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遊記告訴我們,西遊還能這麼改

花遊記告訴我們,西遊還能這麼改

韓國那部取材於我國《西遊記》加以改編的奇幻愛情電視劇《花遊記》相信大家應該有所耳聞吧。這部劇由於人設實在太過膽大,引發了網友巨大的爭議。有人說好看,有人說毀原著,有人質疑版權問題,有人沒看過就開始罵爛片。

今天小編要談的並不是這些爭議。而是透過這部爭議巨大的電視劇淺談當下影視圈現狀。我們的行業到底欠缺了什麼。

2015年《花千骨》橫空出世堪稱現象級大劇,收視率點擊率等皆破歷年新高,創下了屬於自己的傲人神話。《花千骨》的巨大成功彷彿成了業界範本,互聯網+IP的新型運作模式引得後來人紛紛效仿至今。

像早年的《仙劍奇俠傳1》,就是基於遊戲改編的,它就屬於IP劇。但十年前,互聯網不像現在這麼發達,網路營銷也不像現在這麼花樣多出,導致IP在普通觀眾心中並沒有成型的概念。

十年,對於娛樂圈來說,既是一個飛躍,也是一個斷層。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重溫老片,因為十年前,行業內的人是真的在專心做影視。

在如今IP市場重度飽和的狀態下,我們不禁要問一句:互聯網+IP的熱潮還能走多遠。縱觀現在的影視劇,幾乎每部劇都是鮮肉+小花的搭配方式。

「編劇中心制」與「明星中心制」

韓國影視行業的食物鏈是編劇>導演>演員,奉行的是「編劇中心制」。圈內的演員,無論多知名都不敢去得罪編劇。因為編劇在業內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和絕對的權威,甚至投資方都是看編劇來投資影視劇。

而導演和演員可以說是被動的等著被編劇選擇的。不止地位高,編劇的片酬也相當高。據說很多之名編劇的片酬甚至直逼本土一線明星。

爭議巨大的《花遊記》,客觀來講,可以說是洪氏姐妹藉助了《西遊記》人物的名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再創作。除了啟用幾個相同人物的名字外,整部劇集與《西遊記》無任何關係。

去掉有色眼鏡,不得不說《花遊記》的故事是讓人倍感新奇又覺得合情合理的存在,洪氏姐妹的編劇功力可見一斑。

「誰適合誰演」和「誰流量大誰演」

據悉,韓國藝人在本土沒有那麼高的地位,不紅的小明星收入甚至還不如白領。眾所周知韓國造星業實在太過發達,娛樂圈更新換代是轉瞬即逝的事,這就導致藝人們普遍面臨著巨大的高強壓力,為了不讓自己被市場刷下去,只能拚命向前奔跑。

之前就已經說到了演員是被編劇挑選的,只有演的好,適合角色才有被留下的資格。火不火紅不紅,並不是第一評判準則。

這個"速食"時代,很多藝人在最需要磨鍊自身的時候反而沉澱不下來去修鍊自己。有一些或許是被風硬吹的停不下來,有的似乎則是根本不願停下來。

只有少數願意停下來,並且能頂風行走的人,給觀眾帶來了好的作品。這是無論多大的風都摧毀不了的。因為能在風中行走的人,一定像樹一樣堅韌挺拔。

十年前的市場是為觀眾而生。十年後的市場是為自己而生。觀眾被迫在沒有選擇的選擇中做出選擇。

不過這些已經開始逐漸成為過去式了。十年,觀眾早就換成年輕一代了。年輕人最大的優點就是直接。會對爛片直接「丑拒」。拿去年春節檔電影來說,《捉妖記2》《唐人街探2》《紅海行動》《女兒國》堪稱17年春節檔「四大金剛」。

初上映四部影片中《捉妖2》勢頭最猛,當時最快破票房紀錄。但第三天,《捉妖2》就被《唐探2》碾壓登頂,《紅海》踹掉《女兒國》位居第三。

四大金剛中最早點映的影片是《女兒國》,沒想到點映後由於口碑不佳,首映當日影院大大降低了《女兒國》的排片率。而《捉妖2》在網上出現評論的第二天,影院上座率直接下跌20%

當時排片率最低的《紅海》憑著紮實的口碑,排片率一躍成為四大金剛第二。現今,唐探票房31億,紅海30億,如今影院在排片同時終於重視起了觀眾口碑。

不想再被爛片屠屏就要勇於對爛片說不。年輕一代已經開始逐漸登上社會舞台,大有成為主流生力軍的趨勢。沒得選擇就不選,不願將就。對爛片說不。拒絕為爛片買單。這是年輕一代的態度。也是年輕一代的反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秀目 的精彩文章:

蜀山戰紀2餘英男身世揭曉情系余英奇
康熙選太子,群臣舉薦此人,卻惹得康熙勃然大怒!

TAG: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