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最快在下半年上市,方式卻跟外界猜測的不同

小米最快在下半年上市,方式卻跟外界猜測的不同

攝影:史小兵

小米大概率會採用紅籌+CDR的方式,最快可以在下半年上市。

/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李亞婷編輯| 翟文婷

小米會在哪裡上市?

3月5日上午,《中國企業家》記者在人民大會堂成功「堵」到人大代表雷軍。他表示港交所推進「同股不同權」將會促進互聯網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企業在香港上市,「因為這認可了創始人在高科技企業和創新企業中的價值。」

這是否會吸引小米前往香港上市,雷軍並未給出明確回復。在記者幾次追問下,他還是表示「不回應上市問題」,隨後擠出人群。

事實上,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小米的上市卻充滿不確定性。從最初外界熱議去香港上市,到後來的「A股+H股」,現在則懸而未決,沒有定論。

一位與小米有過密切接觸的知情人告訴《中國企業家》,「證監會最高層曾與雷軍面談過,小米現在比較成熟,希望能回來(A股上市)。」

兩會期間,互聯網上市公司大佬紛紛表態願意回A。在這樣一種特殊背景下,上述人士表示,小米目前承壓嚴重。

港股上市+CDR的可能性最大

一位券商負責人認為,小米上市路徑選擇有三個:

一是A股上市,不僅在架構上「傷筋動骨」,還要面對重重壓力,承受稅負成本、外匯進出境成本以及時間成本。考慮到A股日前對新經濟企業的獨角獸公司一路綠燈的政策,即便前兩個成本相對容易應對,時間成本是最大障礙。

第二種是「A+H」,此前媒體曾報道小米或採用此種方式上市,但上述分析師認為,這種描述並不精確。A+H需要上市公司必須在境內註冊,但小米目前仍然採用VIE架構,離岸公司Xiaomi Corp.是在開曼群島註冊,通過VIE架構控制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如果想要實現A+H,小米需要對公司架構重新調整,成立新的上市主體。這樣一來,很難確定能否在今年上市。

三是採用紅籌+CDR方式,先在香港上市全球發行,之後快速在國內A股發行CDR。

CDR對公司架構沒有什麼要求,分析人士指出,不適用中國公司法,相當於在國內發了個金融產品。

在國內資本市場,CDR曾有先例。據財新報道,早在21世紀初,證監會就考慮以這種方式把海外上市的「中字頭」企業接回來,但並未成行;2008年提出搞國際板,也是嘗試讓300多家紅籌回歸,卻不了了之。這次再提CDR,劍指海外上市的科技互聯網企業。

對於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等已在美國上市的公司而言,可以後續在A股發行CDR。而市值不到50億美元的在美上市中概股,則並不在證監會此次密切關注的範疇內。小米無論是從體量還是所處的行業,都深得證監會關注。

上述負責人認為,小米大概率會採用紅籌+CDR的方式,如果採用這種方式,小米最快可以在下半年上市。這樣小米既可以實現境外上市,股票也能以CDR的形式在A股流通。

通常情況下,CDR在一家公司中的佔比不會太高,有一定流通性即可。但CDR在國內到底如何發行,目前還沒有進展。「主要是技術問題。」

至於小米上市後的估值,《財經》此前曾報道,根據獲取的內部材料顯示,小米在年初召開上市啟動會,擬估值2000億美元左右。

這一估值是否過高?上市人士認為,並非不可能。「小米股東苦熬多年,另外,香港資本市場很認可大陸的公司。」

2016年3月,雷軍曾表態「小米五年之內不會上市」,兩年之後,上市已經板上釘釘,小米為何會突然加快上市步伐?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在經歷2016年低潮之後,小米無論在體量還是資本市場都重獲信心,而此時上市無疑是最佳時間點。

雙方拉鋸

從近期證監會和港交所的動作可以看出,雙方都在力爭拉攏優質公司。

2月26日,新華社發文《中國資本市場的「BATJ夢」該圓了!》,隨後、李彥宏、丁磊、劉強東等人均在兩會期間表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非常願意回A股。」

一位與證監會等機構溝通密切的人士用「決心特別大」來形容證監會此次調整的態度。他理解此舉是證監會希望未來A股有一批穩定增長的新經濟公司,「目前A股大市值的公司並不多,有的話也是偏傳統行業。」

此前財新網曾報道,第一批入圍CDR名單已出爐,共有8家企業,除了BAT以外,還有攜程、微博、網易以及香港上市的舜宇光學。針對這個說法,上述人士並未直接回應,只是表示證監會已經開始與部分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接觸,有的非常積極,有的不夠積極。

積極擁抱的公司一方面有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它的投資人和消費者合一的效益會放大。而不太積極的公司則更多考慮,身家性命都在境外,董事會一般都已國際化,現有股東往往手握投票權,很難解釋這一行為。此外,在國內市場以特別高的溢價發行,也不現實。

隨著境外上市公司回國發CDR一事的發酵,那些未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受到波及,也開始考慮留在國內。

目前的情況是,只要符合新經濟獨角獸公司要求,證監會「一路綠燈,」近期籌備上市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就是有力佐證。IPO招股書中顯示,這家公司持續經營時間未滿三年,並且跳過了一兩年的排隊期,「雙方互相配合,未來證監會的動作會超出大家想像。」另一位與監管層密切接觸的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香港資本市場最近也利好動作不斷,2月底,港交所發布《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市場諮詢》,就接受同股不同權公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等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的修例,再次諮詢市場意見。

值班編輯:張弘一

審校:張秋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企業家 的精彩文章:

董明珠:80後養家不易,建議提高個稅起征點至10000元
萬達又賣資產了,這一次,輪到了體育

TAG:中國企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