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二珂等大批主播「回歸」 鬥魚做了什麼?

二珂等大批主播「回歸」 鬥魚做了什麼?

3月1日,離開了鬥魚兩年多的周二珂回歸鬥魚,與二珂回歸相伴隨的是,傳聞中鬥魚的另外一個元老級主播卡卡也將於近日回歸。

「回歸」似乎正在成為鬥魚的一個標籤,在周二珂之前,包括洞主、狗哥、牛小蘑菇等主播均是離開了鬥魚了之後又選擇回到鬥魚,這在主播們頻繁跳槽的遊戲直播產業並不常見,甚至可以說獨此一家。

二珂等大批主播「回歸」 鬥魚做了什麼?

而這種正在持續發酵的現象某種意義上為鬥魚即將到來的IPO做了強大的背書--鬥魚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吸附效應。

一、主播為什麼要回歸?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問題,主播們為什麼再離開鬥魚之後會選擇回歸鬥魚?

我們以周二珂為例,在離開鬥魚之前,周二珂的人氣並不低,當時她與鬥魚的另外三位主播,陳一發、馮提莫、大表姐並成為「鬥魚F4」,是鬥魚女主播當中最頂級的存在,甚至在F4當中,周二珂隱隱都是排名第一的存在。

二珂等大批主播「回歸」 鬥魚做了什麼?

二珂等大批主播「回歸」 鬥魚做了什麼?

今日頭條和百度指數的數據能說明一切,2015年11月選擇跳槽之前,周二珂的人氣一直以來都比陳一發要高,但是這種現象在隨後發生了變化,陳一發開始超出。

而在百度發布的2017百度沸點風雲榜上,在十大網紅當中,馮提莫排在第一,陳一發排在第三,周二珂則是位列第八。

也就是說,周二珂在離開鬥魚之後的發展與留在鬥魚的兩位主播馮提莫、陳一發相比,並不好。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眾多離開鬥魚的主播都面臨的問題,比如當年鬥魚最火的爐石區的幾位主播,安德羅尼、秋日等人,他們在離開鬥魚之後同樣人氣大幅下滑。

比如安德羅尼,傳聞中當年他被虎牙以3年1億的價格挖走,但後期的發展上似乎由於未達到平台所要求的人氣,現在的的合約金僅為500萬。

而伴隨安德羅尼等人的離開,鬥魚的爐石區當年一眾在安德羅尼等大主播陰影之下的主播卻成功上位,狗賊,啦啦啦等人替代了離開的人,在201711月份的主播排行榜上,鬥魚在爐石區的TOP20當中佔據了13位。

當年選擇離開,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高額的簽約金,比如上文所說的安德羅尼,3年1億的簽約價格不是誰都能拒絕的,而現在選擇回歸是為了不斷下滑的人氣和整個職業生涯做考慮,畢竟竭澤而漁這樣的道理誰都懂,這句話或許便是現如今不斷發生回歸潮的最大原因。

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直播平台之間跳槽成風的這幾年,我們發現發生大規模迴流現象的似乎只有鬥魚。

二,為什麼只有鬥魚會形成這樣的回歸潮?

將2014年鬥魚正式獨立開始算作中國遊戲直播的起點,當下中國遊戲直播產業已經發展了4年。用4年的時間,鬥魚跑到了這個產業當之無愧的第一,而這個第一背後更加引人深思的是,目前的鬥魚的地位是否已經穩固了?

一直以來,行業對於遊戲直播都存在一個看法,那就是這個產業只要砸錢挖頂級主播就可以迅速的拉起流量,向行業的領先者發起挑戰。

這個看法一度伴隨著熊貓、全民TV在2015年底,2016年初的攪局看看做是正確的,但到今天我們發現這是錯的。

砸錢挖主播的模式能夠迅速的拉動流量,但流量似乎並不能被保留,往往發生的事情是被挖來的主播在初期隱隱帶動了一個平台的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主播的流量也在流逝。

現在的遊戲直播產業需要砸錢,但是砸錢之外,一個平台的內在運營也被拉到了同樣的高度,砸錢撬動流量的同時,如何用運營將流量保留,將用戶真正的圈到自己的平台,這就是鬥魚為什麼會形成主播迴流的原因,因為鬥魚在流量的運營上,已經形成了自己最核心的競爭壁壘。

我們同樣以兩位主播為例,一個是從企鵝跳槽到鬥魚的張大仙,一個是從觸手跳槽至鬥魚再跳槽到虎牙的孤影。

二珂等大批主播「回歸」 鬥魚做了什麼?

從百度指數上,我們可以看到,兩位主播在2017年開始伴隨著王者榮耀的爆紅為節點都處在一個很明顯的上升態勢,但是之後張大仙跳槽鬥魚,孤影從觸手跳槽鬥魚之後因為張大仙等人的加盟從而跳槽虎牙,兩位主播的分水嶺開始出現,張大仙對孤影的流量優勢被放大。

這是最為之間的流量對比,藉助鬥魚張大仙實現了真正的飛躍,而孤影則在虎牙並未實現成長,甚至隱隱有下滑的趨勢。

平台之間對於流量的運營從中可以看得很明顯的看到區別。這也是為什麼只有鬥魚會發生回歸潮的原因,因為鬥魚可以幫助主播們在影響力上更上一層樓,對於跳槽到鬥魚的主播,鬥魚可以幫你放大足夠的影響,將你原有流量保持的同時,反哺平台的流量,但反之離開的主播會面臨一開始帶走核心用戶,但由於加盟的平台對於流量運營的忽視從而造成用戶的離開。

三、鬥魚是如何運營流量的?

實際上,與其它平台不同的是,一直以來鬥魚的核心發展思維就是兩手抓,一方面依靠外部的主播帶動流量的上漲,這在早期尤為明顯,在今天依舊存在如近期鬥魚就引入了周淑怡、騷白等頂級主播,在去年也引入了如張大仙、嗨氏這樣的頂級主播。

而在這之外,另外一方面鬥魚的重點則是在內容運營上下足了功夫,這是當下鬥魚的重點。那麼到底鬥魚是如何運營流量的?

總結去看,就是儘可能滿足用戶對於直播的全方位的需求,讓用戶儘可能長時間的停留於自身的平台。

比如在引進主播上,較為明顯的是鬥魚所做的是針對自身薄弱環節進行補充,在這個思維下張大仙、嗨氏就是其中的代表。

一直以來,鬥魚強在PC端遊戲上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LOL、DOTA2等項目上,鬥魚有著絕對的統治力,然而在移動端上鬥魚的優勢並不明顯,尤其是2017年王者榮耀的火爆,鬥魚並未能提前進行布局。

但是,伴隨著張大仙、嗨氏等人的加盟,鬥魚補足了這一環,而且在今年鬥魚還在繼續補充這一矩陣,騷白的加盟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個之外,筆者發現從遊戲品類的多樣性上去看,鬥魚是花了最大力度去做的。

就在前段時間,YY和前DOTA2職業選手Pis關於直播內容的風波襲來,YY引進Pis,但是隨後要求Pis只能播吃雞,但是Pis不同樣,於是雙方並未能簽約合約。

YY的做法是跟隨當下最主流,流量最大的項目,這對於直播平台的利益而言無可指責,但是Pis對於DOTA2的感情,對於他的粉絲的感情也沒有錯。

然而,我們所忘記的是無論是熱門還是偏門項目,總是有用戶去看的,這一點上鬥魚做的就不錯。在一些當下較為冷門的項目上,我們發現鬥魚的布局同樣具備很強的深度,如星際爭霸、魔獸爭霸、守望先鋒等等。

這同樣是為了讓用戶儘可能長時間停留於自身平台的一種做法,因為對於一個用戶而言,他並不是只看一個遊戲內容,一個主播,用戶的需求是多樣性的,比如某個用戶的確現在是吃雞的忠實用戶,但他之前或許是玩DOTA2的,吃雞這樣的主流遊戲他會看,但他也想看DOTA2。

以多樣性的內容去滿足用戶全方位的需求,這是鬥魚在運營流量上的另外一手,這方面目前只有鬥魚看到了,一些偏門的項目或許不賺錢,或許總流量不大,但是它可以讓用戶將時間儘可能的停留,最後再進行深度上的轉化,將流量截留。

當然,例如賽事版權的多樣性,如LOL的LPL、S系列賽,王者榮耀的KPL等頂級賽事之外,包括暴雪系的賽事,《DOTA2》的TI賽事,鬥魚都已經收入囊中。

在這個過程當中,鬥魚甚至還有意識的去簽下獨家版權,和自己去打造一些獨家的賽事。在獨家版權方面,除德瑪西亞杯之外,《CF荒島特訓》的眾多賽事、《皇室戰爭》的職業聯賽、《最強NBA》的全明星賽、《火影忍者》的無差別格鬥大賽都簽下了獨家的版權。

另外鬥魚還在依靠自身去舉辦一些賽事,如《絕地求生》的黃金大獎賽,以及於最近開始的包含了《英雄聯盟》、《絕地求生》、《DOTA2》、《魔獸爭霸III》等電競項目的DSL超級聯賽。

二珂等大批主播「回歸」 鬥魚做了什麼?

而賽事的多樣性同樣是為了滿足用戶的多樣性需求,因為電競遊戲本身,賽事永遠是最核心的樞紐。

從這些我們看到,實際上對於鬥魚而言,它對於內容的重視是遠超其它平台的,而這則又反饋到了用戶的積聚。從而使得鬥魚平台產生了主播和用戶最為良好的互動,鬥魚可以為主播提供最大的用戶基數使得主播的影響力劇增,而主播們則可以為鬥魚提供內容最為全面的多樣性去滿足用戶的需求。

這樣的背景之下,主播的迴流是不難解釋的,因為離開的主播會意識到,鬥魚才是最好的直播歸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