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到切糕!咱們濟陽崔寨這個村已經做了100多年了

說到切糕!咱們濟陽崔寨這個村已經做了100多年了

GIF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周末去哪兒玩》

「鄉」約新體驗

味覺的享受之旅——濟陽崔寨

正月十五鬧元宵、歡天喜地過大年。

眼下這個時候在農村確實是年味格外的濃厚。咱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除了要喜慶熱鬧之外,在飲食文化方面還有特別的講究。除了各種各樣的年夜飯、團圓飯之外,還有很多寓意非常好的特色美食。在崔寨就有這麼一樣特色美食,象徵著幸福團圓。

圓圓的切糕,象徵著甜蜜團圓,過年必不可少。

周玉河和范麗桂老兩口,賣切糕已經五十多年了,在韓家村周邊可謂是家喻戶曉。為了能出這麼一鍋切糕,他們一家從15個小時之前,就已經開始忙活了。

淘米

化糖水

挑棗

下鍋

老周家做切糕的手藝,已經傳了四代人,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除了周玉河老兩口之外,兒子周愛軍眼下也能搭把手。

農村的大鍋台,一鍋出個二三十斤的切糕不成問題。在煮開的江米中一層層放入紅棗、核桃和花生後,就要請出製作切糕的「寶貝」工具了。

大木勺翻攪

周愛軍:這把木勺子是老榆木疙瘩挖的,最少用來30年了,一般勺子用不上勁,必須用這個,不能換新勺子,這個你看看後頭都磨平了,都光滑了,要是換新勺子,容易把棗、花生什麼的都攪破了。

大鍋台邊放著的一溜青磚和石塊,也是祖傳下來做切糕的「寶貝」,把翻攪好的原材料用籠布包好、拍圓,這些「寶貝」就該登場了。

周愛軍說,這些石頭煮了幾十年了,都煮乾淨了,你看看這青磚,現在都不多見了。一半十來斤的切糕,就得壓七八十斤的石頭。

原來,這「壓糕石」的分量也有講究。壓輕了,煮出來的切糕會散,吃著不夠筋道道。壓重了,切糕的口感又會發死,也不好吃。這輕重拿捏,全靠手底下幾十年的經驗分寸。

經過十五個小時,揭開籠布。把熱氣騰騰的切糕往鐵板上一扣,整個製作流程就算全部完工了。不過想要把美味吃進嘴裡,還得靠一個寶貝。

切切糕的刀子

村裡人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年代初,整個韓家村最起碼有60%的村民都靠賣切糕為生,是十里八鄉有名的切糕村。

看老爺子周玉河年輕時賣切糕的照片,那時候也是把筷子頭劈成幾片,把切好的切糕插上賣,現如今也還是這樣。

眼下今年輕人都外出務工,村裡會做切糕的人越來越少,老周家也就成了獨一份。為了不讓手藝失傳,周玉河的孫子、外孫,也都開始學著上手了。

冰糖、核桃、花生、紅棗,這些好東西在幾十年前不是人人都能吃得起,周愛軍說,他們賣切糕的,自己卻捨不得吃兩口。現在日子過得好了,逢年過節家裡就多做幾個,喊著街坊四鄰的都來嘗一嘗,一塊熱鬧熱鬧。

在今年春節的山東賀年會上,濟南一家高級酒店就專門定做了老周家的切糕推廣給遊客。

看著這傳統手藝和老味道越來越受歡迎,韓家村的人也希望切糕能像章丘鐵鍋一樣火起來。

眼下,村裡人聯合濟陽崔寨的樂彩農場、清和生態園等休閑農業體驗區,在遊客遊玩過後,可以把傳統切糕送過去現場品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的精彩文章:

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VR全景視頻及圖片庫項目順利建成並投入使用
盼望著,盼望著,2018年的第一場雪終於來了!

TAG: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