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孟子說人人皆可為聖賢?

為什麼孟子說人人皆可為聖賢?

《三字經》雲:「人之初,性本善」。指每個人的人格本性之中都和聖賢一樣有超我和真我的良知。王陽明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自然界的萬事萬物。孟子說,「人皆有惻隱之心」,見到遭受災禍或不幸的人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同情之心。孟子又說:「人人皆可為堯舜,亦為之而已矣。」意思是說,人人都可以成為像堯舜那樣賢德的人,只要按賢德這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去做就行了,與事情的成敗和成就的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

馮友蘭說,一個人的學問或事功的大小,與其所常處的境界的高低,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古人說,人有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立德的人,謂之聖賢。他們有很高的境界,但未必即有很大的學問事功。立言的人,謂之才人。他們有很多的知識,或偉大的創作,但不常有很高的境界。立功的人,謂之英雄。他們有事業上很大的成就,但亦不常有很高的境界。歷史上的大英雄,其偉大的成就,大部分都是利己同時有益於他人的。就其有益於他人說,其人其事,都值得後人的崇拜。但就其利己說,其成就不是出於道德的行為,其人的境界,是功利境界,而不是道德境界。

有的人常常說我立志要做大學問家,或立志要做大政治家,這種人是有可能會失望的。因為如果才不夠,不能成為大學問寂,命運欠好,也不能成為大政治家。唯立志為聖賢,則只要自己誠心努力,成功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儒家經典《中庸》曰:「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意思是說,只有天下極端真誠的人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能充分發揮他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能充分發揮眾人的本性,就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能充分發揮萬物的本性,就可以幫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幫助天地培育生命,就可以與天地並列為三了。

普通人以為要成為聖賢,必需在事功或文學方面有特別的天才,那是錯誤的。孔子和孟子成為聖賢,這和他們的才幹沒有必然的關係。比如雷鋒也並不是因為他做出了偉大的成就而成為賢人的。歷史上做出了偉大成就的人有很多,但是他們只能算英雄。聖賢和英雄的區別就在於做事的動機是利他(為人民服務)還是利己(為自己服務)。

所以學問的成就需要才華,事功的成就需要幸運,道德的成就(意向的好)只要他儘力了即算完成。他盡倫盡職,只是求「成就一個是」而已,與事情的成敗、成就的大小、生命的長短、為人民服務時間的長短(意向所向的好)無關。假如他努力做的利他的事情成功了,固然很好。即便不能成功,於他在道德上的成就,也是沒有妨礙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川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南川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