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看《芳華》,才覺得馮小剛是2017年最牛的中國導演

再看《芳華》,才覺得馮小剛是2017年最牛的中國導演

小時候的西紅柿味道

最近電影《芳華》在網上出了高清版,又從頭到尾仔細欣賞了一遍,感嘆佩服的同時,也發現一些細節:

1. 電影開始第一個鏡頭竟然給了張國立,雖然只是露了幾秒側臉。而有意思的是,張國立片中的角色就是當年馮小剛本人在文工團的職業——畫匠,主要是畫偉人的宣傳畫。

張國立的鏡頭

2.很多人覺得電影畫面老搖晃,特別是在電影院里觀看的時候,原來是全程幾乎都是斯坦尼康拍攝的,剛開始還有點不適應。斯坦尼康比固定機位讓畫面有了呼吸感,更真實。這一點搞攝像的最清楚,但攝影師有好多得職業病的,因為攝影師手和腰都非常吃力;

斯坦尼康拍攝場景

3.越戰場面也是斯坦尼康拍攝,一鏡到底,中間沒有切換鏡頭,血肉橫飛的畫面慘不忍睹。而長鏡頭如何規劃布局,這很考驗導演和攝像的功底;

戰爭拍攝場景

4.導演自己也承認美化了過去的回憶,真實歷史和原著小說都比電影中所表現的更激烈、更殘酷,所以電影情節讓人更容易感動,甚至有人想回到從前,這要有理性的認識。

馮導眼中的文工團

馮小剛出道初期,堅持內心藝術追求,拍了一些文藝片,比如《永失我愛》《一地雞毛》和《我是你爸爸》等小眾電影,可是這些電影不是票房不行就是審查線而得不到公映。之後,從《甲方乙方》開始,開啟了自己長達10年之久的賀歲商業片之路,票房也節節攀高,可他內心還是有些憋屈。

《甲方乙方》劇照

這些年馮導終於逆流而上、曲線救國,小心翼翼的試探電影審查的底線,撩撥著這個民族的歷史跟現實的敏感點。從《集結號》開始到《1942》、《唐山大地震》到《我不是潘金蓮》再到今年的《芳華》,這種執迷不悟的探索情懷不是每個「躺在歷史功勞簿上」的導演想做和敢做的事。談話節目《十三邀》里許知遠曾對話馮小剛聊過這方面的話題,馮導大概說:「我都快60的人,應該為自己活一回了。」

訪談中的馮小剛

拍非喜劇片對馮小剛來說,很多時候是虧投資人錢的。而這部《芳華》,由於各方面不可細說的原因,就更能引起審查部門的關注,也能激起觀眾的情懷。導致國慶檔遲遲沒法上線。電影大體上相當於馮小剛、姜文這輩人自己的「致青春」。雖然公映後刪除了很多珍貴鏡頭,但影片里所表達的思想已經足夠:有革命浪漫主義情懷,也有對集體主義的諷刺;有對過去歲月的懷念,更有對戰爭的反思和對現實的控訴。

像馮小剛這種探索精神,在中國文藝界屬於帶路人,理應向他致敬!

總之,2017年如果只看一部國產電影的話,那就是《芳華》,筆者認為這是毋庸置疑的,好萊塢電影只看一部的話,應該就是《三塊廣告牌》了。可有誰想到第9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頒給了《水形物語》。

《三塊廣告牌》劇照

原網信辦主任被拿下,這是很值得慶幸的。臨近去年底,很多優秀作品都被解封,像《無問西東》《風箏》等,大國「文化自信」得到有力彰顯,彷彿看到文藝的春天已經來臨……

《無問西東》劇照

已然三月,春天到了,各位春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先聲觀 的精彩文章:

TAG:先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