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袍戰神」陳慶之的奇蹟事件,你知道多少?

「白袍戰神」陳慶之的奇蹟事件,你知道多少?

亂世出英雄,魏晉南北朝就是這樣一個大亂世,亂得驚心動魄,亂得不同凡響,亂得有滋有味,當然也就亂得英雄輩出。

「白袍戰神」陳慶之的奇蹟事件,你知道多少??將神陳慶之就是其中佼佼者,陳慶之一生未嘗敗績,每次都是與兵力數倍甚至數十倍於已方的敵軍對陣周旋並能出奇制勝,曾經創造了以三千人對陣一萬人鎮守的虎牢關、卻僅以三天攻破的軍事奇蹟。陳慶之晚年最後一戰,梁武帝蕭衍聽聞老將子云僅有萬餘人對陣叛軍七萬多人,火速點兵三萬正欲馳援,結果大部隊還未出城門,就見一騎飛馬傳捷報。

「白袍戰神」陳慶之的奇蹟事件,你知道多少??陳慶之

陳慶之(484─539),南朝梁大將。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西南)人,字子云,出身平凡。幼時隨雍州刺史蕭衍起兵入建康,任奉朝請。大通初,隸領軍曹眾宗北伐渦陽(今安徽蒙城),破魏軍十五萬人。北魏內亂,陳慶之受命護送南投的北海王顥北還。其部僅七千人,自發縣(今安徽宿州西南),至於洛陽,凡四十旬,共取城三十二,經四十七戰,每戰必勝。後因兵少無援,所部喪亡殆盡,換裝為僧,得還建康,創造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少有的戰例。陳慶之的戰績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因平時愛穿白色袍子,因此他被人們被譽為「白袍戰神」。

「白袍戰神」陳慶之的奇蹟事件,你知道多少??正史中很少提及陳慶之的出身家世,在梁武帝賜他的詔書中提到「本非將種,又非豪家」,由此判斷陳慶之應該是出身寒門的庶族。眾所周知,在南北朝時期,世俗對於門第出身是非常重視的,這種情況直到唐朝以後才有所改善。因此作為庶族出身的陳慶之,只有比那些高門望族的子弟建立更多的功勛,才能獲得少得可憐的回報。當然這可憐的回報還要依賴梁武帝對他的特別恩寵。

陳慶之自幼便隨從蕭衍,當時蕭衍還沒有起兵反齊,陳慶之在蕭衍府中的身份只是一個小書童。蕭衍酷愛下棋,棋癮一上來可謂廢寢忘食,經常通宵達旦的和人對弈。他的那些棋友們即使有心討好蕭衍,無奈心有餘而力不從,陪到自己筋疲力竭,也不能讓蕭衍盡興。唯獨陳慶之,精力特別旺盛,只要蕭衍想下棋,他隨叫隨到,徹夜不眠仍然奉陪。因此,蕭衍對這個比自己小二十歲的棋友格外喜歡。

陳慶之
公元502年,蕭衍入主建康(今南京),登上了南朝皇帝的寶座,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例,自然要任命自己的親信入朝為官。當時年僅18歲的陳慶之被任命為主書,這是一個從七品的小官,但是對於年紀輕輕,又沒有顯赫家世和過人功勛的陳慶之來說,這已經是破格的殊榮了。這倒並不是因為蕭衍當時看中陳慶之過人的能力,只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道理罷了。因為如果蕭衍真的看中陳慶之的才華,就不會在此後二十幾年的時間裡不委派給他實際的重要工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主書這個官職是晉朝設立的,隸屬於中書省,最初由武官擔任,南朝宋時改為文職。所以在蕭衍登基的時候,是把陳慶之作為文人看待的。而據《梁書》記載,陳慶之「射不穿札,馬非所便」,也說明他在勇力方面雖然不至於無縛雞之力,但是也絕不是勇冠三軍,萬夫不敵的猛將,這也是他和其他那些流芳千古的名將最大的差別。
擔任主書後的陳慶之,並沒有安於享樂(雖然只是從七品小官,但是對於沒有門第背景的人來說,已經是顯要門庭了),而是不斷結交有志之士,冷靜地觀察時局政事,期盼著有一天能夠為朝廷做出更大的貢獻。在他41歲這年,蕭衍終於給了陳慶之顯露軍事天賦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有點意思 的精彩文章:

康熙叫什麼 康熙與雍正乾隆又有什麼關係
古龍筆下十大高手排行榜

TAG:歷史有點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