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蘇節後用工調查:無論城鄉,農民工成「香餑餑」

江蘇節後用工調查:無論城鄉,農民工成「香餑餑」

江蘇節後用工調查:無論城鄉,農民工成「香餑餑」

鳳凰網來源於:新華日報

江蘇節後用工調查:無論城鄉,農民工成「香餑餑」

過了正月十五,大多數企業相繼開工,農民工兄弟也背起行囊外出打工。今年各地用工需求如何?找工作容易嗎?這兩天,記者奔赴蘇南蘇北,了解用工現狀,探尋新時代農民工求職新變化。

平均1人挑1.21個崗位,

找工作不太難

2月26日,蘇州市高新區人力資源市場舉行「春風行動」招聘會。今年28歲、來自灌雲的時光明挨個查看招聘崗位,「到我們公司來做操作工,月收入4000元以上,包吃住。」「看看這裡的崗位,有技術工種,公司提供免費培訓。」……不時有招聘經理邀請時光明洽談。「如果不挑揀,找個工作不難。」時光明說,5年前在蘇州找工作要託人幫忙,企業有年齡、學歷等各種要求,現在限制很少了。

來自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調查統計也印證了時光明的感受。省人社廳對5550家不同規模企業的用工信息監測顯示,這些企業節後用工需求總量達301.09萬人,同比增加9.79萬人,增長3.36%;公共人力資源市場和30家重點監測的民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求人倍率分別為1.21和1.39。也就是說,平均1人分別有1.21和1.39個崗位可供選擇,崗位供給大於求職需求。

這幾年興起的網路招聘上,企業用工需求更為迫切。智聯招聘節後上班第一天的統計顯示,當天共有1.7萬家企業公布招聘需求,所需崗位比去年同期增加112%。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劉德民表示,去年以來,全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外貿出口大幅增長,實體經濟營商環境趨於改善,5550家用工信息監測企業中的3139家製造業企業用工總量同比增長4.32%,且連續12個月保持環比增長。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持續升溫,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去年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52.74萬戶、其中公司類市場主體47.85萬戶,同比分別增長13.8%和23.55%,創業帶動就業的動能不斷增強。

無論進城還是留鄉,

農民工都受歡迎

上班第一天,返回工作崗位的安徽阜陽女工李娟驚喜地收到佳能(蘇州)有限公司1088元的大紅包。在佳能蘇州公司,每一位節後返工者都可獲得復工紅包。公司人事經理劉莉說,給回家過年的員工送春節大禮包,節後返工發紅包也是為了營造「家」的感覺,提高員工歸屬感。久保田農業機械(蘇州)有限公司在春節前專門包了幾輛大巴把員工送回老家,節後再去接回,員工每年都可以獲7%-10%的調薪機會。

為適應新生代農民工就業需求,南京在各個人力資源市場張貼二維碼,掃一掃崗位信息一目了然。全市在農民工相對集中的地區建立65家新南京人服務中心,專門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服務。

傳統勞務輸出地對農民工的爭奪,則從節前農民工返鄉過年就已經開始。宿遷在外出務工人員集中的蘇州等地建立返鄉創業聯誼會,搭建交流平台。組織「百名返鄉人員宿遷親情游」,在火車站、汽車站設立「親情接待站」,營造返鄉濃厚氛圍。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挂帥,開展「萬名幹部進村入戶活動」,組織全市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進村入戶,摸清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就業需求。目前已舉辦招聘會277場,進場招聘16.9萬人次,達成用工意向4.6萬人。返鄉人員可以獲得免費職業培訓,返鄉創業人員最高可獲得20萬元返鄉創業購房券。

新春伊始,位於鹽城高新區的智能終端產業園眾多企業就在各大招聘市場開出優厚待遇。「老員工介紹一個新員工給予1100元獎勵,新員工也獲補800元。」「普通員工也可以入住專家公寓。」「鼓勵員工邊工作邊學習,公司還返還學費。」

製造業和城市服務業是農民工兩大用工主體。近年來,為減少用工成本,製造業不斷向二線甚至是三四線城市轉移。來自智聯招聘的大數據顯示,從2015年開始,一線城市製造業用工需求佔比從2015年的34.4%降至去年的25.8%,而三四線城市則從2015年的佔比15.5%增至去年的22.2%。與此同時,飛速發展的城市新經濟、新業態對用工的需求基本抵消了城市製造業減少的用工需求,在國內可供轉移的農村勞動力逐年減少的情況下,農民工在城鄉自然越來越受歡迎。南京市人社局農民工處副處長周正國認為,「未來區域競爭不僅是人才的競爭,也是人口的競爭。」

返鄉就業創業成潮,

鄉村振興添活力

這個節後,在蘇州常熟打工12年的董澤娟選擇留在宿遷市宿城區老家。「在老家可以照顧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董澤娟目前在宿城區一家服裝廠上班,算上加班工資月收入3000多元,比常熟少了近2000元。但董澤娟覺得心裡踏實:「在老家開支小,也不用牽掛孩子。」

當家鄉就業機會增加,子女進入學齡期,漂泊在外無法在城市立足的新時代農民工紛紛選擇回鄉。對此,江蘇恆力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康愛旗深有感觸:「城市生活成本高,入學難,農民工年輕時在城市打工,當孩子到了學齡,其中一個就會選擇回家,時間一長另外一個也回家了。這對城市製造業企業員工的穩定是一大挑戰。」

互聯網新經濟的快速發展,給農村創業提供廣闊天地,也吸引更多農民返鄉。今年25歲的宿城區耿車鎮小伙董陸軍就追隨家鄉互聯網創業潮返回。如今,董陸軍創辦的「沐格的多肉」網店每天營業額達4000元,還解決了8名大齡農民就業問題。

宿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昊介紹,宿遷全市1405個行政村目前已實現網店全覆蓋,農民收入中新增部分70%來自網路經濟。在鄉村經濟快速發展感召下,去年全市返鄉人員達10萬人,其中返鄉就業8.5萬人,返鄉創業1.5萬人,目前在外務工人員已經由2006年最高峰的110萬人降為60萬人。

返鄉潮也讓日益衰敗、空心化的鄉村重新煥發生機。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鄒農儉說,鄉村振興,歸根結底需要有人去發展。江浙一帶鄉村振興的經驗表明,鄉村新的「人氣」「動力源」大多來自城市返鄉的新農村人。返鄉人員利用自己在外學到的知識、技能、管理經驗以及資本回鄉創業就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帶動鄉親致富,推動鄉村發展。他們無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觀天下珠峰在前頭 的精彩文章:

別小看這種小人書 市場價竟達到100萬人民幣
抓緊看!跨省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全流程來了!

TAG:達觀天下珠峰在前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