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玉器收藏:玉戈之王

玉器收藏:玉戈之王

(圖一)

(圖二)

商周時期,統治階級往往將玉器視為權力、身份和財富的象徵,視玉為寶物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故琢磨了許多璀璨奪目的玉器佳品。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商代大玉戈(圖一),溫潤光潔,色沁自然,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玉戈之最大者,堪稱「玉戈之王」。

這件商代大玉戈,出土於武漢黃陂商代盤龍城遺址李家嘴3號墓,扁長形,青黃色,蛇紋石玉質。長94厘米,援長48.8厘米、寬11厘米、厚僅1厘米。戈的援部(刃部)略呈弧度,尖削銳利,中脊,直內,後端飾以圓形小孔,在使用的時候以繩子穿過圓孔,將玉戈固定在木柄之上。整件器物用玉石片仿銅戈式樣精心琢磨而成,表面平整光滑,器型體薄而扁,端整大氣,玉質精細溫潤,紋理細緻,線條流暢。通體琢磨精緻,光潤晶瑩,顯示了商人高超的琢玉工藝,作為隨葬的珍貴器物,這也是墓主人身份地位顯貴的一種標誌。

戈本是商、周時期盛行的一種青銅兵器,與青銅矛和青銅鉞的刺殺、斬殺不同的是,青銅戈主要用於鉤殺敵人。以玉為戈,則始見於4000年前的二里頭文化和凌家灘文化時期的墓葬。由於玉石質地堅脆,無法將玉戈用於實戰搏擊,考古發掘也證明出土玉戈無使用痕迹,可知商周時期的玉戈是一種儀仗禮器。

玉戈形制的演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包括二里頭文化期和早商二里岡期。這一時期的玉戈形制尺寸普遍較大,一般多在30厘米左右,一般無紋飾。第二個階段為殷墟時期即商代晚期,玉戈尺寸變小,殷墟前期的尺寸多在15至20厘米;殷墟後期長度在15厘米以內,小的僅4至5厘米。戈有直身、彎身兩種,皆有中脊或三脊。內上飾平行的粗陽紋,或者在內及援上陰刻獸面紋和變形雲紋。部分戈內直接雕成鳥頭狀。傳世品中亦常見以玉為援,用銅鑄成鳥頭狀內嵌接而成的銅內玉戈。

我國歷史上各個時期都有玉器生產,留下了眾多的玉器珍品,其中玉戈即是頗具特色的一個品類。如在2009年11月香港匡時日本親和聯合拍賣會上,曾有一件清代乾隆皇帝御題詩並陽刻用印的古玉戈(圖二),上面刻詩90字,其中「苟得精磨致,終看寶器成。隱之略一玷,揚矣獲連城」之句,賦予了玉戈卓爾不凡的品位,為古玉戈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玉器在商周時期的禮制上有崇高地位,既是貴族禮樂、朝拜、封爵、宴會、婚聘時用以表明身份地位的象徵,亦是奴隸社會辨等級的禮器。湖北盤龍城遺址現出土的玉器達一百餘件,其中玉戈、玉柄形器和金玉飾件特別醒目。這件大玉戈為國家一級文物,屬早商時期,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商代前期最大的玉戈,為2002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藍山

來源: 正北方網-內蒙古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梵高的星空 的精彩文章:

展品先睹為快之「集古得新」
遼瓷文物件件是精華:白山黑水間 契丹人馬背上

TAG:梵高的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