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翰墨名家——蘇德永

翰墨名家——蘇德永

★蘇德永

1969年12月出生於遼陽市。

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遼陽市書法家協會主席

遼陽畫院院長

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成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作品入展全國第七、八、九屆書法篆刻展;

入展全國第七、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

入展全國第三、五、六屆楹聯書法展(六屆楹聯展獲銅獎);

入展全國第三、四屆扇面書法展;

入展全國首屆書法臨帖展;

入展第二屆手卷書法展;

榮獲「全國首屆 沈延毅獎書法篆刻展」優秀作品(最高獎);

榮獲「生態大連」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優秀作品獎(最高獎);

榮獲首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銅獎。

◤德藝雙修永日無疲◢

——試論蘇德永的人與書

文/王 薦

聯珠綴玉墨痕新,清風最可人。坡老九泉堪笑慰,蘇門又起一崑崙。這是去年我讀了遼寧書協主編的《蘇德永書法作品集》口占的一首小詩。德永兄現居遼陽,遼陽古稱襄平,素有關外第一城之美譽。德永兄是這座古城書法界的領軍人物,是書法大省——遼寧的中堅力量,在全國書壇亦頗有影響力。我與德永兄都是聶成文先生的學生,又是國家畫院沈鵬導師書法精英班的同學,又同是遼寧書協的副主席,可以說是同道、同事、摯友。他的行草書贏得了當代書壇的認可,他在書法事業上的作為贏得了社會的讚譽。

要成為一位真正的書法家,我一直認為首先他要從骨子裡熱愛書法,還要有天賦,要勤勉,要有師友的提攜引領,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善於思考。德永兄就是這樣一位書法家。德永兄1969年出生於遼陽燈塔縣的一個鄉村,受父親的影響,自幼喜愛書法,剛值學齡便寫一手像模像樣的顏楷,表現出極好的天賦,每逢春節與父親一起為鄉親們義務書寫春聯,受到鄉親們的稱讚。「好孩子都是誇出來」,他的興趣更高了,書法在他的心田紮下了深根。初中畢業後,考中遼陽師範,「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是師範生必修的課程,又燃起了他的學書慾望。遼陽這座古城文化底蘊深厚,書法氛圍很濃,對他也有很大的影響。1989年畢業後,到燈塔鎮中心小學當老師,課餘時間大多用來練字。1992年初,他結識遼陽書法篆刻家、收藏家陳乃強先生,投入門下,拜其為師,走上真正的習書之路。他開始從藝術的高度、文化的視角研習書法技法和有關知識,開始學「二王」行書、顏真卿「三稿」、王鐸行草書等。朝乾夕惕,除了工作之外,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臨習法帖上,把握古帖的形質、神采,由形似到神似,紙廢千刀,筆禿千管,打下了較為紮實的基礎。1995年在遼寧省書法臨帖班上拜識了時任遼寧省書協主席的聶成文先生,從此經常從燈塔縣城坐火車、汽車去省城瀋陽到省書協找聶先生看字問道,先生也特別喜歡這個好學的燈塔老鄉,身傳口授,耐心講解,肯定他的優長,指出他的不足。德永兄認真聽講,仔細觀察先生示範時的一舉一動,很怕漏掉一個細節。每次都是抱著一捆字來,帶著老師滿滿的教誨、關愛和期望而歸。回來的路上也不停地玩味先生的講義,回到家裡經常將先生講的話記在本上,還常常顧不得吃飯就提筆操練,校正老師指出的毛病,體會老師為書的感覺。還常以指畫空,揣摩筆法,強化訓練,至今還像做了病似的,有事沒事經常指動腕轉體悟用筆。他在第二年投稿參加遼寧省書法探索展便獲了獎,接著一發不可收,連連在省展和國展入選、獲獎,成為中國書協會員。這更堅定了他的學書熱情,更加摯愛書法藝術。後來當選縣書協主席,2002年因為書法上的名望被調入縣文聯,積極推進當地文學藝術事業,又當上文聯主席、遼陽市書協副主席、主席、遼陽畫院院長、省書協副主席。書法改寫了他的人生之路,也成就了他的人生。

學書當以傳統為根柢,以辯證為靈魂,以學識為營養,以勤奮為手段,以自我為鵠的。要「溯古哲之精神,抒一己之懷抱」(黃賓虹語)。德永兄是一位善於思考的智者,善於塑我毀我,用於攀高。原本他王鐸書風的大中字行草和「二王」風格的小行草已經得到書法界的認可,但是他不滿足於現狀,冷靜觀察當代書壇,認真審視自己,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近十年來他深研書法之韻、法、意、勢和如何在自己筆下體現。他逐漸把自己的藝術取向定在蘇東坡、劉墉、何紹基等書家身上,加上原來晉唐元明的底子,兼容並蓄,寫出雍容大度,壯闊疏朗,沉厚自然的個人風貌。他的字筆法精熟不流俗,字法端嚴不呆板,墨法沉厚不凝滯,章法蕭散不渙散。尤其是他的書法線條如河流,又如飛瀑。河流不會筆直,即使它有很長一段是比較直的,但它還有波浪的起伏,河底還有旋轉衝撞;飛瀑也不會筆直,而且飛瀉的水流因山石的凸凹陡峭而有上下的飛動崩濺,所以,他的書法線條內蘊豐富,變化多姿,含量極大。清朝譚獻在《復堂詞話》中評範文正《蘇幕遮》「碧雲天」詞曰:「大筆振迅」,意在言其筆間有物,落筆大氣,行筆迅猛暢達之意。德永兄的用筆即有「大筆振迅」之妙。正如聶成文先生評價的那樣,「蘇德永書法以二王為根基,宋元明清也多涉獵,以穩重為主,也有豪放的東西。格調文雅,充滿古意」。他的作品絕少時風,古味十足,有古有今有人有我。吳冠中先生說,「一件好的作品須專家點頭,群眾鼓掌」,德永兄的作品做到了這一點。

作為書法家要有社會責任感,應該「胸中有道義,筆下有乾坤」。德永兄就是一位有社會擔當的書法家。「一花開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不單單要求自己把字寫好,還能帶動影響其他人,讓他們愛上書法,寫好書法。無論在縣裡、市裡任書協主席,都能不計得失,投入大量的精力。開展活動,舉辦臨帖創作班,舉行雅集筆會,舉辦展覽和與外地書協聯展,舉辦當代書法名家邀請展,開展惠民服務,建立書法教育培訓基地,邀請省內外名家輔導講座,承辦省書協的活動。他不但注重培育中青年作者,對少兒和老人也不忽視,培養書法新人和書法骨幹,形成梯隊,備戰練兵,參賽投稿,衝擊省展和國展,全面開花。內引外聯,活動、隊伍雙輪動,提高、普及兩手抓,營造良好的書法氛圍,在國展和省展上捷報頻傳。使燈塔縣成為遼寧省書協命名的第一批八個「優秀書法縣區」之一,遼陽也躍居全省各市前列位置,成為名符其實的書法大市。2015年因工作需要,調入遼陽市書畫院任首任院長,積極推進畫院工作,經常組織院內書畫家和特聘書畫家開展採風、講座、觀摩看稿會、展覽等,自己也開始國畫創作,大寫意花卉作品《一堂和氣》還在省美展中榮獲銀獎。為遼陽書畫事業的發展和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做出了積極貢獻。

德永兄還有好人緣,待人坦誠,樂於助人。不知道帶出多少人,幫過多少人。不管是本市的,還是外地的書友向他求教,他都能毫不保留,傾其所知,優點缺點,直言道破,且能切中要害,啟人良多。他一年不知白寫多少字贈人,參加公益活動,幫助困難書友,還捐助錢款、書法圖書等用品,可謂德藝雙馨,口碑極佳。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每逢有展覽或其他事,他都經常提醒我,敦促我,比他自己的事都著急,使我不敢惰怠,今生交定了這個朋友。也祝願德永兄「永日無疲」(白居易語),藝業雙修,漸進心中希冀的藝術彼岸。

二〇一八年二月二日夜半於哈爾濱

作者系中國書協編輯出版委員、遼寧省書協副主席、鐵嶺市書協主席。

????????????????????

◤謙璧居話◢

文/蘇德永

————總有同道交流、學生問道涉及書法創作,余便隨口應答曰:「就是一個寫字兒的事兒,沒那麼複雜,書藝高深但進入的方法是簡單的,自然書寫便是」。當然此時的自然書寫乃是平時臨摹的積累,是對前人經典發帖全方位學習、認識後自然流露的表現;是有立意、有定調的對作品境界進行充分思考和醞釀後的自然書寫;是做到意在筆先、胸有成竹的自然書寫。柔毫三寸奇怪生焉,意出筆後偶有神來之筆,便是精品。

————風格即是書家人格。作品無論不同書體或是同種書體不同作品表現形式,都應能體現書家本人對書法的認識與理解,能體現書家的書寫習慣。久之便形成風格和個性。

————打破「展覽體」的金科玉律是不做古人的「模仿秀」與今人獲獎作者的「模仿秀」。應寫出個人理解、個人的書寫習慣,這是成熟書家的標誌,與獲獎與否無關。

————創作作品時有一次落墨與多次落墨完成。一次落墨一般來說是在靈感到來之際,或偶然欲書,潛伏在生命中的激情與自信的釋放,一切都是對的,那種感覺很美妙,作品完成後很驚艷!多次落墨是不斷的否定、不斷調整、不斷找差距、不斷升華的創作過程。古人云:「毫髮死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也。

————書法與詩詞創作很相似,都是藝術的表達,有情、有意、有哲理,有起承轉合,有時間、空間·······都能體現「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書無亦於佳乃佳」,故好作品都是「蒙」出來的,我作如是觀。古今書壇聖手不是每件作品都經典,向經典學習,敬畏古人,但不迷信、不崇拜。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此話也不盡然,民國、近現代有很多名家及名不傳經傳的地方書法高手亦可借鑒、亦可直接取法。捨近求遠往往不見得是件好事。

————很喜歡于右任先生對書法創作的理解:學書法不可不取法古人,亦不可拘泥於古人,就其愛好者習之,只要心摹手追,習之有恆,得其妙諦,即可任意變化,就不難自成一家。一切順乎自然,平時雖也時時留意別人的字,如何寫就會好看,但是在動筆的時候絕不遷就美觀而違反自然。因為自然本身就是一種美。你看,窗外的花兒、鳥兒、蟲兒、草兒無一不是順乎自然而生,而無一不美。一個人的字只要自然熟練,不去故求美觀,也就會自然美觀的!

————反對「地域書風」是一種不明智之舉,反對地域書風就是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個性發展是相餑的,對書法的繼承、發展、繁榮是有百害無一利的。我認為中國的書法史是一部地域書風的發展史,例證不勝枚舉。當今書壇的展覽體這一怪胎的出現癥結在此!

我說我話,與同道商榷!

蘇德永於謙璧居燈下

2018 .03 .0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藝風雲 的精彩文章:

TAG:國藝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