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數據對發展新經濟有多重要?

大數據對發展新經濟有多重要?

在尋找新的增長點的時候


數據在新興行業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







發展新經濟,


要用好大數據和應用場景


文/馬敏


本文首發於總第842期《中國新聞周刊》




「新經濟」自2016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引發社會各界熱議。進入2018年,各省市進一步加快新經濟培育,因地制宜錨定了不同的產業發展方向及培育目標,准一線城市更是展開直線競速。



那麼,新經濟發展到底有哪些路徑?城市在發展新經濟的過程中又該注意什麼?對此,我們採訪了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沈艷。在她看來,新經濟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和市場的檢驗。她還建議城市在發展新經濟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用好大數據,積極構建應用場景。




新經濟推動轉型



沈艷是2003年回國的。「那個時候中國經濟增長一直向好。可是到了2013年,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中國的人口紅利在消失,舊有的經濟模式已經不能支撐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中國的經濟增長需要轉型。怎麼轉?這時候就有了新經濟的提法。」




在沈艷看來,新經濟是中國未來的增長點所在。全球經濟環境下,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舊有經濟發展模式不可持續,中國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推動新經濟發展,實現從高速度低質量向高速度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模式的順利轉型。




「但是『新』和『舊』不是競爭關係。」沈艷特別指出,新經濟的「新」不單指新技術和新興產業,它同時在強調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相結合的「新」。也就是說,如果傳統產業賦予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同樣也可以屬於新經濟。



「我們也可以把新經濟看作是經濟運行方式中的創新因素,它代表了中國未來資源稟賦結構的走向。」沈艷說。




沈艷在早期的調研中發現,新經濟在中國准一線城市有著肥沃的成長土壤,「當我們坐在燕園為經濟轉型擔憂時,下邊的年輕人早已經擼起袖子加油幹了。」沈艷坦言,經濟轉型換擋期,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創新印記隨處可見,但是原有的統計指標不容易將這些新業態的產出統計進去。這也讓她決定開啟中國新經濟指數的研究,2016年4月,沈艷向前來北京大學考察的李克強總理彙報了編製推出新經濟指數的情況。總理對於這一開創性工作給予了肯定。



在這份新經濟指數報告中,沈艷用三個要素來界定新經濟:首先是人才,最優秀的人在哪兒,哪兒就是新的;第二是資本,資本投向哪兒,哪兒就孕育著新經濟;最後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國家戰略往哪裡去,大家就往哪裡去轉型。




有為的政府,有效的市場




在採訪中沈艷反覆強調,新經濟是潮水的走向,但是我們在熱情擁抱的同時也要保持冷靜。



她強調,在面對經濟新舊轉型,迫切需要新事物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在沒有深究的時候就相信新事物的力量,寄望它帶來巨大的變化。然而,真正的創新需要艱苦的努力和強大的資金支持,難免會有「皇帝新裝」式的創新出來攪局。




如何甄別「皇帝新裝」式的創新?沈艷也給出了三點建議:首先在執行國家相關產業政策時,需要加強政府相關人員在新領域的學習和培訓,使他們成為新領域的專家,而不只是旁觀者;第二對於新事物、新概念,儘可能多交給市場用真金白銀去檢驗;最後如果發現了虛假的創新模式,就應該實事求是,及時止損。



「其實就是堅持林毅夫老師新結構經濟學提倡的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有機統一。比如,有為政府要為創新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像減免稅收、政策扶持等;但是這個企業到底有沒有持續的生命力,還是要交給市場去檢驗,如果沒有資本的跟進,那就是要被淘汰。」沈艷還從關注金融風險的角度特別提醒,對於將資金與企業資本的全生命周期捆綁要謹慎對待。




用好大數據和應用場景




「在尋找新的增長點的時候,我們發現數據在新興行業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如果運用得當,大數據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刻畫新舊經濟的更替和發展趨勢,對未來中國經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沈艷說,她現在的研究也更加聚焦大數據和科技金融,這些都是新經濟的關鍵指標。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人口規模以及網民規模,大數據資源豐富。在沈艷看來,大數據就是資產,而政府無疑擁有最多的大數據資產。如果

能夠充分合理利用政府數據資源,激活數據價值,就會促進當地新經濟的發展。




在「十三五」規劃中已經明確提到「加快建設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也強調,組織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




對此,沈艷表示,她很期待大數據產業能夠幫助中國的新經濟成長起來。但是數據開放不等於免費,開放也不等於完全對社會公眾來開放,需要做一個分級的安排。這些安排可以借鑒開放數據做得較好的國家的經驗。例如,對於一些基本的數據要免費開放,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對於安全級別更高的數據,則可以通過簽訂協定等方式,明確數據使用方的責權利。




「不要把數據開放和共享變成某個企業的特權,政府要做的是打造數據產業的基礎設施,誰有本事誰來用。」沈艷說,要讓企業、學術機構和不同群體參與到數據的使用與發掘當中,才能更好地讓大數據為新經濟服務。




大數據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深刻改變了世界,也讓各國站在科技革命的同一起跑線上。當被問到當下中國新經濟發展到底處於什麼水平時,沈艷表示不能一概而論,「新經濟涵蓋不同的行業,中國在有些領域已經絕對領先全球了,比如互聯網支付;還有一些和全球先進水平相當,比如人臉識別等。在這些領域能有這樣的成績,是因為應用場景結合得很好。但是,還有不少領域我們還處在起步階段。因此,城市在發展新經濟的過程中要積極與傳統產業、消費升級結合,營造良好的應用場景,才能培育新經濟的成長。」




對此,各省市在相關部署時都有著墨,成都更是在《關於營造新生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意見》中明確提到:將構建「七大應用場景」,來培厚新經濟發展的市場沃土。沈艷表示,樂見成都發掘本地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新經濟。她還提到,其中服務實體經濟、智慧城市都是很好的抓手,「發現本地最能和新技術以及各類創新結合的產業,為其準備數據和技術基礎設施,是未來的趨勢。希望各城市都能挖掘自己的優勢,形成發展新經濟的文化氛圍、技術氛圍和規模效應。」




最後,沈艷還不忘強調,新經濟的一個特點就是迭代快。企業迭代變快的,就讓市場去甄別,它到底是不是有持續生命力的創新,「我在美國考察發現,新經濟發展中有兩類企業會成長得比較好,一個是大而全的,它們往往更具獨角獸的潛質;一個是小而美的,城市應該有耐心去發現小而美,你會眼前一亮的。」




值班編輯:俞楊








 

推薦閱讀





張業遂:接棒傅瑩的人大發言人



傅瑩獨家撰文:全球化進退中的中國選擇



關於網路個人隱私安全,周鴻禕委員有話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注意了,這是一篇來自機器人的約稿
同學們到現在才想清楚的事,章子怡十幾歲時就想清楚了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