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揚:平昌冬奧判罰爭議不能靠「話語權」解決

楊揚:平昌冬奧判罰爭議不能靠「話語權」解決

撰文 | 董鑫 攝影 | 魏彤 編輯 | 熊穎琪

冬奧會進入「北京時間」。

作為中國首位冬奧會冠軍,今年,楊揚的身份從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轉變為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楊揚在接受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採訪時說,2022年冬奧會來到北京恰逢其時,我們的體育從原來的為國爭光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多社會責任,要為社會發展和市民的幸福生活貢獻一份力量。

全國政協委員楊揚接受媒體採訪

她表示,在申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時,中國曾要提出「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這是一個目標和任務,對體育工作者來說,這更是一種對體育融入生活的嚮往。


爭取「話語權」不能只停留在權益層面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在很多觀眾看來,這次平昌冬奧會在一些判罰上的結果有爭議,提出中國要在國際體育比賽上有更多「話語權」。對此,您怎麼看?

楊揚:如果我們把爭取國際體育組織的話語權的目的僅僅停留在為中國爭取權益層面上,那麼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阻力。

我認為,我們要用更寬廣的胸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際組織工作中去,為這項事業在世界範圍內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到時「話語權」自然會在其中體現。

政知圈:您在國際奧委會的時候,是否遇到過爭取「話語權」與工作相衝突的情況?

楊揚:沒有,我一開始就很明確自己的位置。做運動員多年,遇到事情,我會習慣找到問題所在,我有什麼問題、裁判有什麼問題、外部環境是不是有影響。對自己從事的這項運動越了解,就會越明白遇到事情應該怎麼處理。

等我退役,到國際體育組織工作的時候,會先去學習國際組織的工作程序和風格,了解之後才能夠逐步參與其中。

政知圈:這次平昌冬奧會也引發了一個關於奧運人才培養的問題,比如我們的冬季項目國際裁判數量特別少,您認為該如何解決?

楊揚:我今年有一個提案就是關於人才培養的,鼓勵更多運動員參與國際組織的工作,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實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是多方位的,有工作人員也有裁判員,也有像我們這樣的委員。總之,與國際體育組織接軌也是多渠道的,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系統地推進。


運動員也是奧運遺產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有說法認為運動員是最大的「奧運遺產」,您怎麼看?

楊揚:奧運場館、文化都是奧運遺產,運動員當然也是。我參加過一個論壇,在論壇上國家體育總局的一位領導就說過,中國奧委會最大的存量資產就是運動員。

體育領域,真正的軟實力是體育精神,而體育精神最好的展示載體就是運動員。無論是現役運動員還是他們退役之後,都應該最大程度體現他們的價值,讓大家知道中國體育不僅是贏得獎牌,還可以做很多其他事情。

這也是我退役之後堅信的,堅信自己還有價值可以發揮。當然這個價值不是別人說出來的,而是自己體現出來的。

政知圈:怎麼才能辦成您提倡的「以運動員為中心」的冬奧會?

楊揚:我前幾天在委員通道上說過,為每一位參賽運動員的家人保障門票,讓家人去現場給他們的孩子或者朋友加油。這其實也不是我們的首創,2012年倫敦奧運會就實行過,但此後並不是所有的奧組委都予以採納,我們希望北京可以。

還有,以往參賽運動員的通行卡只能去往自己參賽的場館,但2020年東京奧運會運動員可以做到一卡通行全場,他們也能去其他場館觀看比賽。

現在各國奧組委、組委會都在運動員體驗方面有所突破,我們北京也不能落後,我希望今後能夠通過一些細節和創新,來提升運動員的參賽體驗。


希望2022是一屆「走心」的冬奧會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您今年準備的兩份提案據說都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密切相關,它們分別是什麼?

楊揚:第一個提案是關於奧運遺產的利用,我認為這件事需要提前進行總體規劃。

這次在平昌冬奧會,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先生還特別讚賞了我們北京冬奧會的籌備工作,尤其是市場開發方面。與此同時他也特別囑咐我們,市場開發做的好,也要節儉辦奧運。辦賽省下來的錢加上國際奧委會後續投入的一筆錢,可以做一個基金繼續支持後奧運時代冬季項目的發展。但這些內容都要提早規劃。

我的另一份提案是關於我們在冬奧備戰中遇到的困難。中國的冬季項目有相當一部分在起步階段,人才基礎和場地設施都很薄弱。我們2022年的奧運場館要到2020年才能基本完成,開始測試賽,但對於我們自己的參賽隊伍,這些場館他們來不及用於訓練。這幾年,我們很多項目都是在國外訓練,國內都沒有最基本的備戰設施。儘管現在體育總局在這一方面的投入很大,但離我們想要達到的效果差距仍很大,還是希望相關政府部門能夠在場地設施建設、人才引進等方面給奧運備戰多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政知圈:您說希望我國運動員能參與2022年冬奧會的全部項目,目前我國冬季運動的短板在哪裡?

楊揚:我們有三分之一的雪上項目在冬奧會申辦之前都沒有開展過,是零基礎。雪車隊、雪橇隊是申冬奧之後才成立的,平昌冬奧會的高山滑雪項目也是我們第一次派隊伍參賽。還有一些雪上的項目都剛剛開始,平昌冬奧會我們都沒有派運動員參加。目前,人才、設施、教練等等大部分都要去引進,這需要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政知圈:對北京冬奧有哪些目標和期待?

楊揚:我希望2022是一屆「走心」的奧運會。老百姓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些感覺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奧運冠軍能走入老百姓中,讓冬奧會產生更多的社會化效應。

在國際上,我希望我們的走心能夠讓世界對中國的競技體育有新的看法和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和奧林匹克精神都是相輔相成的,希望能夠通過這一屆冬奧會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校對 | 李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報-政知圈 的精彩文章:

金正恩的親筆信這樣進入青瓦台
消失141天,國慶60周年閱兵總指揮落馬!

TAG:北京青年報-政知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