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正確對待身邊的抑鬱症患者?

如何正確對待身邊的抑鬱症患者?

在生活中,人們不可避免的要遇到來自各方面的精神壓力和刺激,大多數人面對這些壓力和刺激都能較好的承受和應對。而對有些人來說,表現為持續的悶悶不樂,無精打采,鬱鬱寡歡,憤怒悲觀,愁眉不展,深陷其中,不知不覺中已經走進了抑鬱症的陰霾里。

如果突然發現身邊的親朋好友中,有人患上了抑鬱症,那麼作為家屬和朋友,該如何正確對待抑鬱症患者呢?

首先,要對抑鬱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抑鬱症不是一種「矯情病」,不是患者吃飽沒事瞎想造成的,更不可能找點事干就好了。那種認為抑鬱症患者屬於吃飽撐的沒事找事是對抑鬱症的一種嚴重誤解。

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它的核心癥狀是:情緒低落、興趣減退、享樂不能、精力不足、過度疲乏。同時患者可能會出現焦慮、自責、精神病性癥狀、認知功能下降、認知扭曲,嚴重者會有自殺傾向或自殺行為,甚至拒絕求醫治療。

部分患者會有明顯的軀體不適,出現疼痛、睡眠紊亂、食慾紊亂、性功能障礙等,並且因此而尋求醫學幫助。

迄今至為,全世界對抑鬱症的發病原因並不清楚,大家公認的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家庭、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與抑鬱症的發病原因有關。

其次,要保持平常心,有一個良好心態。

家屬要有一顆平常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說法,更不要有羞恥、自責、內疚感。不要對抑鬱症患者有任何歧視,不要有任何抱怨和不滿,更不要從道德角度評價抑鬱癥狀,如指責患者懶散、不思進取、不孝順等。

儘可能創造條件,讓患者與家庭成員和同事、親朋好友多交往,增強患者的自信,促進社會功能的恢復。

第三,要對抑鬱症患者多一點理解與關愛,陪伴與理解比講道理更重要。

抑鬱症患者的痛苦不但來自於疾病本身,更多時候來自於家屬的不理解。因而家屬要表達真誠的關心、理解和支持,不要對患者講道理或者是簡單的安慰「不要想那麼多就好了」,「沒事的,堅持一下就好」,「有人比你更不幸」等。

很多抑鬱症患者會出現退行現象,心理年齡會退行到幾歲孩童時的狀態,因而更需要家屬多陪伴、支持。在陪伴中給予充分的關注,充分溝通,家人、親友的情感支持和幫助對於患者恢復自信、改善癥狀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最後,要重視運動的作用。

抑鬱症患者往往因癥狀影響不願參與運動,家人親友的陪伴、鼓勵在此時就是非常重要的支持。要多陪伴患者一起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戶外的運動對抑鬱症患者的康復有著積極的意義。

現代社會工作、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對於日益增多的抑鬱症患者,需要我們更加重視,增加對抑鬱症的認識、了解和理解,做到「認識抑鬱、了解抑鬱、理解抑鬱、幫助抑鬱、治癒抑鬱」,真正做到「知郁、治郁」,讓更多的抑鬱症患者早日走出抑鬱。

無須獨自承受,讓我為你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關曉彤素顏被嘲?李沁要大爆?黃子韜患抑鬱症?劉詩詩很奇怪?全智賢二胎產子?
急!阜陽一女子產後抑鬱深夜走失,6個月大的孩子嗷嗷待哺,誰見到過?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