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人的文化修養與為官從政,管仲與鮑叔牙

讀書人的文化修養與為官從政,管仲與鮑叔牙

管仲是我國古代史上著名的國相,諸葛亮在隆中未出山的時候,「每每自比管仲樂毅」,可見管仲對後人的影響之深,連諸葛亮都以他為楷模。我們這裡要說的是,管仲與鮑叔牙的深厚交情。鮑叔牙了解管仲,同朝為官,每每舉薦管仲,自己甘願屈居在他之下。這樣的交情、這樣的精神實屬難得。

管仲出生於齊莊公五十六年(約公元前723年),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後代,與周王室同宗。管仲的父親管庄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衰,到管仲時已經很貧困。為了謀生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交往過程中,鮑叔了解到了他的才幹。管仲因貧窮,經常沾鮑叔的便宜,鮑叔始終能很好地對待他,不因此而說他的閑話。後來鮑叔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經過幾番角逐,小白被立為齊國國君,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管仲被齊桓公任用,在齊國主持政事,齊桓公因此也成霸業,多次聯合各國諸侯主持盟會,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這都是管仲的謀劃。

管仲說:「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牙推薦管仲以後,自己甘願做他的下屬。鮑叔牙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即讚美管仲的才幹,又讚美鮑叔牙能了解人。「管鮑之交」,成為後世美談。引申到後來的伯樂與千里馬,說的也是類似的道理。

說明,手機打字不習慣,來不及查閱和修正,文中或有記錯與疏露之處,見諒,記得點贊,分享下,康康的歷史見解 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寧寧談古今 的精彩文章:

陳後主陳叔寶為何能善終?

TAG:小寧寧談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