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引領語文課程改革走進新時代

引領語文課程改革走進新時代

·解讀新課標·語文

編者按:今年1月中旬,教育部正式印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今年秋季開始執行。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歷時四年,凝聚了260多位專家的智慧與心血。新課程標準將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對2000多萬高中生的學習產生重大影響,課程周刊從本期起,分學科對高中課程標準進行分析解讀,敬請關注。

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是發展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師迫切的要求和心愿。作為先行試點的學科之一,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在2014年初便先於大多數學科開始。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的迫切性。

一個國家語言文字的發展和傳播,不但直接影響這個國家對外交流的軟實力,而且與發展本土文化有密切的關係。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同時,只有創建具有本國特色的語文課程,才是最具有世界性的,也才能與世界各國平等對話。

修訂重點關切五大問題

本次語文課標修訂的總體思路:

一是堅持語文課程學科內容與育人目標相融合的改革方向,突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教育。

二是確定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將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落實到語文課程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什麼?需要進一步提煉歸納,以便教師把握。

三是在總結概括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上,要明確提出語文課程的特質,準確把握語文課程在基礎教育中的定位。經過十餘年的實驗,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已經進一步證實。語文課程技術主義、知識本位、文本為綱等片面的做法要進一步擺脫。對這些問題,語文課程標準在修訂時必須做出明確回答。

四是根據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綜合性特徵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語文課程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走出知識本位、技術主義、文本為綱、講解分析的傳統教學模式,根據新的改革思路調整課程設計和實施路徑,加強情境化、結構化和選擇性,以及教材編寫、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對此,語文課程標準需要提出可行的方案。

五是增強考試評價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與高考有機銜接,體現新課程標準、新教材、新考試協調一致的思想。

上述五個方面的問題,在這次語文課程標準修訂中,被作為重點問題進行了研究,但真正解決,還要靠全體教師在今後的實踐中共同努力。

從四方面凝練語文核心素養

凝練學科核心素養,是這次課程標準修訂對每門課程統一的要求。語文課程既然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它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總目標下,必然要承擔與自己特質密切相關的目標責任。

這次課程標準修訂,我們把語文核心素養凝練為四個方面,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個方面的具體內容是互相關聯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課程獨有的能力要求——要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熱愛,建構語言運用機制,增進語文學科素養,努力學會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其他三點也都與語言文字的運用有關——要在發展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推進思維機制的發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要激勵學生在語文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以及在生活中,堅持對美的追求,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要使學生在語文課程中進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樣性,關注當代文化,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极參与先進文化的傳播。這樣明確的概括是第一次,對語文教學各個方面都有直接的指導作用。

學習任務群的提出是亮點

素養是面對學生的,教學設計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這次課程標準修訂,提出了一個學習任務群的組織課程的綜合方法。

所謂學習任務群,是在真實情境下,確定與語文核心素養生成、發展、提升相關的人文主題,組織學習資源,設計多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的自主活動,自己去體驗環境,完成任務,發展個性,增長思維能力,形成理解和應用系統。

學習任務群涵蓋學生生活、學習和日後工作需要的各種語言活動類型,除著力培養語言運用基礎能力外,還充分關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語言文字運用新視角、新手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學習任務群是根據這次課程標準修訂的主要精神,吸取十餘年來優秀教師成功的創造性實踐,將國外教學先進經驗中國化的一種創造,是這次修訂的一個亮點。

學習任務群與過去的教學模式有內在的區別——課程中有文本,但不以文本為綱;有知識,但不求知識的系統與完備;有訓練,但不把訓練當作純技巧進行分解訓練。教師是組織者,學生是主體,師生互動。

學習任務群分布在高中三個年級的三類課程(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中,最大限度地達到核心素養的養成和增強的目的。課程標準設置了「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品閱讀與研討」「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寫作」「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外國經典作家作品研習」等18個學習任務群,有的分別落在這三類課程中,有的則貫穿三個學習階段;有的單獨做成單元,有的可以以同一個主題拼合不同的任務群來實施。18個學習任務群組成一個橫向聯繫、縱向遞進的課程系統,並且測算了各任務群所佔課時的比例,特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容的比例,做了必要的規定。這樣就避免了課程實施中的隨意性,增強了語文教學的科學性。語文課程將按照這些學習任務和相關的目標進行教學、評價的設計並開展具體的學習活動。

學習任務群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為體現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學習任務群改變了傳統的單元課文呈現方式和大量講解分析的教學模式,落實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語文學習活動的導引作用,有利於學生探索個性化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這對體現語文核心素養、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教學模式,具有更高的境界,比起學生被動地聽命於教師,教學組織和實施的難度增加了,但這是語文改革的必經之路。

整本書閱讀的價值凸顯

整本書閱讀,作為一種閱讀策略,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外閱讀中已經提出。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把「整本書的閱讀與研討」設計為了一個任務群,它可以單獨設置單元,也可以貫穿在其他任務群里實施,比之已經在課外閱讀中提出的、作為閱讀策略的整本書閱讀,它有著更為明確的目的,做法上也有所突破。

互聯網環境下,閱讀容易走向實用主義甚至功利主義,淺嘗輒止、斷章取義地截取片段信息。強調閱讀整本書,正是針對這種現象。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積累閱讀整本書的經驗,探索閱讀整本書的門徑,讀懂文本,把握文本,重視學習前人的閱讀經驗,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綜合運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的方法閱讀整本書,對提升運用語言能力和加深思想深度、學會在大量的文本中過濾和吸取多種信息,是非常有益的。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內容、目標和教學提示。其中特別提出「應以學生利用課內外時間自主閱讀、撰寫筆記、交流討論為主,不以教師的講解代替或限制學生的閱讀與思考。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提出專題學習目標,組織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討論與交流。教師應以自己的閱讀經驗,平等地參與交流討論,解答學生的疑惑」,這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選擇好書,而且自己要讀好選擇的書,並且要關注不同學生的讀書習慣和興趣,才能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

課程實施應注重整合

新課標已經頒布,在教材編寫、教學和評價的實施中還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把握好語文課程的定位。「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裡面「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實踐性」和「綜合性」應當是語文課程實施不可偏離的關鍵點。「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思維、審美、文化的教育應該和它融合在一起。

第二,堅持語文課程的價值導向和基本學習方法。要堅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要用恰當的方法把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自覺的教育貫穿語文課程實施的全過程。要堅持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注重讀書思考、積累梳理和運用實踐,促使語文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

第三,整合「學習任務」,緊抓「語文實踐」。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根本途徑是語文實踐。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的實施要把追求語言、技能、知識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等多方面、多層次目標發展的任務,通過情境化、結構化的設計,組合成「群」,爭取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語文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科書和教師引領下的自主的語言文字運用實踐,活動內容應該緊扣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任務和語文核心素養。

第四,實實在在做好探究、創新的教育。語文課程要引導學生髮現、創新,探究學習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緊扣語文課程的目標,從貼近學生的課程內容和生活現實中的事例入手,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要重視在探究中培養嚴謹求實的作風。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負責人)

本欄目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合作主辦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07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減負」需要全社會樹立科學教育觀
李文彬:見義勇為制伏行竊歹徒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