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數學教學要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數學教學要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高中數學新課標的頒布對高中數學教育將產生較大影響,對一線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

讀懂變化,把握問題關鍵

數學新課標變化很多,但是最核心的變化是育人理念的變化,即提出了數學核心素養,明確了學生學習數學課程以後應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數學核心素養是對「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的繼承與發展,而「四基」則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沃土,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數學新課標通過精選、重組課程內容,重視以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目的都是為了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實。

「立德樹人」是黨和國家賦予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最高目標。反觀我們的一線教師,往往習慣於「只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曾幾何時,知識本位、應試教育填滿了學校生活的縫隙。師生爭分奪秒,只為獲取更多的知識。認識問題不解決,教育的方向難免會跑偏。貫徹落實「新課標」,教師理念的轉變是關鍵。一線教師不僅要腳踏實地,更要仰望星空,只有真正領悟了數學核心素養的意義和價值,才能使培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成為日常教學的行為自覺。

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沒有正確的學習過程,就不可能形成核心素養。因此,數學教學應該由知識本位、學科本位轉向學生本位,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和創新實踐,讓數學教學更具有教育性,全面實現從「育知」走向「育人」。

敬畏課標,提升教育境界

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最重要的依據。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才是專業的教學。然而,現實中一線教師普遍對課標不夠重視,將其束之高閣,備課時習慣於憑經驗、憑興趣和憑感覺,教學變得隨意,遊離於課標之外,導致教學效率低下。一線教師對「課標」一定要有敬畏感,真正意識到它是教師教學所依據的「法規」,將執行課標化為自覺行動。

落實課標的知識點容易,落實課標的育人要求不容易,它需要教師有境界的教學。數學新課標強調「數學教育要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引導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一個人學習數學之後,即便他將來從事的工作與數學無關,也應該做到以上「三個會」。會用數學眼光去觀察世界,說明他擁有了數學抽象和直觀想像素養;會用數學思維去分析世界,說明他擁有了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素養;會用數學語言去表達世界,說明他擁有了數學建模和數據分析素養。這是數學核心素養達成的標誌。

綜上所述,數學教育不等於解題教學,更不是「刷題」。領會數學新課標的精神不能局限於課標的結構和內容,要認真研讀課標的設計理念、核心素養的解讀、課程目標、課程教學與評價建議以及學業質量水平與考試評價的關係,以開闊視野,登高望遠,提升境界,使日常教學有正確的理念作支撐。

變革傳統,推動課堂轉型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關鍵在於對傳統數學教學進行變革,推動課堂轉型。

數學新課標所指的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數學核心素養是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不能脫離內容與過程。教師應該明確不同的學習主題對核心素養的培養有所側重,如幾何與代數主題,重點提升的是直觀想像、邏輯推理、數學運算和數學抽象素養;概率與統計主題,重點提升的是數據分析、數學建模、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素養。可見,主題和六個方面的學科核心素養之間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了解了以上特點,教師還要深入研究數學核心素養達成水平的檢測方式和評價任務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實現精準培養。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水平的達成具有階段性、連續性、整合性的特點。孤立知識點的教學,學生心中沒有知識框架,難以形成核心素養。為此,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不僅要關注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更要關注主題、單元的教學目標對核心素養發展的貢獻。應打破「一課一教案」的思維方式,進行大主題、大單元的教學設計,把相對成邏輯體系的內容整合在一起,思考通過這些課程讓學生掌握什麼樣的知識和能力,培養什麼樣的素養,整體把握課程內容和知識體系,使教學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課堂變革需要從方案(即教案)變革做起,沒有好的方案,不可能有好的課堂實踐。數學核心素養不是「教得」的,而是「習得」的,它需要長期經驗的積累,需要不斷地感悟和內化。這就需要轉變觀念,教師讓位於學生,從改進方案做起,把教學活動的重心放在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案應把握以下幾點: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包括現實情境、數學情境和科學情境),提出合理的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參與集體交流;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感悟數學的本質;讓學生在積累數學思維經驗中,形成數學核心素養。教師備課必須要根據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規律,正確處理好數學核心素養與知識技能之間的關係,注重數學與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的聯繫,提升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深度學習。

對於數學新課標,角度不同,讀到的變化也不同;落實數學新課標,需要教師改變的也遠不止這些。

(作者系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校長,數學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7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趙躍宇委員:大學辦學重點應回歸人才培養
80%的普惠園目標咋達成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