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變臉!性別賭注中究竟誰是贏家?投資是門學問

變臉!性別賭注中究竟誰是贏家?投資是門學問

「讓他們開始愛你,就像讓他們停止愛你弟弟一樣難」,有人這樣形容女性在重男輕女家庭中的處境。

之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妻只准生一個,不準鑒別胎兒性別。無論生男生女沒得選,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啊!

如今國家放開二胎,依然不準性別選擇。雖如此,許多重男輕女的家庭終於有了希望。為了這久違的祈盼,那是「捨得一身財,終將金童盼回宅」!

01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不少重男輕女的家庭,大多對女性實施迫害。奇葩的是,施害者居然也是女性!

這種心理扭曲甚至幾近變態的怪象,延續千年。年輕時,被婆婆壓迫,生不齣兒子被欺負。等到千年的媳婦熬成婆,終於有機會釋放自己的委屈與不滿時,就將昔日自己的種種經歷施加於兒媳身上。

「以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古訓在農村、在基層的家庭內部絕無立足之地。曾經有戶人家,兒子懦弱無能,兒媳是婆婆親自挑選的,很符合傳統觀念里豐乳肥臀的審美觀。但兩年過去了,兒媳一直無所出。婆婆開始指桑罵槐:「光吃米,不下蛋。」好不容易第一個孩子出生了,卻是個女娃。婆婆又開始抱怨:「生不出個帶把的,要你有何用!」直到生下兒子,兒媳的日子才好過些。

另有一戶更是誇張,那家的媳婦一輩子都在生娃,村裡人都說,她的肚子一直就沒空過。可是,生了一輩子,一共生了十個孩子,都是女娃,直到無法再生下去。沒法子,只好將老十送出去,換了個帶把的,這才安心閉了眼。

這都是真實的故事。女性在這種傳統思想的禁錮下,主要的意義就是延續香火,生不齣兒子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至死,都不會有人告訴她們,生男生女更多地取決於男人這一事實。

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本應無限崇高。男人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只是貢獻了一粒種子,而女人卻是用自己的血肉參與了整個過程,飽受痛苦、煎熬、折磨。

男性在這種陋習下,雖然得到庇護,可以無恥的將責任轉移到女人身上,而不會臉紅。但不知自己本身也淪為了生育工具,卻自認為是權威的象徵。

02

性別戰爭該以何來收場?

有個女孩的奶奶前不久去世了,臨走前還不停地念叨被判了三年的孫子。

這個女孩說,有時候真希望自己是個男孩兒。父親是家中的長子,奶奶當然希望她是個男孩兒。就這樣,在奶奶失望嫌棄的眼神中,在母親委屈的淚水中,她戰戰兢兢的活了二十多年。

奶奶是有孫子的,是女孩兒二叔家的兒子。那個年代,計劃生育是很嚴格的。她時常覺得,二叔家是中了頭彩。因為奶奶慈愛的眼神,從未離開過堂弟。

二十多年來,在母親委屈時,隔三差五的打罵聲中,她始終相信,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能換來一家人的肯定和愛護。於是,她拚命的學習完善自己,想以最優秀的自己換來該有的家庭地位。

直到有一天,女孩兒拿著足夠優秀的成績單,踏進奶奶的家門。只因碰掉了堂弟手中的玩具,起了爭執,就換來了奶奶無情的呵斥:「你一個丫頭片子有什麼資格來爭,學得再好,以後也是要離開這個家,嫁出去的。」

這樣的打擊,讓她終於明白,無論自己怎樣努力,終究鬥不過世俗,終究得不到超過男孩的愛。

就像現在的二胎家庭,有多少第一胎是女孩兒的?即使四十幾歲的高齡產婦,也是頂著風險要為家庭傳宗接代。看著兒子出生,才真真印證了那句「母以子貴」的說法。

揚眉吐氣的母親們,趾高氣昂的奶奶們,有幾人能看到躲在牆角受冷落的女兒孫女?只能眼睜睜望著自己曾經得到的愛,被備受寵愛的弟弟不費吹灰之力的奪取。那種直刺心底的失落,會是怎樣痛徹心扉的心靈打擊。

越來越多的二胎家庭開始注意到,生二胎給老大帶來的心理陰影。無奈自古以來,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甚至每一個眼神,都無法掩飾對男孩兒的偏愛。

有個小女孩兒的奶奶,偷偷告訴她,你媽媽肚子大了,懷了個小弟弟,這回你爸後繼有人了。女孩兒二話不說,摸了把刀就要往她媽肚子上砍,幸好被她爸攔住了。挨了頓揍,又進行了一場思想教育。不過打那以後,奶奶似乎總躲著她,大概是心虛,怕女孩兒心理變態,因為自己讓媳婦要了二胎兒子,而被孫女砍死吧。

?

03

賭注該投在哪家銀行?

伴隨著兒子的出生,許多家庭的榮耀也達到空前絕後的巔峰。人前炫耀,人後暗自擔憂。看著還未成年的兒子,為他將來的前途擔憂,怕他不努力,怕存不夠錢給他買房娶妻。

看著眼前好吃懶做,不學無術,作威作福的兒子,也不敢出言教訓。生怕一個不小心他會離家出走,會出事,斷了香火,壞了「養兒防老」的大計。只能在心裡默默期待,他有朝一日浪子回頭。

至今,仍有很多農村的父母認為女兒不必投資的。不必讀書,不必買房,不必準備嫁妝。父母既給了你這條命,就該心存感激,奉獻一切。這樣看來,生個女兒是賺了。

有人把女兒比作招商銀行,這個比喻是很有意思的。不少母親會互相攀比,女兒出嫁時,夫家給了多少彩禮。

有些地方的彩禮錢是按照斤兩來計的,百元人民幣的越重,面子就越足。一般要三斤三兩,百元大鈔啊,算下來也要十幾萬了。這樣一來,家中兄弟娶親的錢就牢牢握在手裡了。再加上新女婿七大姑八大姨家轉一圈,又是幾萬進去了。女方家樂開了花,男方家哭暈在廁所。

至於兒子嘛,自然是建設銀行嘍。從小開始投資,砸鍋賣鐵供他上學。尤其是上大學以後,那才讓父母的人生開了掛。衣服要名牌,不然同學瞧不起;各種遊戲,各種吃喝,以交際的名義;交女友,招來金鳳凰當然要投資,各種買禮物請吃飯;畢業找工作,各種求人送禮。

這還只是開始,結婚呢,這才是大頭兒吧。拉下老臉,到處找人借錢,買婚房;與女方家各種討價還價,遭人白眼;婚後還要與兒媳各種不合爭吵;為了孫子新一輪的投資。

04

誰的眼淚在飛? 誰的孝心漸涼?

在重男輕女的觀念里,女孩兒生來就是個錯誤。即使你足夠優秀,足夠孝順,只要你是女孩兒,就不如一個「渣男」受寵愛。

不管女兒多麼上進,多麼孝順,都會被無情的扣上外人的帽子。

一位女性朋友說,每次給家裡打完電話,就覺得傷心想哭。可還是忍不住去打,這些年已經習慣了。因為家大概是每個人割捨不斷的情結,尤其是對女性來說。家境優越的她,婚後卻得不到家裡的任何資助,說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怎能把錢給外姓人呢!」

後來父親做生意欠了一屁股債,卻要她像兒子一樣撐起家裡的一切,承歡膝下,養老送終。

許多女孩兒不能讀書,不能繼承家產,甚至得不到該有的關心呵護。在眼睜睜的看著兄弟擁有一切的同時,還要在出嫁時為家裡招來彩禮,作為兄弟娶親的資金貯備。

不得不承認的是,從古至今,女性想要成功,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男性。各種質疑,各種挑剔,使得女性在職場上舉步維艱。

他們唯一能夠真正接納你,並以你為傲的,是你的財富和地位,讓他們垂涎。所以,努力吧,做一個讓他們高攀不起的女兒!

都說「養兒防老」卻從無人提及「養女防老」。憲法規定,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這些義務應都是對等的才是。在子女未盡義務之前,父母要先盡義務。若父母年老需要子女盡孝,那麼子女成年之前,是否應該先教育關心呢,而不是只給口飯吃。

許多貧苦的家庭,砸鍋賣鐵也要供兒子讀書,卻將女兒撂在一邊。若是如此,年老的你們是否應該在兒子身上索取回報,而無臉去找女兒呢?

父母生你不是什麼大功德,那不過是性成熟的體現。能含辛茹苦的把你養大,愛你,關心你,這才是功德,才能成為你報答他們的理由。

有人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庭的事情扯不清。其實家庭關係很簡單,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每次都蒙蔽自己,不正視事實早晚會把自己逼瘋。

千萬別指望在對你不好的人身上索取溫暖,女兒在父母面前低到塵埃里,得到的不是「孝女牌坊」,而是讓你被榨乾了還無比難堪。

偏心是一種病,得治。偏心的父母,甚至在彌留之際,只能由女兒喂水喂飯,屎尿侍候,最後連一個好臉色也不給。見到傳姓的那個人,哪怕離他八丈遠,也會顫顫巍巍的將枕頭裡藏著的,辛辛苦苦,省吃儉用,靠著撿垃圾攢下的積蓄交到他手中,才能安心閉了眼。

這還不只是重男輕女,被偏心的還有可能發生在幾個兄弟之間。《大宅門》里有一個場景,白老太太在廳里坐著,御醫大兒子買了她最愛吃的糕點,反覆勸她品嘗,她始終一臉嫌棄的拒絕,最後生氣的把糕點丟在地上。這時最沒出息的三兒子走進來,老太太瞬間來精神了。三兒子拿出同樣的糕點喂她,她一邊吃一邊誇個不停,說三兒子最孝順,臉上喜笑顏開。大兒子摔門而出,把點心匣子摔給下人說:拿去喂狗!

這偏心病真兒真兒的不好治,傷了多少兒女的心啊!

當然,也有例外的父母,不在少數。曾經有一位醫生告訴我,他已經有了兒子,依然生了二胎,因為他想要一個女兒。我問他,為什麼要二胎,他的回答讓我很是動容。只是因為孩子很可愛,兒女雙全可以相互照顧,有個共同成長的見證人。他從未想過要孩子們養老,反而不想給他們增加負擔。可以陪伴孩子成長,做他們共同的見證人,是一種莫大的幸福。他從不為孩子做決定,不禁錮他們的思想,也不過度的指責。哪怕孩子有一丁點的進步,對他來說都是欣慰的。陪伴是最直白,也是最最長情的愛。

都說女孩兒是水做的,水是最柔情最體貼的,也是最不可缺少的。《紅樓夢》中的絳珠草,用一生的眼淚,來回報神瑛侍者的澆灌之恩。那樣的方式,化作黛玉,淚盡夭折,字字看來皆是血,何其悲哉!難道我們,也要讓兒女們以眼淚的方式,來回報這養育之恩嗎?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

原創不易,如果認可文中內容,不妨點個贊,以示鼓勵!

我們將視為繼續前行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目光背後 的精彩文章:

TAG:目光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