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體悟課標精髓 教學做到「四優化」

體悟課標精髓 教學做到「四優化」

教育部前不久頒發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英語課程標準),與2003年版課程標準相比,有不少顯著的變化。我們只有深入學習,才能把握精髓,不斷改進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的鮮明特點

選擇性。英語課程設計以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為依據,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設計。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的課程結構有利於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有助於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三類課程設計滿足了高中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為學校、教師和學生都增大了選擇空間。

整合性。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英語課程內容包含六個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構成了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觀。這六個課程內容要素構成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有助於建構符合邏輯的整體教學結構。

指導性。英語課程標準中提供了充足的課例示範可供一線教師在教研或教學中進行參考或研討。比如課程標準六個要素部分有教學提示,教學建議部分有若干案例。此外,在學業水平考試和高考命題建議中,還列出了一些可供研究和參考的試題類型,由此大大增強了教學和評價的指導性。

規定性。英語課程標準規定了學生學業質量應該達到的標準和水平,這是新課標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一個亮點。學業質量以學生在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養為基礎,結合高中英語課程的內容以及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進階情況,重點考查高中學生在特定問題情境中運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英語學業質量設置三級水平,這種學業質量的規定性使英語教學和評價有了明確的依據。

系統性。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有系統而完整的架構,有課程內容指導,有學業質量要求,此外,還有比較具體的實施建議。整體看來科學合理,系統完整,操作性較強。

教學中如何將新課標落到實處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在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要努力做好下面幾件事:

優化教育理念,確保核心素養落實。核心素養是促進立德樹人教育目標落實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中一要強化學生的語言意識,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幫助學生運用已有語言知識,理解語篇意義,做到表情達意、得體交流;二要幫助學生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三要指導學生能夠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具體現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係,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四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多渠道獲取英語學習資源,逐步提高使用英語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抓好四個學科核心素養,真正使得學生德有所立,智有所啟,全面發展。

優化教學內容,提升英語教學質量。要準確把握課標中提及的教學六個要素及其邏輯關係。具體而言,應當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靈活運用主題語境,為學科育人提供話題和語境;抓實語篇教學,為語言學習提供文體素材;紮實掌握語言知識,為語言能力培養打下基礎;基於語篇開展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學生人文和科學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幫助學生選擇學習策略,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優化教學方法,實現課堂教學低負高效。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科學把握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劃分的標準,幫助學生選擇學習策略,理解不同層級課程所規定的不同類型語篇所傳遞的意義、意圖,理解語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內涵,分析不同語篇類型的結構特徵和語言特點,並能以口頭或書面形式陳述事件、傳遞信息、表達觀點和態度。為此。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和課外教學活動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收穫和提高。

優化技術手段,拓寬學生英語學習渠道。教師要積極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努力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充分利用網路提供的實時、個性化學習資源,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平台,幫助學生拓寬學習渠道,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融合,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諸如英語學習網站、電子白板、便攜電腦、數字圖書館和電子詞典等,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作者系天津市河東區天鐵教育中心主任、英語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7日第1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深化產教融合呼喚理念與制度創新
2017年中國成人教育十件大事評出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