,特別表現出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對於親情倫理的重視。以至於剛恆毅都讚賞說:「這些題材是如此的富有人情意味與甘怡甜蜜,即使外教人也容易領悟。」

在繪畫風格上,陳緣督按照中國畫的線條為主、筆墨為骨、高度概括傳神的傳統手法來繪製人物作品。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形貌、衣著、背景,都是中國式的。同時在工筆重彩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西方繪畫的寫實手法。此外,他還借鑒了中國傳統的佛教與道教的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他說:「一般畫家對宗教題材不太感興趣,因為中國畫家多半都眷戀中國歷史與小說題材。但過去佛教與道教都曾有過傑出的畫家和畫派,因此我們基督宗教畫家,實可以借鏡這些老前輩。」

比如,陳緣督的作品《天神之後》,聖母懷抱聖子,帶著一群彈奏樂器的女子,腳踏祥雲、徐徐而來。這幅圖畫無論是構圖方式還是人物形象,都借鑒了中國傳統仕女圖: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峨峨雲髻、恬靜賢雅;畫中的衣著、雲紋都是中國傳統樣式……完全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習慣。再比如《月窗前的聖母》,聖母懷抱聖子坐在屋內,典雅寧靜,素樸平實,充滿了溫暖的氣息。畫面的背景是由細竹、假山、月窗組成的中式庭院,整個畫面的構圖形式是典型的中國畫傳統。這些作品的線條流暢質樸、色彩簡潔明了,就像中國年畫、版畫的風格,充滿民間氣息,雅俗共賞。陳緣督的畫作使用的大多是中國傳統的視覺符號,比如,背景都是中國化的庭院或者青山綠水;室內的人物畫則是以中式傢具、家庭裝飾,或者是中式的吉祥圖案,或者是中國傳統文人畫中通常使用的精神象徵元素——以傳統筆法繪製的象徵著剛毅氣節的松柏、寓意吉祥富貴的牡丹。這種畫法「與宋代絹畫中視覺符號的表現慣例並無二致。」

當然,畫面中也會出現比如十字架、聖使等天主教的圖像符號。

陳緣督對於天主教繪畫藝術中國化的嘗試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他為中心,與他的學生王肅達、陸鴻年共同形成了當時頗負盛名的中國天主教畫家群體。

早在1933年,他的作品就送到義大利展出。而1934年和1936年在義大利舉行的國際宗教藝術展覽會上,他的作品得到廣泛的熱議。而輔仁大學相繼在上海、北京、天津舉行的很多天主教繪畫藝術展中,作品大多出自陳緣督和他的學生的作品。短短几年之間,中國的天主教繪畫藝術受到了當時海外藝術界和宗教界的廣泛關注。通過對繪畫語言的調適,陳緣督將中國傳統繪畫與天主教思想融合在一起,對天主教繪畫藝術的中國化做出了獨特的貢獻。儘管社會對這些畫作的褒貶不一,但是這畢竟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其實,天主教繪畫藝術的中國化,始終存在著藝術想像力和宗教規範化之間的張力,關鍵在於其中的尺度如何把握。

20世紀初的這次天主教繪畫藝術的中國化過程,是不同文化之間從調適到融合的過程。這個時期的天主教繪畫美術是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產生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這些作品顯然不能單純地從藝術的角度去定論,它更多地是體現了天主教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結合的可行性,這也為今天中國的天主教繪畫藝術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作者單位為咸陽師範學院美術學院

本文刊《中國宗教》2017年第7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言宗教 的精彩文章:

道教與年畫 以陝西鳳翔年畫為例
千年傳承 「活」在當下——廟會中的宗教文化

TAG:微言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