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雄奇山水 悠遠意境——著名武陵山水畫家童世明作品賞析

雄奇山水 悠遠意境——著名武陵山水畫家童世明作品賞析

作者:張建安 稿源:團結報

童世明近影

童世明作品

童世明作品

童世明先生是湘西花垣縣人,操一口濃濃的湘西口音,說話間總是靦腆,語氣平和、篤實而自信,給人的印象是真誠、友善和厚道。

世明先生早年畢業於懷化學院美術系,求學於易圖境等名師。後到中央工藝美院、北京榮寶齋畫院進修中國山水畫,師從張仃、李燕、程大利等名家。現為湖南省懷化市群眾藝術館畫家、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湘西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畫家、上海書畫院特聘畫家、廣州市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新作《武陵清韻》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長城博物館收藏。

可以說,世明先生是當下中國山水畫領域的實力派畫家之一,其作品頗為中國美術界關注和重視。其作品《侗鄉人家》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群星獎」。主要畫冊有《童世明大湘西山水畫集》、《童世明作品集》、《童世明山水作品集》、《童世明武陵山水作品集》精裝本。近年,先後在北京、山東、湖南、雲南、重慶、廣州等地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全國巡展。

氣韻飛動:呈現豐富的美學意蘊

童世明先生既注重傳統繪畫技巧的學習,也受到西洋繪畫理論的熏陶和滋養。在傳統藝術理論指導下,臨摹歷代名畫,學習傳統藝術經典,四十餘年來,他信仰並且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識的積澱和理論素養的增進使他如虎添翼,技藝精進,這給他的山水畫創作注入了深厚學養和人文情懷。

中國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和標準就是氣勢和意境,只有畫出氣勢和意境才可能成為優秀的山水畫。自東晉顧愷之提出「傳神論」以來,我國形成了一整套極具東方文化特點的造型藝術審美價值觀和美學品味,從造型角度來看,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強調「以形寫神」,甚至「遺形取神」。

世明先生常常感動於自然山水的形勢,更敬仰自然山水的精神,他的山水畫以形寫神,以詩入畫,氣勢雄偉,意境優美,讓人感覺到神韻足、氣象大,充滿陽剛之氣。他多以高山、流水,美韻建構畫面,常常有尺幅千里之效,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如《丹霞峰巒映秋林》等作表現縱橫於險峻大山之間的恢宏氣勢,畫家希望以壯闊的畫面,展示出不可預料的博大恢宏之氣勢,表達出武陵山地區在新時代里前進的雄健與豪邁!如《家山秋影如妝》、《夢境五溪,神遊侗鄉》、《武陵新秋》等,構圖宏闊、色彩明麗協調、變形誇張、構思新穎,構圖別緻,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豐富的審美意蘊。他的畫與傳統的山水畫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處,把注意力集中在形式構圖中,巧妙組合成一種靈動和雄奇,使筆墨之象,境生象外,美在其中。《雁來春山群峰新》、《武陵春光萬樹新》、《武陵牧歸圖》等作品,均見高崗插天,山峰間有煙雲奔流、鴻雁高飛,頗顯峰高林深、氣象崢嶸,更兼飛瀑流泉、林木蔥蔥、尺幅巨大,皆高懷遠致,盡顯寧靜而幽深,讓人思接千載,神飄萬里!每次欣賞,總給人一種別樣的感悟和美好的心境,看得出來,這些都是童世明先生極盡心力之作。

世明先生的山水畫將中國畫中的線與墨並用,以濃淡相間的墨法表現山石的植被和光影,又用長短粗細不一的線條,勾勒出被風化後的山石裂縫和結構,畫中的線與墨交相呼應,融為一體,富於變化,氣韻飛動,頗具有才子氣。

《春山清露滴幽林》寫出了天地澄明、雄渾大氣;《武陵疊翠圖》中的山石、樹木、雲霧、大雁等意象,勾勒出一種原始、神秘、深邃的美學意境。同類作品還有《武陵山韻圖》、《武陵秋韻圖》等,充分展示了世明先生在這一方面的紮實功力。

焦墨創作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採用純焦墨而不藉助水的滲透渲染作用作畫。焦墨技法的難點,在於濃墨中不摻入任何水分,卻使畫面具有滋潤感和層次感。世明先生的焦墨作品也很有韻致,如焦墨八尺四季四條屏、《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畫作,追求一種蒼潤的境界。他以干筆作墨骨,以層層皴染再潤之,令蒼松翠柏等姿態各異的樹木呈現出鮮潤沉厚的墨韻,這種畫法適於表現江南濕意濃重的山水景色,同時也使其繪畫具有了一種深郁靜穆的格調。靈活運用了墨分五色之原理,發揮了焦墨在宣紙上的映襯和靈巧的功用。

清麗雅緻:透露蓬勃的生命氣息

山水畫歷來被視為畫中珍品,也最能體現作者的胸襟、氣度、才華和功力。

神奇的武陵山水包孕著絢爛的民族與民俗文化,這更激發了童世明先生的藝術創作激情,他常年跋山涉水於武陵山山水水之間,堅持寫生不輟,潛心感悟和揣摩武陵山水的神韻,堅定地獨闢蹊徑,他善於將武陵山區民族文化與民俗文化巧妙地融合到他的山水藝術抒情中去,從而,開創出一條專屬於自我的武陵山水畫創作新路徑。

如《家居武陵有好景》、《武陵高秋圖》、《家山清夏圖》、《山居圖》等「武陵系列」山水畫,深得武陵山區神韻之妙,作品描畫出了武陵人的詩意居家環境和蓬勃的生命氣息。這裡山嶺逶迤,奇峰突起,煙嵐輕浮,氣勢磅礴,林木繁茂,枝柯交錯,在樹叢山岩處,在潺潺流水處,隱現遠山人家的民居屋舍,皆顯清新淡雅。其置景繁複而用筆疏簡,以中鋒干筆渴墨勾勒為主,作水墨重彩點染,筆情墨韻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的明快清麗之美。

世明先生用筆主張「欲秀而古」,秀而古就是準確、簡練而流暢有變化。先生用墨以層層積墨見長,雖少用潑墨,實具有潑墨煙潤淋漓的效果,有宋人的用墨特點,「風韻朗暢曰高」、「體格閑放曰逸」(周勛初語)。世明先生畫山石樹木多中鋒用筆,蒼勁古厚,並用積墨法作反覆皴擦積染,墨色極為濃重,但仍有深淺、濃淡、明暗等細微變化,山石樹木往往渾融一體,僅在陽面或輪廓邊緣處留出些許陰陽和堅實的輪廓,效果強烈,具有渾厚、蒼秀、沉鬱及豪爽的獨特風格,成功地表現了武陵山水茂密、滋潤、幽深和靈秀的特徵。《春》《夏》《秋》《冬》四季條屏取材別緻,層次分明,用墨留白恰到好處,呈現了一年四季武陵山水的美好景緻,表現出寧靜、原始、清寂、神秘等多重風格和氣質。又如《層巒疊翠有人家》,遠處石林之間有大雁在飛翔、有雲霧在繚繞,崇山峻岭間草木鬱鬱蔥蔥,近處有一條彎彎的石板路伸向山裡人家,顯得溫馨、曠遠和奇崛。《苗鄉醉秋》里大山中的苗鄉層林盡染,流水淺淺地歡笑,山鳥低低地徘徊,別有一番韻致。《冬月果更紅》以雪地為背景,反襯樹枝紅果,秀美富饒,充滿生活情趣……所有這些畫作,無不透露出天地自然蓬勃的生命氣息,揭示了武陵山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遠的人文情致。

學養豐贍:洋溢傳統的藝術精神

四十多年來,世明先生一直堅持讀書,善於思考,且能將中西繪畫理論融匯於自己的繪畫實踐之中。如今,他用筆、用水、用墨、用色,都極為考究精到,虛實濃淡之間,山水形勢和意蘊躍然紙上。畫面的構圖既有傳統精神,又有現代元素,二者相得益彰、相互輝映,形成一種獨特的審美趣味,體現出畫家豐富的學識和深厚的學養。如《古城遺韻》九條屏,運用老辣樸拙的筆觸,沉著穩重,中鋒與側鋒妙用。特別是中鋒,取之圓潤蒼勁有力,勾勒,皴擦,畫古牆、窨子屋和石級,都蒼老凝重。讀這些作品,在心中不禁瀰漫出一派「繁華落盡現蒼涼」的情愫來:青石如鏡,映照古老歷史;青瓦如鱗,遮蔽千年風雲……

中國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在於水墨留白,墨分五色。簡單、墨少,卻最容易反映主題,給人無限想像,賦予深遠的意境,怎一個「妙」字可言?但畫家簡單的著墨卻是極難的。沒有天性的靈感、多年的堅持和積累,沒有經歷由繁化簡的歷練,沒有深刻領悟簡即為美的思想,怎麼能做到恰到好處、進入化境?誠如米芾在《畫史》中評董源平的山水畫為「近世神品,格高無比」,是因為其畫作「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嵐色郁卷,枝幹勁挺,咸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張少康語)

看世明先生的山水畫,亦能給人以心靈的感染和震撼,他或以強烈的顏色對比,或以疏密有致的線條組合,或以大塊留白中穿插流暢的線條,畫面顯得靜中有動、剛中有柔,情趣盎然如一首首抒情詩。如《林泉細流潤青山》、《黃岩秋水靜靜流》、《武陵山上好人家》等,在山石、樹木和流水的畫法上,他採取適度變法,開合適度,不拘形式。山勢變幻與山巒起伏,林盛叢密與流雲飛嵐等,始終追求氣勢宏偉、氣象高華、意境悠遠、神韻靈動的藝術效果。由此看來,世明先生無疑是當代極具學術價值和市場潛力的藝術家,這也是海內外相關機構專業人士和藏家看好他的山水作品的原因所在。

世明先生對繪畫藝術特別用心,而且勤奮,他潛心鑽研武陵山水藝術到了痴迷之境。如今,他有一個理想:將攜帶自己精心創作的「武陵山水藝術」進行全國巡展。希望自己能把這獨特的武陵山水美韻推向全國,乃至世界。

(作者簡介:張建安,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文藝評論學會副會長,懷化學院教授,毛澤東文學獎〈理論類〉獲得者。)

·END·

監製/角角 廣林君,主編/巴洽巴千

編輯/阿鵬哥 石群芳

審核/黃沙沙 角角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垣視窗 的精彩文章:

一曲苗歌hold全場,花垣鄉村代課女教師麻玉蘭獲「2017馬雲鄉村教師獎」
花垣,那段25年前在吉峒坪小記

TAG:花垣視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