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想」和「做」的距離有多遠?

「想」和「做」的距離有多遠?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思考



張輝 改變自己主創



輝哥奇譚主創 | 佈道師





昨晚和一個我佩服的人聊天,他說他們公司規定,一件事情想到60分就必須去做,不要等想到100分,因為諸事很難等到完美才去做,相反,做的過程中反倒可以增加對事情本身的理解。所謂「向前一步」就是這個道理。





「想」和「做」的距離有多遠?




作者:愛麗絲

不夢遊


來源:愛麗絲不夢遊

(ID:AliceBuMengYou)



01 想和做的矛盾




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困惑,「我知道這些習慣對我很有幫助,可我就是執行力很差,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放棄。」以至於大家會說,「所有的道理我都懂,可是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簡單的歸因於「執行力差」、「懶惰」實際上是不負責任的,這個世界上天生勤奮的人並不多,做一件事的原因很多,和不做一件事的原因一樣多。



因此,更負責的方法是仔細去探究我們為什麼無法做到想到的事,以及了解為什麼別人能做得到?這之中的區別在哪裡。




就我自己來說,每天都會產生大量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問題,可惜的是,很多好的想法想過之後就像在岸邊擱淺的船隻,並不知道下一次再去實踐會發生在什麼時候,等個幾年也說不定。




有的時候,想和做非常遙遠。然而,時鐘一直在擺動,那些不曾有的耕種,到時候會變本加厲的帶給我們遺憾。




按照複利的理論,在你休息的時候,在你忘記的時候,在時間不知不覺划過的時候,幼苗都在成長。所以,如果不早早把苗栽種是一種浪費機會的行為。比如,五年前買了谷歌的股票,並不去看它一眼,現在也已經成長了三倍,然而五年前我並沒有去買股票,這就是對機會和時間的浪費。




所以,我細細數過那些自認為非常重要但從來沒有開始的事情,比如學習數學,編寫小程序,還有作曲。




是的,如果五年前就開始行動,現在小苗已經長成小樹了。




那麼,既然複利這麼重要,究竟是為什麼那些看好的事情無法開始呢?從「想」到「做」要跨越多遠的距離?




02 關於執行力的思考




首先,分析一下這些無法完成的事情都是哪一種類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隆重的介紹了四象限法則,我的學數學和編寫小程序的事情都妥妥的處於第二象限,也就是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這樣的事情不是非做不可,極有可能被更緊急的事情擠占,但如果堅持下來可以對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我想要做到這些事件,每天必須認真尋找做事的時間並要求自己認真執行,以及把大的抽象的任務拆分成小目標,認真記錄每個小目標的完成。




大部分關於執行力的文章,到此為止。




我試圖跳出關於執行力的思考,從別的層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03 關於帶寬的思考




做任何事都有時機。




《稀缺》帶給我們不同的視角,我們做出的各種決定實際上被我們的認知所限制,《稀缺》中把這樣的認知局限稱作「帶寬」。可以想像我們下載和上傳的速度是由「帶寬」而決定的;我們的注意力也是受「帶寬」所限制。




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每一個做出的決定無形中影響著未來的走向,隨著時間的積累,這些決定逐漸形成我們的軌跡,並述說著我們是誰。如果每天都是重複昨天的工作,沒有任何的改進,這樣的「帶寬」決定著未來的我們不會有太大的跳躍;如果每天都能夠有一點新的認知和迭代、或是新的挑戰,那麼逐漸擴大的「帶寬」會把我們帶入下一條軌道。




特斯拉都飛向火星了,我們真正的局限真是自己的「帶寬」。




從這個角度看,為什麼我不能更早的開始數學的學習?




可以解釋為,之前的時間我的注意力被一些更加緊迫的事情所佔據,同時,我對數學的重要性的理解還不夠充分,或者說,數學在幾年前對我的實際用途不如現在這麼明朗,再或者說,我對數學還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想去了解它,而只是從一種功利的角度認為數學會對我有用處。這樣一種不堅定的狀態,並不能產生持之以恆的學習行為。簡單說,強扭的瓜不甜。




所以說,我之前的認知帶寬還無法深層次認同學數學這樣的事情,即使我可以朦朧的看到這件事帶來的好處。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不能堅持做一件事,並不是執行力不夠,而是膚淺的認知還無法有力到可以推動我們的行為。以為的「懂了」實際上是「不懂」。




04 關於經濟學的思考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做任何事都有它的成本,實際的成本,以及機會成本。




即使我可以使用執行力的方法來讓自己五年前就開始學數學,那麼效果也不一定會好。因為我知道自己在那個階段還無法欣賞數學很多的美、它真正的厲害之處,以及和現實世界的超強關聯度。那麼,在低水平認知的狀態,我無法深層次的認同這件事,也就意味著搭進去的時間並不能為我帶來很好的效用,極有可能花了大量的時間而收穫寥寥,也更有可能中途放棄。




所以說,正是因為我這五年在其它事情上的努力,讓我現在站在這樣的認知高度可以欣賞數學,並且擁有學習的願望。




再比如說,大家都知道鍛煉身體有助於健康。如果實際去計算一下鍛煉身體需要投入的時間,就會意識到有另外的事情需要被妥協或者放棄。無法持續健身,往往反映出資源的匱乏,每周三小時的鍛煉時間,事實上,很多忙碌的人都拿不出來。換句話說,健身可以是一件很昂貴奢侈的事。




05 想到不一定要做到




當我想明白這些,就並不覺得自己錯過任何機會,放下焦慮,接受現在的我,以及現在的目標和方向。也就是說,「想」到的事情,並不一定需要馬上「做」到。




我們更應該尋找和自己現階段最符合、效用最大的事做起來。「時機」代表著匹配。




當我們能力上升的時候,會看到更多的機會。按照行為經濟學的理論,我們相對於「得到」更害怕「失去」。出於害怕失去的本能心理,我們很容易把自己的時間表填得過滿,不願意放棄任何一件看起來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尤其當這件事是免費,比如免費參加一個網上課程,或者學習社群。




在這個信息高度膨脹的時代,更需要另外一個能力,才不會被自己的野心撐死。這就是做減法。大膽地放棄一些好機會,才能更專註於現在應該做的事。




06 做減法的力量




《基業長青》的作者曾經在全部的上市公司中找到業績最好的幾家公司,並認真尋找其中的原因。其中有一家公司叫Kimberly Clark, 中文叫做金伯利公司,生活用紙的巨頭公司。然而在幾十年前還是一個默默無聞半死不活的上市公司。




新上任的CEO在華爾街的鎂光燈下形容自己的管理風格,只說了一個詞—古怪,立馬被華爾街判了死刑,並不看好金伯利的發展趨勢。然而就是這位古怪的CEO力排眾議,第一件事砍掉正在賺錢的產品和生產鏈,決定節省精力進入高端用紙市場,要從保潔公司的市場份額上分一杯羹。大家聽到這個計劃都非常恐慌。然而二十年之後,金伯利做到了,幾乎壟斷所有發達國家的大中型企業用紙,和普通消費者高端市場。




以至於我每次從標有Kimberly Clark的紙盒裡抽出紙巾的時候,都會想到那位古怪的CEO。




再比如《斜杠青年》的作者Susan Kuang曾經說,因為這本書的暢銷,很多人邀請她去做講座,拓展新的合作機會。然而Susan更專註於自己的成長,給自己贏得一個冷靜思考的空間,並沒有馬上接受這些機會。




最近慢慢紅起來的清華歌手李健,曾經說過,「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但我覺得成名應該晚一點,尤其是做這行的人。因為一旦你成名之後,你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屬於你的真正的積累也會很少。三十而立是不正確的,三十很難立起來。所以年輕的朋友們不要太著急,不能像我當時老想這句話,我覺得四十就不錯了,真是這樣的。」




過早的成功成名,那些還沒有來得及提升的認知和修性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空洞,往往會為自己招來禍患。晚熟,會給自己贏得更多辨別是非、淡泊名利的機會。想要基業長青,的確需要漫長的成長。




「想」分了多個層次,從最表象的感知,到深層次的認同,要跨越多個認知升級的過程。當這些升級結束,帶寬可以接納新的目標,尤其是那些有挑戰性和容易失敗的目標。這時候建立起來的目標,更像水到渠成的行為,毫無生拉硬拽之感。




07 認知升級的網路性特點




每當認知升級,我們會發現打開的鎖往往不是一個,而是一片。具有同等程度的新問題紛紛被打開,同樣的,低一級別的所有問題看起來也都非常容易。這可以看成是認知的協同效應。




比如說,你在練習網球上學習到的一些戰略和打法,可能對工作和生活都有幫助;對生活的感悟有助於唱歌的情感表達。




所以,專註於認知升級,實際上為我們節省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能是最有效率的一件事。




我們看一件事的執行程度,不應該只滿足於進度的跟蹤,而是應該把注意力聚焦在難點的突破上,也就是說,我們的精力不應該均勻的分散於每一個環節,而是重點分配突破難點的時間和精力。往往一件事的卡殼,都發生在最難的那個環節上。




08 總結




在這個無比焦慮和快節奏的時代,我們都希望自己更快更早。然而事事都有先後,並不可能全部都快和全部都早。如果一時的野心讓我們抓住太多的東西,那麼總會有所損失,不是身體無法承受過重的負擔,就是犧牲家庭生活,或者忽視自己的內心成長,或者無法對選擇的事物用心。




從想到做,總是會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或者是心靈的成長,或者是認知的升級,或者是經濟和精力上的空間,或者是對自我的把控。如果這些都不需要,那麼就證明這件事和現在的你非常匹配,一切剛剛好。




這不是說變成佛系一切慢慢來,而是對現在的自己有個比較客觀和深入的判斷,找到最恰當的切入點並使出全力。




慢慢地等待實力和目標相匹配的時機,這是成熟的表現。



作者愛麗絲不夢遊:混跡在計算機系的讀經濟的博士生偽學霸,真實身份是寫兩個公眾號的萌寶媽,我喜歡看到不一樣的自己,最近的目標是做得了私房菜、練得出馬甲線。



封面圖 by Esthe?tique e?pure?e





本周末的會員語音





我在五年前經歷一次嚴重的焦慮之後開始了自己在「財務自由之路」上的探索。僅在2017年這樣一個平淡無奇的年份,我的A股投資收益就達到94.69%,戰勝了市場的所有指數基金和99.7%的基金經理。




最近的三期會員語音,我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分享「普通人如何走向財務自由」專題。這三期語音主題分別是:「為什麼投資以及如何開展第一步?」,「股票投資指南」和「股票之外的投資思考」。已經完成前兩期,本周日將分享第三期「股票之外的投資思考」。點擊「閱讀原文」加入,即可完整的收聽本系列的三場分享。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上期語音主題是「股票投資指南」,下面是精選的會員反饋:





@會員  Kim



加入會員語音快半年了,當初會加入只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付費後隨著每週語音的洗禮,發現自己在想法跟行為上都跟著慢慢改變。很多事情產生新的看法,也開始運動冥想寫作的習慣養成計畫。現在總結因付費收到更高品質的語音反饋,進而提升自己,給自己更高遠的視野,也邁向更好的自己。這也是一種投資行為吧。




@會員  子倫


加入改變自己,聽輝哥「佈道」大概快三年了,雖然大學也學過一些金融,但是股市小白。之前從輝哥分享投資蘋果股票背後的邏輯,以及從「摩托車禪」的「良質」得到靈感,我在15年馬雲敲鐘的時候,抱著試手的心態買入了阿里巴巴的美股股票(我在新加坡生活,在這兒開的戶所以不需要我去解決技術性問題)。買得糊裡糊塗的,至今沒搞清楚ask price和bid price.買完就放一邊兒了,每個月收到賬單瞄一眼。然後就到了今年。這個過程中由於我真金白銀放在股市裡,多多少少也就關注這方面的知識,輝哥推薦窮查理芒格,我也去讀,現在打算把查理書單都讀一遍。我覺得培養興趣也很關鍵,所以就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積累。希望可以加輝哥私人微信,能經常看到您的朋友圈對我來說是激勵和鼓舞,我覺得很親切:)


張輝:恭喜你在2015年的投資舉動,另外,對於一個立足長期的價值投資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合適的時機買入並持有,無需太多操作技巧。







現在就加入會員




最近的三期會員語音,我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分享「普通人如何走向財務自由」專題。這三期語音主題分別是:「為什麼投資以及如何開展第一步?」,「股票投資指南」和「股票之外的投資思考」。已經完成前兩期,本周日將分享第三期「股票之外的投資思考」。點擊「閱讀原文」加入,即可完整的收聽本系列的三場分享。(僅限本周)








想知道

會員

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秒鐘加入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改變自己 的精彩文章:

損友是怎樣毀掉你一生的?

TAG:改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