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財稅政策全景解析:優化支出結構,年內改革有大動作

財稅政策全景解析:優化支出結構,年內改革有大動作

中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財稅政策也隨之更新。

根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比率)自2012年首次下降,擬安排2.6%,比去年預算低0.4個百分點。不過,今年2.38萬億元的財政赤字規模與去年持平。此外,不屬於赤字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也擴大至1.3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了5500億元。

「總體來看今年仍是積極財政政策。」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財政赤字率下降,反映出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有所收斂,但2.6%的赤字率水平依舊保持「積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擴大則是權衡各方需求後的結果,並非簡單跟隨財政赤字率同步變化。

今年預算草案報告也明確,2018年財政政策要立足於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基本特徵,繼續實施減稅降費,調整優化支出結構,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等。合理安排收支預算和適度降低赤字率,為今後宏觀調控拓展政策空間。

調低赤字率為宏觀調控留空間

財政赤字率既是衡量財政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財政政策力度。2008年中國重啟積極財政政策,2012年至2017年,財政赤字率一路總體向上,從1.5%擴大至歷史最高的3%,力度不斷加大。

不過2018年財政赤字率首次下降至2.6%。政府工作報告解釋,調低赤字率,主要是我國經濟穩中向好、財政增收有基礎,也為宏觀調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間。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去年財政收入形勢較好,超過預期收入。今年經濟增長也相對樂觀,財政收入增長好於去年預算水平,在這樣的背景下財政赤字率有所下降,積極財政政策稍微收緊。

但積極財政政策取向並未改變。這一方面反映在財政赤字規模仍維持在2.38萬億元的歷史高位,另一方面今年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增至1.35萬億元,優先支持地方在建項目平穩建設。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財政赤字率適度下調有利於防止財政風險,而且也符合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大勢。而且按照經濟總量測算,儘管赤字率下降但赤字規模與去年持平,也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取向不變。

財政赤字規模維持高位也為今年超過1萬億元的減稅降費提供了空間,從而彌補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減收。

根據《關於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8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草案報告」),包括降低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增值稅稅率,擴大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小微企業範圍等減稅舉措將全年減稅8000多億元,加上進一步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各種收費,將減輕稅費負擔1萬億元以上。

「同時,統籌收入、赤字、專項債務和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供必要財力保障。」預算草案報告稱。

發力保障民生支持環保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當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通過財政赤字、債務來大水漫灌擴大總需求,而是在結構上進行調整。

財政支出結構調整也是今年的一大亮點。預算草案報告稱,提高財政支出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嚴控一般性支出,確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脫貧攻堅、生態環保、教育、國防等領域和重點項目支持力度。

具體來看,今年中央財政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安排1060.95億元,比2017年增加200億元,增長23.2%,增量重點用於「三區三州」(即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等深度貧困地區。

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大氣、水、土壤三項污染防治資金合計405億元,比2017年增加64.65億元,增長幅度達到19%,力度為近年來罕見。支持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支持京津冀等地區大氣污染防治,繼續開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和秸稈綜合利用試點。

此外,財政支出重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比如,從2018年1月1日起,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40元(其中20元用於提高大病保險保障水平),達到每人每年490元,相應提高個人繳費比例。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55元。

財政在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方面,通過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等舉措來支持製造業優化升級;通過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等舉措,來促進新動能成長壯大;通過用好中央財政專項獎補資金來支持鋼鐵、煤炭去產能等。

「這可以看出財政在支出結構方面優化的努力。」賈康說。

財稅改革有大動作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尖兵的財稅改革在今年也有大動作。

預算草案報告在2018年財政政策中明確,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在加快財稅改革部署中,表示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合理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附加扣除。

賈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一表述意味著個稅改革年內有動作。

不僅僅是個稅,在財稅改革頭號任務的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調整方面也有新信號。在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於印發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拉開18個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事項中的央地權責劃分改革後,預算草案報告稱,研究制定交通運輸、科技、環保等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以前說了很多年的央地權責劃分改革開始出更多可操作的方案。」賈康說。

除此之外,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方案也在抓緊制定中,推進地方稅體系建設。財政部也將繼續配合房地產稅立法。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發言人張業遂近日表示,房地產稅正在加快進行起草完善法律草案、重要問題的論證、內部徵求意見等方面的工作,爭取早日完成提請常委會初次審議的準備工作。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認為,在協調中央與地方間的財政關係中,健全地方稅體系是切入點,其中房地產稅及個人所得稅是關鍵,並且房地產稅已進入穩妥推進立法環節。

地方政府債務監管也在進一步強化。預算草案報告稱,嚴堵違法違規舉債「後門」,決不允許在法定限額外違法違規或變相舉債。精準制定應對預案,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安全可控。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64706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188174.3億元)之內。

為開好合法舉債「前門」,今年預算草案報告確定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餘額限額為209974.3億元,相比去年債務限額增加了21800億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達沃斯對話劉強東:定位金融科技,支持互聯網反壟斷
雷軍提交2項議案:鼓勵民企參與「一帶一路」、發展中國設計產業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