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與父母的戰鬥中,你永遠是贏家

在與父母的戰鬥中,你永遠是贏家

楊碩誠老師:不要小看父母,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和我們對於父母的影響是一樣的,先做好自己,當你自己發生了變化,人家會感受到,也才能真正影響到他。

以下是「禪說心語」的第20篇文章

(以下是音頻文字整理版,不方便收聽的可以點擊收藏,先看文字)

學生:

禪修時覺得自己內心很清靜,後來和母親電話,她反覆嘮叨一些事情,我覺得一下就破功了,好像學的東西用不上,沒有定力。

楊老師:

首先,所有的事情是其來有自,它都是慢慢形成的,如同生病不是突如其來,要調理也需要時間和過程,所以古人說祛病如抽絲。

我認為關鍵點還是在於我們對此事的看法。如果我們有小孩,可能會覺得小孩反覆講述一件事很可愛,或是雖然覺得有些吵,但是不會覺得他是啰嗦的,可是如果是父母反覆念叨,就會覺得他們很啰嗦。

從小在父母親權威下長大的孩子,會有種被管束的感覺,所以先天就會對他們產生一些抗拒。因為你已經先有這樣的預設,所以他們不管說什麼,你都會覺得那是在嘮叨。

不要迅速給自己和他人貼標籤

學生:

我覺得自己是心理特別敏感的人。

楊老師:

知道就好,不要一直自我暗示,給自己貼標籤。人之所以會變成現在的樣子,不是一兩天造成的。敏感、憂鬱這些都是特質,沒有好與不好的區別。

敏感度高的人,比較容易發覺問題,所以他能夠較早解決;而敏感度不高的人,對問題的發覺度就弱,比如許多男士要等到身體崩潰了,他才意識到有問題。

而女士通常敏感度高一點,當出現一些小問題時,就趕緊處理掉,問題就不容易變大,能防範於未然。

修行是將兩者做雙向的調整,相互協調。敏感度高的人,要鍛煉穩定度,加強承受力。穩定度高的人,比較沒那麼敏感,要鍛煉感知力。

這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在於我們先不要迅速地對自己或他人下判斷、貼標籤,我們要慢慢養成這個習慣。

敏感如你,對人對事察覺力較強,所以面對外人時一定是應對自如,可就是過不了最親近人的那一關,這也沒什麼,大多數人都一樣。

人為什麼過不了親近的人那一關,因為那就是「我」。凡是涉及到「我」的問題就會放大,「我」跟「我所有」最親近,就等同「我」,所以其實是把「我」放大了。如果換成是其他的人,同樣的問題就無所謂。

因為我們太當真,知道是這樣就好,也沒關係。當你們開始理解,我們所有的因緣都是短暫的,再面對這樣的問題就不會如此當真。

在與父母的戰鬥中,你永遠是贏家

楊老師:

我的父親離世較早,他在世時很疼我們,也沒有高高在上的權威感,所以我對父親沒有抗拒。

他比較沉默寡言,印象中我們從未曾深入交流過,直到他因癌症離世,在他人生最後的階段,我才和他在醫院裡深談過兩三次我的人生態度。到那時我才意識到,我父親有他自己的人生,他有許多的內心活動,而我很少去真正地了解到底他這輩子是怎麼走過來的。等到他過世後,我會常常回想起,在病床前跟他交流的場景。

我母親是很強勢、啰嗦的人。以前她一開口我就會很抗拒,但我現在和她交流時,就會想到父親。我想現在每多和她交流一次,未來都是人生最後的回憶。如果是這樣想,就比較願意去傾聽,聽到她內心的許多故事,因為她也沒有更多的旁人可以傾訴。

有緣作為父女、母女、父子、母子,是人生因緣很深的事情。為人子女要知道,在與父母的戰爭中,你永遠是贏家。

父母在年輕的時所依賴的權威、工作、身體、頭腦,當他逐漸衰老的時,也漸漸瓦解。人是需要安全感的,當他過去賴以安全的東西逐漸瓦解消散、無法抓住的時候,人會很慌亂,所以他只能抓子女,想要控制,這會讓他有安全感,這也是他的無可奈何,我們要去體諒他,因為他只能這樣。

如果把我們送回到五十年前或是五十年後,我們會什麼都不適應,而父母其實就是過去的人活到現在。他不像我們什麼都懂,他要很努力才能去適應現在的生活變化,設身處地為他著想,其實他也很慌,如果真的能體諒他,平常就多給予他安全感,而不是經常和他對抗。正因為我們平時的不體諒,所以他才用啰嗦和嘮叨表達他需要被關愛而已。

我不是個喜歡啰嗦的人,也並不體貼,以前就很酷,跟母親也沒什麼話講,現在我會故意打電話逗她開心,多打幾次就好,我會在心裡先有一個預期,哪怕她嘴巴上啰嗦著碎碎念,其實她很窩心,最愛我的人還是她。母親對子女的愛是這人世間最接近無私的。

莫強做主宰,相信法界的安排

學生:

我來上禪修課,沒敢和母親講實話。因為我媽不理解,怕我走歪了,她年紀也很大了,我也想讓她念念佛,和佛法結緣,但好像沒辦法幫到她。

楊老師:

我們有這個心是好事,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善巧和因緣。

對這件事情,你要能夠釋懷,你先想通才有可能幫她。如果你想不開,反而幫不了她。如同我們最開始可能也無法接受,是通過一些因緣才慢慢與佛法結緣。

不要小看父母,我們對孩子的影響和我們對於父母的影響是一樣的,先做好自己,當你自己發生了變化,人家會感受到,也才能真正影響到他。

現在沒法做到也不要怨自己,因為這不是你造成的,這也是你之前的因緣造成的。

關鍵在於「從此刻起」,這才是最重要的,過去的因緣不要再去想,再去追悔。

人一定要有止損點,我們從此刻開始累積我們的因緣。對一個相信三世輪迴、相信世間有佛菩薩的人來說,這個世界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在幫忙、在安排。

如果我這輩子修行得不錯,當某天我離開人世間時,我相信只要我有能力,一定會想辦法來幫助這輩子或過去跟我有緣的人。

所以我深信,過去這麼多已經解決了自己問題的大修行人,他現在存在於這個不可思議的法界當中,正無時無刻地在想辦法幫助那些願意學的人。

如果你是願意相信佛菩薩的人,你就會知道佛菩薩正在儘力幫忙,我們做好自己能做的,其它的佛菩薩會創造因緣的,結果交給法界來安排,這樣我們才不會想強做主宰。

這一階段禪說心語的內容,我們將集合2017年10月楊碩誠老師在北京辛庄禪修營中回答學員提問的精彩內容分享給大家。許多因時間關係無法前來參加禪修營的小夥伴,或許可以通過今後的分享,解開自己的疑惑。

感謝聽打志願者:趙敏、秦潤蓉,校對:劉海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甲和燈 的精彩文章:

抓住正月最重要的緣起,每日一句《金剛經》,多積福報廣修智慧!
三九養生,只需要這一把神仙丸

TAG:甲和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