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王朝開國前的第一戰禹征三苗

夏王朝開國前的第一戰禹征三苗

中國上古傳說中黃帝至堯舜禹時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 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今湖南北部)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陽湖)之間,即長江中游以南一帶。

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荊州一帶多次作亂。這時舜巡視回來向堯帝報告,懲辦了這四個罪人,天下都悅服了。這也許就是三苗被遷的原因,也是歷史上對三苗的一種說法。

堯舜禹時,三苗作亂,堯發兵征討,作戰于丹水,打敗三苗。禹時,三苗不服,禹與三苗進行了一場歷時70天的大戰,從此三苗在歷史記載中消失。透過禹征三苗,至少給我們透出如下信息:其一,此時私有制開始出現,導致各氏族、部落之間發展不平衡,便出現了氏族、部落之間的掠奪和戰爭。私有制和戰爭的出現,標誌著階級和階級對立、剝削和壓迫的產生;其二,在湖北地區,以石家河文化所代表的父系氏族社會也隨之而解體,夏文化已經漸漸南傳至湖北地區,湖北歷史從此進入被稱為"青銅時代"的夏商周時期 。

禹打敗三苗,大禹在陽城東南的塗山儘早召開諸侯大會,以檢討自己的過失。這次塗山之會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夏王朝建立的標誌性事件。到了正式大會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執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諸侯按著他國土的方向兩面分列,齊向大禹稽首為禮,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禮。禮畢之後,夏禹大聲向諸侯說道:「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眾,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規戒、勸喻,使我知過,使我改過。我胼手胝足,賓士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啊!對大家的教誨,我將洗耳恭聽。」大家都明白禹受命於天,原本對大禹有意見的諸侯看到大禹這種態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慮。史書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塗山大會之後,為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即青銅),後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為了紀念塗山大會,就準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幾個大鼎。後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鑄成,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九鼎象徵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歷史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TAG:華夏歷史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