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落貴族、傲慢青年丘吉爾和他的戰爭狂熱

沒落貴族、傲慢青年丘吉爾和他的戰爭狂熱

他要證明,自己不僅僅是某個名人的兒子。他是特別的,甚至是傑出的,他的人生意義不僅是要為祖國而戰,而且是要在未來的某一天領導這個國家。儘管對此深信不疑,但他仍然需要讓其他所有人也認同這一點。

本文節選自《帝國英雄:布爾戰爭、絕命出逃與青年丘吉爾》

一?

從兒時起,丘吉爾就對戰爭著迷,夢想著能夠在戰鬥中擁有英勇表現。他曾對弟弟傑克傾訴說:「我對於依靠個人勇氣贏得聲望的熱情要超過其他任何志向。」

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收藏了一支擁有1500名玩具士兵的迷你軍隊,戰爭遊戲一次能玩上好幾個小時。他後來寫道:「從小時候起,我就一直在思考軍隊和戰爭,經常在睡夢和白日夢裡想像自己第一次身處戰火之中會是什麼感覺。在年輕時,我覺得聽到子彈飛嘯而過並且時不時隨意玩弄死亡和傷痛一定是一段激動人心的美妙經歷。」丘吉爾1894年畢業於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在上學期間,他對於參與軍事演習無比熱衷,唯一的遺憾是「一切都是假的」。

英國貴族體系中最高階層家庭出身的丘吉爾

7歲時已經有了高傲自信的氣質

在19世紀末的英國,貴族身份不僅意味著身邊圍繞著帝國權力帶來的巨大福利,還意味著需要承擔同樣巨大的責任。大英帝國的領土覆蓋了世界陸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大英帝國統治著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超過4.5億人,每一塊大陸以及每一個大洋的島嶼上都有大英帝國的子民。它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帝國,輕鬆超越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帝國,要知道,「日不落帝國」這個令人生畏的名字最早可是用來稱呼西班牙的。大英帝國的領土是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5倍,其影響力無與倫比。這種影響力體現在人口、語言、貨幣甚至是時間上,因為幾乎每一個時區的時鐘都要根據格林尼治標準時間來校準。

二?

在丘吉爾成年的時候,大英帝國面臨的最大威脅已經不再來自其他大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或者法國——而是來自日益增加的殖民地統治重任。儘管英國軍隊一直是其他國家尊崇、羨慕和畏懼的對象,但是一直以來,這支軍隊太過分散了,因為它需要竭力維持帝國的完整,在各個大陸和海洋之間來回奔波,鎮壓從埃及到愛爾蘭各個地方的叛亂活動。

對丘吉爾來說,這些分布廣泛的衝突提供了一個實現個人榮譽和晉陞的誘人機會。在加入英國陸軍,並最終成為一名士兵後,儘管隨時有可能在戰鬥中陣亡,但丘吉爾對戰爭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弱。相反,他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他十分期待參與戰鬥,「儘管有風險,但正是這種風險讓我感到興奮」。他希望從這段士兵生涯中獲得的不是冒險經歷,甚至不是戰鬥經驗,而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他希望的不僅是參與戰鬥,而且是要在戰鬥中贏得關注。

第1代馬爾伯勒公爵約翰·丘吉爾

對於像丘吉爾一樣身居社會頂層的人來說,這種勇敢無畏的雄心十分罕見,甚至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他出生在英國貴族家庭,是第1代馬爾伯勒公爵約翰·丘吉爾的直系子孫,他的父母則是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子兼王儲威爾士親王的好友。然而,他對於名望和大眾好感度的追求帶有更多羅斯福時代——而非維多利亞時代——的印記。他的第一位傳記作家亞歷山大·麥卡勒姆·斯科特在傳記中寫道:「就連不朽的巴納姆都比不上丘吉爾,丘吉爾擁有一項卓越天賦,那就是讓自己和自己的事情成為全世界討論的話題。他對自己的宣傳就像呼吸一樣平常而令人難以察覺。」

在當時的英國社會,男人不僅會因為他們的堅定沉著而受到讚賞,還會因為他們在評價自身成就時所表現出的極度謙虛而受到稱讚。在這樣的環境里,丘吉爾因為對獎章的不懈追求而飽受抨擊。他被稱為「自我推銷者」「年輕而傲慢的傢伙」,《每日紀事報的一名記者甚至稱他為「愛出風頭的年輕人」。他並非對這些批評一無所知,多年以後,當他面對對手的惡毒攻擊而手足無措時,他甚至承認,「被迫記錄下人性中那些不那麼友善的側面讓人感到十分悲哀。就像是一個有趣而無法理解的巧合一樣,這些不友善的事情似乎總是緊緊尾隨著我無辜的腳步」。不過,他不打算讓這些事情拖延自己的腳步。

丘吉爾知道,軍功章是贏得認可、獲得成功的最保險、最快捷的渠道,如果幸運的話,或許他還能藉此聲名鵲起。他寫道,這「在任何一個軍種都是實現晉陞的捷徑,是通往崇高榮譽的光彩奪目的大門」。而榮譽又能轉變成政治影響力,為他打開一扇大門,通往他一直渴求的那種公眾生活,在他看來,這種生活就是他的天定命運。因此,儘管對丘吉爾來說軍隊本身不是最終目的,但它肯定是實現最終目的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他所需要的是一場戰鬥,一場激烈的戰鬥,一場被人們談論和銘記的戰鬥,憑藉著過人的勇氣和一定的表演技巧,他或許能夠走到軍事舞台的前沿。為了這個目標,他願意冒一切風險,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

丘吉爾在1895年見識了真正的戰鬥。與大多數年輕軍官不同,他在休假期間既沒有打馬球,也沒有外出獵狐,而是作為一名軍事觀察員前往古巴,加入了西班牙陸軍的一支戰鬥縱隊,參與鎮壓了當地人的一次暴動,這次暴動後來成了美西戰爭的序幕。他正是在古巴開始抽雪茄的,這個習慣保持了一輩子,而且他特別偏愛古巴雪茄。也正是在這裡,在21歲生日那天,他第一次親耳聽到「子彈撞擊血肉的聲音」。事實上,他差一點就被一顆子彈擊斃。或許是因為命運的變幻無常,這顆子彈在距離他腦袋僅僅一英尺的地方呼嘯而過,擊斃了他身邊的一匹馬。不過,他在古巴僅僅是一名觀察員,而不是戰爭的參與者,對丘吉爾來說,只當觀察員是遠遠不夠的。

青年丘吉爾

從第二年起,丘吉爾開始真正在英國殖民戰爭的殘酷現實中接受歷練,在這一年,他來到了英屬印度西北邊陲的偏遠山區,也就是如今的巴基斯坦,這裡一望無際的景色、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傷亡極大的衝突幾乎與後來的南非不相上下。對英軍來說,很少有哪塊土地像印度這顆大英帝國皇冠上的寶石一樣難以征服,而在印度境內,沒有哪一個地方比普什圖族的部落領地給英國軍隊造成的傷亡更大。普什圖這個民族最著名的就是它卓越的軍事素養以及面對外部支配力量時抵抗到底、絕不投降的態度。

事實上,正是普什圖人在戰鬥中無可匹敵的兇悍作風吸引丘吉爾來到印度,來到名為馬拉坎的普什圖族腹地。丘吉爾於1896年10月隨同他所在的英軍第4驃騎兵團抵達印度。來的時候,他滿心希望自己能夠很快參與作戰行動。結果恰恰相反,他不得不在班加羅爾度過一個又一個令人失望的月份,以至於他在給母親的信中煩躁地將班加羅爾描述成一個「三流的溫泉療養所」。

雖然在印度過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奢華生活,但這種生活仍然無法打消他的失望情緒。由於不得不自己找住處,丘吉爾和另外兩名軍官挑選了一棟豪宅。他在給母親的信中描述說,這棟房子是「一座刷著粉白灰泥的華麗宮殿,四周還有一個巨大而美麗的花園」。為了支付這棟豪宅的開銷,他們不得不把薪水湊在一起。當時,他們的薪水是以銀盧比支付的,這些銀盧比被裝在一個「只有蘿蔔頭那麼大」的網兜里送到他們手上。此外,他們還設法從日漸萎縮的家族財富里拿到了一些生活費補貼進去。

與部分軍官同僚一樣,丘吉爾來自一個爵位很高、地產很多,但除此以外幾乎一無所有的家庭。丘吉爾的家族宅邸布萊尼姆宮與19世紀末英格蘭的大部分偉大宮殿一樣,正處在破產的邊緣。第5代和第6代馬爾伯勒公爵生活奢侈、揮霍無度,以至於當丘吉爾的祖父繼承爵位和府邸時,他不得不出售土地和部分整個家族最為珍視的財寶。在1875年11丘吉爾還未滿周歲的時候,第7代馬爾伯勒公爵以3.6萬多英鎊的價格賣掉了「馬爾伯勒寶石」,這是一套五顏六色、精美絕倫的藏品,由730多顆精心雕刻的寶石組成。幾年後,儘管家人強烈反對,但他還是賣掉了桑德蘭圖書館該館擁有數量眾多、歷史意義重大的藏書。

丘吉爾的家族宅邸布萊尼姆宮(Blenheim)

為了防止破產,丘吉爾家族採用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家族裡的公爵們前赴後繼地迎娶「美元公主」,即腰纏萬貫的女繼承人們,她們所在的家族一直渴求能夠擁有一個古老而顯赫的英國爵位頭銜,以改善其美國暴發戶的形象。丘吉爾的伯父喬治·斯潘塞-丘吉爾在出軌後,他的第一個妻子與他離了婚,他隨後便迎娶了莉莉安·沃倫·哈默斯利,一位家底殷實的紐約寡婦。他的兒子,第9代馬爾伯勒公爵,也順從地追隨他的腳步,在1895年迎娶了一位美元公主,美國鐵路大亨的女繼承人孔蘇埃洛·范德比爾特。

儘管家族的財政狀況不佳,但丘吉爾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方式,他在印度雇的傭人幾乎就能組成一支軍隊了。丘吉爾曾冷靜地對母親解釋說:「我們每個人都配有一名『男管家』,負責在餐桌邊伺候——處理日常家務並且照管馬廄;一名首席更衣男童或者貼身男僕,另外還有一名更衣男童為他提供協助;每一匹馬或者馬駒都配有一名馬夫。除此以外,我們還共同擁有2名園丁、3名扛水工、4名洗衣工和1名門衛。這就是我們的整個大家庭。」

第二年馬拉坎山區爆發普什圖人暴動時,無聊透頂、躁動不安的丘吉爾正在倫敦休假,流連於世界著名的古德伍德賽馬場。這是一個完美無瑕的日子,賽馬場的景色如此優美,以至於威爾士親王將它稱作一場「有賽馬助興的花園派對」,而丘吉爾「把我的錢都贏走了」。然而,在獲悉發生暴動的消息後,丘吉爾立刻意識到,這就是他一直在等待的機會,他可不打算浪費一秒鐘時間,等待別人來邀請他參與其中。

在迅速瀏覽了一遍報紙後,丘吉爾了解到,英軍已經組建了一支由三個旅組成的陸軍部隊前往前線,如果幸運的話,這支部隊的指揮官很可能是他母親的一個朋友:起了一個狄更斯式名字的賓登·布拉德。由於已經預見到局勢會發生這種變化,丘吉爾早在一年前就與布拉德建立了友誼,並且從這名少將那裡得到一個承諾,那就是他如果能夠在印度前線指揮一個兵團,一定會帶著丘吉爾一起上前線。

對於動用手上的一切關係,丘吉爾從來沒有過一絲不安。多年以後,他在議會下議院的一次演講中承認:「我當然不是一個需要被督促的人。事實上,我更像是一個喜歡督促別人的人。」多年以來,他經常尋求美國母親的幫助,以獲得一些重要的軍事任命。他的母親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美女,在英國上流社會有許多愛慕者。丘吉爾曾寫道:「為了我,她沒有放過任何一層關係。」

丘吉爾的母親 珍妮·傑羅姆(本名)

丘吉爾衝到最近的電報收發室,給布拉德發了一封電報,提醒他曾經許下的承諾。隨後,等不及回復的丘吉爾立刻動身前往印度。他後來寫道:「如果一名英國騎兵軍官要等到命令下達才去投入現役的話,那他可能要等待很久。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在自己所在的兵團請了6個星期的假……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憑藉自身的軍事實力回到部隊中。」

一直到抵達孟買之前,他都沒有收到布拉德的回復。在孟買,他終於等到了一封電報,但電報里的消息有些讓人泄氣。布拉德在電報中匆忙寫道:「很困難;沒有空缺。可以以記者身份隨行;會試著把你安排進來。」不過,丘吉爾不需要什麼鼓勵。他只需要一個機會。他很快就獲得任命,成為《先鋒報》和《每日電訊報》的記者,並且僅用了5天就乘坐火車穿越2000英里的距離,從班加羅爾趕到了馬拉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甲骨文 的精彩文章:

深讀 | 政權為什麼會垮台?
深 讀 | 中國最後一批太監最後去了哪裡?

TAG:甲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