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上古時代傳說中的「上古四聖」分別是誰 各有何功績

中國上古時代傳說中的「上古四聖」分別是誰 各有何功績

皋陶、堯、舜、禹,被後人尊為上古四聖。他們是中國上古時代的傳說中四位部落首領。

上古四聖

1、皋陶

皋陶,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皋陶出生地一般有兩個說法,一傳為山西洪洞縣皋陶村人,二傳為山東曲阜人。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葬之於六,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皋陶是一位賢臣,傳說中生於堯帝統治的時候,曾經被舜任命為掌管刑法的「士」,以正直聞名天下。

皋陶的主要功績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幫助堯舜和大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獨角獸獬豸治獄,堅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

皋陶

2、堯

堯(約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號放勛,古唐國人(今山西臨汾堯都區)。中國上古時期方國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堯為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十三歲封於陶(山西襄汾縣陶寺鄉),輔佐摯。十五歲,改封於唐地(今山西臨汾),號為陶唐氏。二十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後,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葬於谷林(山東省鄄城縣)。堯從兄長帝摯那裡繼承帝位,並禪讓於舜。

他命羲和測定推求曆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堯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

3、舜

舜(約公元前2277- 約公元前2178),媯姓,有虞氏,名重華,字都君,謚曰「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市),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史稱帝舜、虞舜、舜帝,故後世以舜稱之。

虞舜的王位是唐堯禪讓的,人們世代尊稱堯和舜為上古先王,堯禪讓王位給虞舜傳了四個字,即允執厥中;舜禪讓王位給大禹傳了十六字心傳,即中華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中華心法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論。《竹書記年》並不記載為禪讓。

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故號為「有虞氏帝舜」。後世以舜簡稱之。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僅是中華道德的創始人之一,而且是華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4、禹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後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獵奇 的精彩文章: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四大法王分別是誰 各有何武功絕學
宋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分別指誰 「蔡」指蔡襄還是蔡京

TAG:古今獵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