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趁年輕,一定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趁年輕,一定要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我是江厘

我想跟你說說話

【音頻版上線。致謝伊囈,大家可以去微博和荔枝找她喲。讓她的溫柔,我的細膩,伴你入睡吧!】

很喜歡一句話:「無法拒絕自己內心的人真是偉大又可憐。」所以,你知道自己的內心嗎?年輕的時候,你是否堅持過一些事,比如喜歡的人、渴望的事?

1.真正的喜歡,值得用一生去追求

18歲高中畢業,分數不高。沒想過復讀,那是我這一生中最果斷的一次大決定。逃脫了那個牢籠,我終於飛出來了。

一二志願都是外省的學校,去外省是想離家遠一點,想嘗試隻身在外的孤獨,想變成一個獨立的大人。最終調檔留在了省內,一個人背起行囊,第一次走出了家鄉的小城。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就是一個人。

18歲的勇敢,也是18歲的倔強。

填志願時,首選專業是心理學。學心理是想看透人心,想自我療愈,想成為一個領域的大人物。高中看過弗洛伊德,把厚厚的《心理學與生活》背回家,痴迷於港劇《讀心專家》,這就是我的專業啟蒙。在家鄉的小城,沒有適合這個專業的職位。大多數人覺得這是高深莫測的一門學科,大多數人都想懂一點。而我對於這個專業的了解,幾乎為零。但因為年輕,無知者無畏。

那個時候,並不關心職業和未來,因為我相信,激情和努力可以打敗一切。後來買了弗洛伊德的書放在枕邊,事實證明,他的書的確適合催眠,讓人做夢。專業課老師學歷都算高,可是反覆的理論、枯燥的陳述,我似乎聽不進去了。我不想抄ppt應付考試,記什麼重點。我只是想看懂,想在一個體系中形成自己的觀念。可是心理學就跟哲學一樣,包羅萬象,宏大玄虛。

漸漸明白,四年的時間遠遠不夠,不僅僅是知識的不夠,而且是職業資格的不夠。選擇深造可以進階,可我並沒有那麼想考研究生。不想再為了考試,為了學歷、職業、工資去學習心理學。幾年的大學課程,並沒有學到多少東西。但也正是從前學習上的錯誤理念,讓我更加明白,學習是一生的事情。對待自己喜歡的領域,更該如此。

其實對於專業,的確沒有那麼熱愛了。一度懷疑是大學課程的枯燥消耗了我所有的激情,可如今想來,也只是因為從一開始,我就沒那麼了解吧。如果再讓我選一次,我還是會選這個專業。

18歲的我,不想做老師、護士、醫生。原來曾經的我這麼無知,以為這世界上只有這些職業了。但我拒絕了已知的厭惡,選擇了未知的喜歡。

只有在很久之後,才會明白喜歡僅僅是因為未知。

明白過後,及時止損,重頭來過。

2.夢想:堅持過,撐下去

初入大學,重拾文學舊夢。加入學校文學社,跟初次謀面的部長侃侃而談;在網上寫字,一寫就是幾個小時,一個字一個字在手機上敲下來;記錄很多投稿郵箱,發送過很多石沉大海的郵件。

曾經,我以為文學是莫言、余華、席慕蓉、紀伯倫、林清玄····;可後來,開始在網上寫作,看著同我一起寫作的同齡人步步高升、名利雙收。突然發現,原來文學沒有那麼純粹。至少在我的心中,那樣千篇一律的文字的確算不上文學。我讀不到思考,讀不到生活的真。

說實話,我也迷失過、追逐過,甚至有過短暫的成功,為此我欣喜過。可那樣實在太難受了,做一個淺薄的迎合者實在太煎熬了。所以,我並不追熱點,也很少論斷他人。首先,我承認自己思想局限,的確沒有那種能力。時代需要先鋒、引路人,對於現實,我也曾偏頗激憤。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明白,不該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而當一個人看到越多,他就會越加小心,不敢輕易論斷。這是成長的代價,也是成長的收穫。但這個社會的很多人,其實在思想上是一個巨嬰。他們並不需要自己思考,而只是任由別人灌輸「思想的乳液」。

為了自身的成長,我必須遠離巨嬰。所以,我回歸了自我,遵從了自己的內心。我的文字里裝滿了「我」,這也註定我不會成為一個好的寫作者。因為很久之前,我便知道,真正偉大的作家是要脫離「我」,寫眾生。可我本不想做眾生,在尋求「我」的路上,終究成了一個異類。

在寫作的路上,我已經死過三次了。第一次,我不會寫詩了;第二次,我不會寫小說了;第三次,我好像一個字都寫不出了。可我到底是寫到了現在,可很久沒寫過詩和小說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現實讓我失去了想像力和創造力,況且從一開始,我就沒有什麼天賦。就算有過,也被生活榨乾了。我懷念那些寫詩的時光,可永遠都回不去了。海子和顧城可以拒絕長大,永遠做個孩子,可我不能。或許有一天,我會重新開始寫小說,但我不知道那會是多久之後。

我也會想,為什麼我會選擇寫作呢?大概是因為它的門檻於我而言,沒有那麼高。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支撐,階層沒有那麼固化,可我依舊是錯了。這就像作家這個集體里,基本沒有底層人民;文學作品裡,真正描述底層生活的也很少。因為底層人民需要生存,而「沒有人會擔心作家付不起房租。」而文學來源於生活,大多數作家本就沒有體驗過。而大多數人也並不關心底層,而當代的作家比較關注大眾們的想法,目的是迎合他們。

慶幸我不擅長迎合,所以只能記錄自己生活了。

曾經,文學是夢想、是聖地;如今,寫作是生活、是一地雞毛。

3.生活:趁年輕,嘗試想做的事

19歲的秋天,在電影院看完《七月與安生》,淚流滿面。出來時,泛紅的天空上飄著几絲素淡的雲,我對著天空笑了。在心中生出兩個美好的願望,剪短髮,去旅行。

那年冬天,第一次出省遠行,北京的天很藍很藍;那年冬天,第一次去做義工,在廈門第一次見到大海;那年冬天,剪了人生中第一次短髮,齊耳。

20歲的秋天,我又一次把頭髮剪得更短,跟《重慶森林》里的王菲一樣。可是或許是理髮師技術太差,或者我臉型問題,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

20歲,多麼美好,多麼勇敢!

嚮往遠方,就坐幾天幾夜的硬座火車,只為一次抵達;嚮往孤獨,就隻身上路,不去擔心世界的兇險,拋卻父母的挂念,對著自己笑得活潑歡暢;嚮往江湖,就去看路上的人,聽路上的故事·····

不想讓靈魂空乏,所以讀很多書。最終我遇到了毛姆,原來我的今生今世、我的困頓疑惑他早已經看穿,他預測了我的未來。他沒有一點人情味,但我感謝他,至少讓我沒孤獨得那麼痛苦。

20歲,那是比任何一個年紀都要精彩的一年。雖然經歷了失去,失望,悲傷,抑鬱·····但我終究是成長了。成長都是有代價的,比如年華或者一生的遺憾。但在最好的年紀里,有過這樣的一些經歷,此生無憾。

喜歡過、追逐過、猶豫過、、堅持過、失去過,最終厭倦了、疲累了,我決定停下來。因為我已經明白自己不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至於想過的生活,我還在探尋中。生活是一門學問,需要鍛煉點哲學思維。聽起來有點難,但我已不再懼怕。

如今,我快21歲了,想把頭髮留長,但不會太長。

新生活,必須要重新開始了。

祝我好運,也祝你好運!

ps:說說你的歷程吧,我想聽聽!

曾經我那麼喪,都過來了。

我相信,你也可以,一起成長吧

文末有微信群,歡迎加入這些「我們!」

如果你也是只刺蝟

請擁抱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厘 的精彩文章:

若靈魂無處安放,就去流浪吧

TAG:江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