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歐隨筆》序:「六一風神」慧眼看

《讀歐隨筆》序:「六一風神」慧眼看

文/楊乾坤

「六一風神」,本是明人茅坤對歐陽修文風之評價,因歐公晚年號「六一居士」,文又直追史遷,故有是稱。然而「風神」亦指風度和神采,遙想歐公當年,其文才天下宗之,其史才天下賞之,其吏才天下欽之,三才合一,何嘗不可解之曰:「六一風神」。

我兄張中山先生,學養深厚,對文史研究有素,且為睿智之士。其思之精,思之深,常超乎塵垢之外,即以對歐陽修研究而言,何嘗不是如此。數十年來他因對歐公知之愛之,故常引歐公之詩文以為談資,談賞既久,進而有研究之意願。然而兄在商洛市文化局和《商洛日報》社主政期間,政事紛繁,無暇顧及,退休之後,復還自然身,遂於無夢居中,研究起歐公:披閱傾讀,倚南窗以寄傲;細讀精析,恆兀兀以窮年。攻疑克難,見觀點之新銳;妙筆生華,騁雄辯而立言。

今正果修成,編輯成帙,計20餘萬字。歐公在文學上的領袖地位,在史學上的精深造詣,在政治上的卓越建樹,皆昂然於其中,我知其字字得來之不易也。因為對歐公之研究,古賢今人涉及者眾,涉及領域亦多,故要於此中再蹚出一條路來,自見了戛戛其難;先須有慧心接觸體驗之,以見歐公之超然;復得有慧眼觀察研究之,以見歐公之偉然。中山先生正是以慧眼而觀「六一風神」的。

在中山先生的筆下,歐公既是政治家,又是國之柱石。歐公偉矣,既見其為政之思想、務本興農,以圖國家之強盛;敢於擔當,以見許國之公忠;加強吏制,以握強國之機柄;不見治跡,以掌天下之大同。又見其為政之主張:寬簡便民,以擎理政之大念;不事風采,以圖行事之幹練;養才擇吏,以圖吏制之精悍;兼聽博採,以圖決事之穩健。

於是見了歐公以身許國之精神:敢上罷宰相呂夷簡之疏,因其昏庸誤國也;敢作《與高司諫書》,讓高若訥「直攜此書入朝,使正予罪而誅之」;敢於貢舉之時,對尚為險怪奇澀「太學體」者痛加排抑;敢於「立殿陛」之前,與天子爭是非。出使河東,使天險麟州而存宋之版圖;出使河北,提出對契丹(即後來的遼國)防患於未然;推動慶曆新政,半年上奏札70多篇,篇篇見肝膽也;仕宦四十年,上奏札250多篇,篇篇見忠貞也。至於歐公為官之態度,則是胸懷寬闊,而見其氣概;反對因循,而見其剛堅;行事忠貞,而見其高尚;身處逆境,而見其達觀。先貶夷陵,而夷陵治;再貶滁州,而滁州治;復歷揚、潁諸州,而諸州治;知開封府,而京師又治。在台諫,則敢「橫身當眾怒」;做官員,則敢「孤忠一許國」。此種果敢之氣,剛正之節,千古而下,亦是感佩人心。今之視昔,亦猶後之視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足見中山先生之慧眼卓識也。慧眼卓識,再經大手筆經營,「六一風神」更是了得。在中山先生筆下,歐公的文壇領袖風采更是燦然。歐公是宋代文學的巨擘,其文、其詩、其詞,都對宋代文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晚唐五季至宋,統治文壇的是四六文。此時的四六文已發展到另一極端,浮艷華麗,內容空虛,而文質卑弱;至慶曆年間以孫復、石介為代表的士人反對四六文風卻又大倡一種所謂的「太學體」,詞澀言苦,險怪奇曲,風行一時。歐陽修力斥這種浮艷四六時文和「太學體」,推動並領導了宋代的古文運動。其措施有二:一是以行政手段強硬入手,以主持嘉祐二年(1057)貢舉之機,採取斷然措施,對作文遵從「太學體」的士子,一概不取,使得「場屋(科場)之習從此遂變」;一是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力矯之。歐公通過近千篇古文的創作業績,創作出大批自然條暢、博採眾長的古文,「天下翕然師尊之」。以其巨大之影響,又經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等大批人士的力推,歷經30餘年,終於徹底糾正了文風,為宋代古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影響了後來近千年的古文創作,以此觀之,歐陽修功莫大焉。三代秦漢之文,涉魏晉而弊,至唐韓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歐陽修又振之,挽百川之頹波,息千古之邪說,使斯文之正氣,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兩人之力也。《宋史·歐陽修傳》的這段評論,可謂的評。

歐公的詩作有860多首,平易曉暢,其風格對宋詩的發展影響巨大。中山先生自覺將歐公的詩論與創作實踐相聯繫,認為其詩的特點就是率真隨意,以散文句式入詩,以古文章法寫詩,以議論入詩,這些詩句帶來了平易曉暢的優點,顯然也帶來了淺白直露之不足。雖然,瑕不掩瑜也。歐陽修的詩風,逐步奠定了有別於唐詩的宋詩面目,以文學史角度去審視,應該說宋詩是對唐詩的突破和發展,在這方面,歐公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歐陽修的詞作有260多首,使用詞牌達70多個。他將詞的創作,貫穿於其創作之始終,並將詞自覺地提升為文學的主要體裁之一的地位。中山先生認為,歐陽修在宋詞發展中是位標誌性的人物,其對宋詞發展有三方面的貢獻:將詞提升到文學的主要體裁的地位,將宋詞的發展成熟推向一個新的高峰,為宋詞取得與唐詩並駕齊驅的歷史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大開拓了宋詞的題材範圍,使詞突破了「艷科」的藩籬,而與詩一樣,承載起全方位多角度反映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學功能;為宋詞豪放派開闢了門徑,使詞從「艷科」向社會化擴大,從柔媚向陽剛播遷,終使詞在婉約與豪放之間和諧發展,而取得了卓越的文學地位,歐公是一位開山式的人物。

將歐陽修的文學成就作深入研究,研究的結果令人耳目一新,中山先生之慧眼,若非洞悉歐公之作,何能至此!

孟子曰:「觀水有術,必觀其瀾」,中山先生正是以慧眼而觀「六一風神」的。細檢《讀歐隨筆》中,人所已道,則見其所道之精警,醉翁之樂足典型也;人所未道,則見其所道之精妙,碑誌文字不可忽也;人所易道,則見所道別開生面,友誼如山之重也;人所難道,則見其雄辯滔滔,論歐公前後思想之變化是也;人已涉獵者,則見其匠心獨運:「慶曆改革的積極推動者」,見解之深邃也;獨具個性特色的《新五代史》評說,見解之精準也;人未涉獵者,則見其獨有會心,《秋聲賦》詣意之探秘也;史事聯繫今日現實之借鑒也。凡此種種,中山先生皆以慧眼觀之,然後爛熟於胸中,而衍以成文。每下一義,或有水到渠成者,而大抵煞費籌思;每發一論,或有出口成章者,而大抵厚積而薄發;每有一悟,或有妙手偶得者,而大抵經過熟慮;每成一篇,或有下筆立就者,而大抵費時旬月直至累月。看來字字皆心血,我兄辛苦不尋常。以十餘載之努力,研歐不已,積數十年之學問,終於有成。而《讀歐隨筆》即將付梓,我謹向中山兄祝賀。歐公千載而下,又逢識者,大是幸事;中山兄思接千載,而觀「六一風神」,大是雅事。幸者,知歐公名垂之不朽;雅者,知中山兄研歐而有大成。幸雅相合,《讀歐隨筆》必將自立於書林也。謹為序。

2016.7.16西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穆濤:給賈平凹的一封信
「一身長飄落,四海竟淪胥」,反清鬥爭完全失敗,顧炎武徹底失望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