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有4次殘忍的屠俘事件,最多的一次人盡皆知,有一人入選太意外了

古代有4次殘忍的屠俘事件,最多的一次人盡皆知,有一人入選太意外了


商務合作QQ:

3438229530、3517046736


自古至今,對於戰爭的參與者來說,他們的命運無非有三種,即勝利凱旋者、戰死者和被俘者。


對於戰爭的勝利者而言,戰爭的結束意味著幸福與榮耀的到來;對於戰爭的陣亡者而言,勝負已經沒有意義,他們的一切其實早在生命逝去的那一刻就已經融為戰爭的一部分;


但對於那些戰爭中的俘虜而言,戰鬥的結束也許標誌著苦難的開始,從他們在戰場上被迫放下武器的那一刻起,他們的生命就被畫上了人生的另一種符號——等待他們的不是鮮花,也不是榮耀,而是無休止的肉體折磨和精神屈辱,甚至是比陣亡更為悲慘的死亡。


戰俘的種種境遇可以說是人類戰爭史上最悲慘的一面。自從有戰爭以來,戰俘的血淚歷史就沒有結束過。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大規模的殘殺俘虜的事件主要有四次:


一、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


公元前260年,趙國統帥趙括率趙軍向秦軍發起了大規模進攻。兩軍交鋒後,秦軍的誘敵部隊隨即假裝失敗後退。


趙括不問虛實,立即率領趙軍開壘出擊,長驅直入,攻擊秦軍營壘。秦軍早有防備,趙軍不能攻下秦軍的營壘,只好在陣前硬耗,士氣消沉。與此同時,秦將白起派出兩支騎兵部隊,在趙軍的左右兩翼迂迴攻擊,切斷了趙軍的退路。


秦軍為防止趙軍突圍在趙軍被合圍後,迅速出動輕兵反覆衝擊趙軍,以挫其兵鋒。合圍圈中的趙軍初戰不利,趙括為防趙軍被分割殲滅,命全軍修築營壘工事,連成一片,堅守待援。趙軍在長平被圍的消息傳至邯鄲,趙統治集團深為震驚,舉國震動。


趙國在全國搜集留守部隊,竭盡全力援救長平。

為防止趙軍內外聯合破圍,秦昭襄王親赴河內盡征十五歲以上男子從軍,組建了打援兵團自河內直插丹朱嶺,在出趙軍長平大本營之後,實施更加深遠的縱深包圍,徹底地阻斷了邯鄲與長平之間的一切聯繫。


在被圍困了幾個月後,趙軍缺糧斷草,只得殺馬充饑,饑寒交迫中的士兵,加上傷病的困擾,逐漸人心離散,鬥志全無。

絕望之中的趙括將趙軍的精銳部隊分成四隊,試圖通過輪番衝擊,企圖殺出一條血道突出包圍圈,但未成功。趙括也在帶領士兵突圍的時候被秦軍亂箭射死。


趙軍大將戰死,喪失統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突圍無望,在絕望之中,軍心崩潰,四十萬趙軍在萬般無奈之下,集體放下武器向秦軍投降。趙軍投降秦國之後,由於人數實在太多,秦將白起怕投降的趙軍日後一旦反叛難以鎮壓,便心生殺機。


除了讓其中年少體弱的240人回到趙國以外,其餘的40萬趙卒全部被坑殺於長平之外。


40萬個生命就這樣在瞬間消逝,這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最令人心酸的一幕。但是,悲慘的歷史並沒有因為這40萬生靈的鮮血而停下固執的腳步,僅僅幾十年之後,同樣的慘劇又上演了。


二、楚霸王項羽坑殺秦降卒二十萬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在鎮壓了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打敗項梁領導的反秦武裝,攻破邯鄲。

趙王歇和張耳也被秦將王離率領的20萬秦軍圍困於巨鹿。同時秦將章邯也率軍20萬屯於巨鹿南數里的棘原,修築甬道為圍城的秦軍輸送糧草。


趙將陳余率軍數萬屯於巨鹿之北,但由於兵力懸殊,不敢前往救援。為解救巨鹿之圍,楚懷王派出兩路兵馬,一路軍隊前往巨鹿解趙國之圍,以宋義為主帥,項羽為副帥,另一支軍隊進攻關中,以劉邦為主帥,並許諾說誰先攻下關中,就封誰為關中王。


項羽進攻秦軍之前,雖已有十幾路諸侯軍抵達巨鹿前來救援,但都懾於秦軍威力,只是屯兵於外圍,不敢出戰。當楚軍進攻秦軍的時候,各路諸侯軍仍閉門不出,各個將領只是從營壘上觀望。


項羽率領全部楚軍渡過河水,下令全軍破釜沉舟,每人攜帶三日口糧,以示決一死戰之心。楚軍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章邯軍,齊、燕等各路援軍也衝出營壘助戰,俘王離,殺其副將,解巨鹿之圍。後來,項羽日夜兼程渡三戶津(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縣西南),斷秦軍歸路,大敗秦軍。


章邯進退無路,率軍20萬請降。秦軍主力遂告覆滅。但不久之後,項羽擔心秦朝降軍生變,便把20萬的降兵活埋了。

這是中國歷史上發生的第二次大規模的屠殺俘虜的事件。


三、薛仁貴活埋鐵勒軍十三萬


中國歷史上第三次大規模的屠殺俘虜的事件發生在唐朝時期,即薛仁貴活埋鐵勒軍的事件。薛仁貴(公元614年~683年)名禮,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天生神力,勇武過人。


貞觀末年,唐太宗親征遼東,薛仁貴成為張士貴的部下。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直指高麗。

唐軍到了安地,一位郎將被高麗軍隊團團圍住,情勢危急,薛仁貴飛馬上前,立斬敵將,將人頭懸掛於馬鞍上,一舉震懾敵軍。

唐軍四面合圍,勢不可擋,高麗軍隊潰散奔逃,折兵2萬。唐太宗提升薛仁貴為右領軍郎將,讓他守衛玄武門。


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薛仁貴與梁建方、契苾何力一道,與高麗軍隊激戰於橫山(今遼寧遼陽附近華表山),薛仁貴一馬當先,箭無虛發,敵人無不應弦而倒,在隨後的石城之戰中,一位高麗神箭手連殺唐軍十餘人,薛仁貴怒髮衝冠,一人一騎,風馳電掣,撲向神箭手,立馬將敵人生擒,嚇呆了的敵人竟來不及拉開弓弦。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契丹阿仆固聯合奚族共同反唐,薛仁貴和辛文陵在黑山大敗契丹,活捉了阿仆固及一

干首領,將他們押到東都。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鐵勒酋長比粟毒夥同其他部落起兵犯境,唐高宗任命鄭仁泰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大總管,出兵討伐思結、拔也固、仆骨、同羅四部。


當時鐵勒九姓擁兵十幾萬,憑藉天山之地利,企圖與大唐雄師一決勝負。他們派出數十位驍勇騎士出馬挑戰,眨眼間,就被薛仁貴三箭射死三人,膽寒之下,鐵勒人下馬投降,放棄了抵抗。


為了消除後患,薛仁貴命令部下將13萬已經投降的鐵勒人就地坑殺,製造了中國歷史上駭人聽聞的殺降暴行。


四、拓跋珪活埋投降五萬燕兵


歷史上第四次大規模屠殺俘虜的事件發生在魏道武帝拓跋珪時期,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開國皇帝(386—409年在位),鮮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孫子,獻明帝拓跋寔的兒子。


385年,15歲的拓跋珪趁前秦滅亡、北方混亂重興代國,在盛樂即位為王。次年改國號「魏」,是為北魏,改元「登國」,398年,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大同,自稱皇帝。即位初年,積極擴張疆土,勵精圖治,將鮮卑政權推進封建社會,天下小康。

晚年好酒色,剛愎自用,不團結兄弟,409年在宮廷政變中遇刺身亡,年僅39歲,在位24年。謚號道武皇帝,廟號太祖。


拓跋珪率兵攻燕時,近五萬燕軍兵敗被俘。魏王拓跋珪挑選了有才的燕臣後,想對被俘的四五萬燕軍派發衣糧遺還。中部大人王建勸道:

「燕國強大,現傾國而來攻打我們,我們僥倖大勝,不如都把這些人活埋掉,燕國就空虛易取了。」


拓跋珪聽此言有理,就把近五萬燕兵全部活埋。這個數字為中國歷史上活埋敵軍的第四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開講了 的精彩文章:

給千金小姐當保鏢!沒想到還有附加條件!
日本兵藏身美國小島28年,挖洞穴吃老鼠,長期無人交流不說話,回國後說的第一句話震驚所有人

TAG:歷史開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