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幼兒美術教育該追求結果還是過程?

幼兒美術教育該追求結果還是過程?

最近逛知乎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問題:

下面的回答很有意思,第一第二高贊的回答在「互懟」。而他們爭論的核心在於——美術教育究竟應該追求結果還是過程。

今天,我想請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兩方觀點,並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文丨韜韜

公眾號:幼師口袋學堂

關於結果和過程的爭論

首先是最高贊的答案,來自一位年輕的美術教師,他用自己教學的例子闡述了他對美術教育的理解:

這是他舉的一個例子,4歲孩子畫了3顆樹,但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三棵樹的大體造型是一致的,而如果我們直接讓孩子去寫生,畫出來的樹不會是這樣的。顯然,這樣的作品裡有成人干預的影子。

儘管他告訴我們他只是教會了孩子技巧,而創作部分完全是孩子自己的發揮,但從他展示的其他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更多成人預設的痕迹:

(左右滑動可以查看更多)

這些作品看似是教師精心設計後交由幼兒自由發揮,但其實是為了滿足「美」的需求,結果導向的產物。

而緊跟其後的第二個答案,則直呼反對,他認為這些作品乍一看很是吸睛,實則是老師精心安排後的產物,是為了讓孩子體驗成就感、讓家長看到教學效果的「套路」。

在孩子實際的創作過程中,孩子只是根據老師的要求去做,如貼碎紙、捏粘土,這些材料本身是美的,做出來的效果自然也美。而背後的構圖、色彩、線條等的思考過程,實則完全是由老師代替了。

顯然,他的觀點是認為美術應該是過程導向的,不該追求結果。

幼兒美術教育該追求結果還是過程?

那麼,美術教育追求的應該是結果——賞心悅目的作品,還是過程——感受美、欣賞美?這個問題的答案,讓我們從西方美術教育中的經典爭論——工具論與本質論說起。

1.工具論

工具論認為美術是教育的工具,通過美術教育可以促進幼兒的生長、發展。工具論注重過程而忽視結果,在教學方法上主張順應幼兒的自然發展。

2.本質論

本質論強調美術教育的本質價值,倡導以學科為基礎的美術教育。本質論認為美術教育應該遵循科學性和順序性,主張系統化的課程設計與教學。與工具論相反,本質論更注重結果。

發布者:Candy

托班幼兒美術作品

那麼3~6歲幼兒的美術教育應該追求工具論還是本質論呢?《指南》中關於藝術領域的一段描述值得我們思考:

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於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於成人。幼兒稚嫩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獨特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像與創造的萌芽。

儘管在幼兒美術教育領域,工具論與本質論間還存在著不小的爭論,但結合《指南》中提出的要求,小編認為還是工具論更適合幼兒園,原因有二:

受年齡限制,幼兒無法將學到的美術技法遷移到之後的創作中。

技法的教學會限制幼兒的想像力。

再說了,美本來就是很主觀的一件事,對於尚在發展的幼兒來說,何必揪著結果不放呢~

不過,對於更大年齡的孩子來說,美術技法的學習就很必要了,我們這裡討論的僅僅是針對3~6歲幼兒的情況。

當然,比起過程,教技法對老師來說肯定更簡單,那幼兒園的美術教育究竟應該怎麼做呢?別急,我們一起來看看:

幼兒園美術教育究竟該怎麼做?

其實,是很簡單的三步:感受欣賞—自由表達—交流。

1.感受欣賞

感受欣賞是幼兒創作的基礎,因為只有對某樣東西產生情感(喜愛、厭惡、好奇、恐懼等),幼兒才願意、才想要去表達出來。在感受欣賞基礎上進行的美術創作,才是有細節的、有靈性的。

欣賞的對象一般來說包括實物、照片、玩具、大師的藝術作品等,但記得不要將示範畫作為欣賞對象,這樣只會限制孩子的發揮。

例如一個畫狗的活動,老師可以讓幼兒欣賞狗的照片、狗的玩具、關於狗的藝術作品、影視作品,再帶領著幼兒回憶整個關於狗的探索過程,最後再讓幼兒進行創作,這樣畫出的狗才會是有細節的,也不會是千篇一律的。

大師作品值得幼兒欣賞

2.自由創作

充分的欣賞之後,就該讓幼兒自由地進行創作了。可以是給他們畫筆自由發揮,也可以是利用一些有創意有趣的方法。我們不求幼兒記住怎麼畫、記住怎麼使用材料,只要能感受這個過程,對美術產生興趣就好。

然而,我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想做到這一步並不容易,我們常常會發現有幼兒愁眉苦臉地嚷著:「我不會畫!」這時該怎麼辦呢?

其實,這不是不會畫,是不敢畫。每個幼兒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小時候會拿著一團糾纏在一起的黑線對媽媽說,這是一團噪音。而成人常常不理解幼兒的作品,敷衍地誇獎或乾脆批評,打擊得幼兒不敢隨便畫了。

遇到這樣的幼兒,老師要鼓勵他的每一個微小的創作,就像繪本《點》里說的那樣,哪怕孩子畫了一個點,也要請他簽上他的名字。

繪本《點》

3.交流

最後,別忘了要讓幼兒交流一下自己的作品。其實,畫對於幼兒來說,是他們的一種語言,藉助畫他們還有很多秘密想要告訴你。因此,記得安排一個交流的環節,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畫,也能幫助其他幼兒理解同伴的作品。

其實呀,幼兒美術教育真的沒有那麼複雜。幼兒畫得像不像又有什麼關係呢,幼兒時期讓他們愛上畫畫最重要,技巧什麼的,留到未來就好啦!

部分圖片及內容引用自知乎用戶@不踩熱馬線以及知乎匿名用戶的回答。

參考文獻《西方現代美術教育理論中的工具論和本質論》

來源:幼師口袋(ID:qujiaohuodo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教觀察 的精彩文章:

真正成功的「幼小銜接」到底應該怎麼做?

TAG:幼教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