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部悲劇,成了喜劇;一部爛片,成了經典

一部悲劇,成了喜劇;一部爛片,成了經典

有種爛片,鳳毛麟角。

因為它爛出了境界:

爛到極致後,它成了經典。

它的經典程度,不僅引來眾多擁簇。

甚至,還會讓電影人為其立傳。

您肯定猜到了,去年詹姆斯弗蘭科就為一部經典爛片拍了一部傳記電影:

《災難藝術家》

《災難藝術家》所立傳的爛片,名曰《房間》。

此《房間》非2016年讓布麗·拉爾森獲奧斯卡影后的那部。

英文名上,這部爛片《房間》為《The Room》,比另一部多了一個The。

豆瓣網友註解:

因為它獨一無二,所以才加The啊!

這種事,在影史上並非首次。

當年,蒂姆伯頓就為一名影史經典的爛片導演拍了一部傳記片,片名就是該導演的大名:

《艾德·伍德》

艾德·伍德拍了一生爛片,爛到最為經典的,是:

《外太空第九號計劃》(Plan 9 from Outer Space)

還是豆瓣,有名網友這句評價很有趣:

不給一星就是對你最大的侮辱。

其實,艾德·伍德和《房間》的導演托米·韋素的共同特質是:

沒才華,無知,但卻真正熱愛電影。

這幾個特質相結合,則使得他們在電影這條路上,不斷和夢想死磕。

即使撞了南牆也不回頭,死命地堅持著。

咱看看當年艾德·伍德拍的《外太空第九號計劃》。

爛到這種程度,別人需要勇氣。

但是,他不需要,因為他並不覺得爛。

演員笑場,導演竟然沒有NG,而是直接把笑場的鏡頭放進去了:

槍卡住,沒法射,危在旦夕,姐姐你竟然還笑得出來。。。

GIF

導演還無能。

片中扮演警察的演員,經常把手槍對準自己,蹭蹭癢、頂頂下巴什麼。

據說演員是故意逗導演的,就看導演會不會糾正了。

問題是--導演(也可能是裝作)沒有看到。

無底線妥協。

為了給電影拉來幾萬美元的贊助,艾德·伍德屈從於一個肉類批發商的要求,讓批發商的兒子飾了片中的英雄角色。

他還跑到一家教堂去遊說相關人員,原因是該教堂有意對電影拍攝提供贊助。

為了讓金主滿意,他不僅按照教會要求改了片名,還讓劇組人員集體賣節操:

劇組全體人員都做了洗禮。

(艾德伍德電影和蒂姆伯頓傳記片場景的對比。)

到了今天,從數據來看,《外太空第九號計劃》的爛記錄,被《房間》給破了。

無論在IMDB,爛番茄還是豆瓣上,《房間》的分數都低於前者(爛番茄直接沒有新鮮度)。

但是,《房間》受到的待遇,卻截然相反。

後來,操勞過度的艾德·伍德,死於心臟衰竭。

他死在接濟他的一位演員家裡,貧窮不已。

大家後來對他的膜拜,為他拍的傳記,已成為他的身後名。

可《房間》的導演/編劇/主演托米·韋素,則是享受到了這部爛片給他帶來的榮譽。


這部爛片,於2003年上映。

後來,被外媒贊為邪典爛片。

人稱:爛片界的《公民凱恩》。

好一部良心爛片。


豆瓣上,對於托米·韋素的影人簡介很戲謔。

別人都是生平簡歷,而對他就只有這麼一句:

You"re tearing me apart!!!!! Lisa!!!!!

這句話,是《房間》里的一句台詞。

念出這句台詞的時候,托米·韋素是極其浮誇的。

在《災難藝術家》中,詹姆斯弗蘭科就還原了這一幕,感受下對比:

GIF

(左:原版;右:弗蘭蘭模仿版)

當時,托米·韋素設計這句台詞的本意是為了致敬經典:

他將詹姆斯·迪恩在《無因的反叛》中的台詞"You"re tearing me apart!",與馬龍·白蘭度在《慾望號街車》的台詞"Stella!"融合而成。

於是,兩句經典,就這樣成了這部爛片中的:

經典笑點。

後來詹姆斯弗蘭科這麼評價道:

《房間》徹底顛覆了所有的成功法則。

沒錯,《房間》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主要原因是托米在拍攝的時候缺乏自知之明。

(但)另一方面,他投入了大量的感情與精力。

無知者無畏。

換個角度來講,如果沒有才華的托米·韋素當時自知且不無知,又如何能拍得出這樣的經典爛片?

《房間》的前半段,僅僅在30分鐘內,托米·韋素就給上了三場激情戲。

在《災難藝術家》中,講到其中一場戲的拍攝時,這麼拍:

這場戲裡,托米·韋素(詹姆斯弗蘭科扮演)他堅持全果上陣(只在重要部位做了遮擋)。

而入鏡的時候,工作人員建議他:

要不要用被子蓋著你的(部分)PP?

他卻很認真地說:不,我要用我的整個PP,做為這部電影的賣點。

可,他的PP是整個對著攝像機的,您可以腦補下那個畫面。

還有呢。

托米·韋素在激情戲中,設計出一個道具:

玻璃上要流水,帶著朦朧的藝術感。

他對攝影師的要求是:

要拍出《泰坦尼克號》的感覺。

但另一方面,在實拍的時候,女演員都忍不住提醒他:

你是不是瞄準的太高了?

但是,他依然堅持瞄準女演員的肚臍眼,然後說:

我瞄準的是我該瞄準的地方。

另一場尷尬的激情戲,則是讓男二和女一,在狹窄的旋轉樓梯上完成。

而且,托米·韋素是很認真在塑造氛圍的。

甚至,還放了慢節奏的背景音樂(其中還不乏挑逗發音)。

可是,在《災難藝術家》中,所拍出的首映禮現場,那情境是:

參演的演員自己都看不下去。

可後來,這部電影竟然產生了井噴效果。

一開始,觀眾無法接受。

但漸漸地,注意力轉移,反而被其中那些沒有邏輯,莫名其妙的情節給逗樂了。

本來,這是一部悲劇。

可是,硬生生地,在觀眾那裡就變成了喜劇。

這個魔性的效應,後來竟然不斷傳播。

當年,《富春山居圖》被罵爛,到後來,竟然有不少觀眾買票,抱著獵奇的心態去看到底爛到什麼程度。

而《房間》則更進一步。

那奇葩的口碑一傳十,十傳百,前來膜拜此爛片的人越來越多。

觀眾不僅是去獵奇,還去電影院找歡樂。

甚至,這個效應演變到後來,竟慢慢有種文化感。

例如,當片中的角色莫名其妙地出來,然後離開時,觀眾就會跟著念出:

XX,bye。

GIF

片中的角色,說出那句莫名的「Chep-chep-chep…」的擬聲詞時,觀眾也會跟著念。

GIF

而當背景中出現了勺子圖片(沒人能搞明白,為什麼導演要放勺子圖片做背景道具,還放了好多次),觀眾就會自發地向屏幕扔勺子。

尤其是當最後,男主角悲情痛苦地吞槍自殺時,此時觀眾則會興奮地笑著叫道:

Do it! Do it! Do it!

GIF

回想當年,號稱投資600萬美元的《房間》,票房僅1800美元。

托米·韋素為了申報奧斯卡,還自費讓電影在電影院上映了兩周。

這個過程,本身就很喜劇效果。

但再怎樣,都比不上後面那一連串魔性效應帶來的喜(感)。

到了今天,《房間》還在不時地放映。

本片的名氣越來越大,影院內的狂歡依然在持續著,而電影早就盈利了。

這樣的待遇,即使是十年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都難以企及。

順應這趨勢,到了2013年,托米·韋素還與《房間》男二號格雷戈·賽斯特羅聯合出版了一本書。

書名就叫《災難藝術家》,內容就是回顧《房間》的拍攝過程。

而詹姆斯弗蘭科就是因為讀到這本書,才很有興趣地籌備電影改編執導事宜。

《災難藝術家》不僅還原了部分電影場景,還講述了關於《房間》的前世今生。

那是90年代末,懷抱電影夢的托米·韋素遇上了格雷戈·賽斯特羅。

兩人結伴來到好萊塢打拚。

可惜,沒人要托米·韋素。

甚至,有一次在餐廳,偶遇製片人的他,最終換來對方一句:

再過100萬年,你也不會成功。

可托米·韋素卻不死心地補上一句:

那一百萬年後呢?

也因為種種碰壁,最終,托米·韋素決定自己拍攝自己的電影。

這就是《房間》。

可同樣是無知,但托米·韋素卻比艾德·伍德更猛。

因為,他不差錢。

別人拍電影用的攝影器材是用租的,他直接買。

他經常掛在口中的一句話是:

錢不是問題。

在見識到他的不專業性後,劇本總監懷疑地拿著支票去銀行兌現,結果竟讓他大為吃驚:

這個賬號裡面,竟然真的有錢?

但到了今天,托米·韋素本人依然極為神秘。

迄今,沒人知道他這些錢是哪裡來的。

也沒人知道他的真實年齡是多少。

豆瓣上倒是有出生年月:1955年。

小丑沒去考究,但就《房間》裡面,看到他上演激情戲時的皮膚緊緻度,可以想見:

應該也不小了。

其實,《房間》的故事很狗血,一句話來說就是:

女主背叛男主,搞上男主的朋友,最終造成男主的悲劇。

但因為托米·韋素有錢,於是,他就擁有比艾德·伍德多得多的話語權。

明明有一條現成的小巷子不用,非要自己搭景,配合綠幕再進行後期處理。

理由是:我們這是好萊塢電影。

角色的邏輯莫名其妙。

這樣的東西多了,反而使本片呈現出一種無厘頭風格。

托米·韋素扮演的男主,總喜歡很假地「哈哈哈」笑(儘管角色設定是真誠的)。

甚至,當電影中的朋友對他說了一個悲慘故事的時候,他第一反應還是「哈哈哈」。

前一秒,兩人討論著其它事。

可下一秒,男主角突然冒出一句:

你的性生活怎麼樣?

GIF

母親告訴女主角:

我得了乳腺癌。

然後,女主角那反應,就像是母親得了感冒般,輕描淡寫地說出:

別擔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GIF

更誇張的是,很多情節,到了最後就不了了之。

比如女主老媽的絕症一事。

再進一步的是,有的情節根本就和劇情沒有關係。

像這段:

男主等四人穿著禮服,跑到街上去玩美式足球。

其中,有一人在接球的時候摔了一跤。

接下去,沒有了。。。

這段情節,就真的在玩球,然後和故事沒有任何關係。

GIF

可是,儘管這種尷尬比比皆是,可是,你依然能感覺到:

演員還是很用心地在演戲的,托米·韋素是很用心在製作電影的。

至少,在拍攝《房間》的那一年,是這樣。

無知導致無畏,不自知導致不退縮,有錢導致有話語權。

於是,一連串災難式的操作,成就了這部經典爛片。

其實,大部分人是很容易受大環境影響的。

拿拍爛片的導演來說,我始終相信一個大前提是,沒有一個導演會想拍爛片。

但是,當周圍的環境充滿了炒作,圈錢等元素,以及一些我們看不到的原因,能把當初的理想堅持下來的,只有很少數。

從一個看客的角度,小丑覺得托米·韋素就是這樣一個被大環境影響的人。

《災難藝術家》的結尾是《房間》的首映禮,我覺得很有意思。

托米·韋素本意是拍一部正經悲劇,可是觀眾卻把它當成喜劇看。

電影放映結束後,托米·韋素上台說話時,則開始順應時勢違反自己本心:

很高興你們喜歡我拍的喜劇電影。

這一段我很喜歡,因為在這個看似終於成功的喜劇結局下,卻帶著悲劇色彩。

2003年,《房間》上映,到如今已經15年。

如今,那部用拍好片的態度拍出的爛片,已不再讓托米·韋素掙扎。

如今的他,願意認定了這是一部爛片,並享受這部爛片帶給他的種種。

這事,可以說托米·韋素有強大高超的情商,或沒心沒肺。

也可以說他油膩了。

事實怎樣,畢竟咱只是看客,不得而知。

但小丑覺得這事還真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災難藝術家》是部喜劇,但故事內容卻是個認真拍了一部爛片的電影人的悲劇故事。

可現實中,這部爛成經典的爛片,又讓托米·韋素走向巔峰:

一場悲劇,又成了喜劇。

到了今天,《房間》依然是托米·韋素最知名的電影。

與其賞析電影,不如享受電影。

長按以下二維碼,一起玩吧~小丑微博:「庫布里克小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庫布里克的小丑 的精彩文章:

即使有了梁朝偉,《捉妖記2》口碑還是撲街了

TAG:庫布里克的小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