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兒學古箏四年,媽媽重拾「初心」的心路歷程

女兒學古箏四年,媽媽重拾「初心」的心路歷程

古箏曲《高山流水》

 Super Audio Check CD

閔惠芬 

00:00/03:13

01

四年前,還不滿五歲的女兒看到別人彈鋼琴,好羨慕,急切地要求學。看她這麼有興緻,我就帶她去培訓機構諮詢。經了解,五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學習鋼琴和古箏,這兩種樂器入門相對比較簡單。

培訓機構的老師帶女兒試彈鋼琴,可能是她的手小力量小,坐在偌大的鋼琴前,她明顯感到力不從心。這時,她聽到旁邊教室傳來悠揚的古箏演奏聲,就一下子被吸引過去了。她獃獃地站在門口聽完一首曲子,說要試試古箏。於是,老師幫她帶好義甲,給她簡單介紹了古箏,然後教她試彈。十分鐘後,她毅然決定要學古箏。

當時,我覺得她還小,也可能就是三分鐘熱度,就報了一個月的課程讓她試試。沒想到這一試,就開啟了古箏學習的漫漫長征路。

我清晰地記得她第一次上課的樣子:扎著兩個小辮,紅撲撲的臉蛋圓乎乎的,眼睛笑成一條線。一路上興奮不已,小嘴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直到開始上課還停不下來。45分鐘的課,她打斷老師不下十次,期間還給那個大眼睛的美女老師跳了一個舞。老師被逗得大笑的樣子我至今記憶猶新。

那時候,我的想法很簡單:女兒喜歡的東西就讓她嘗試,學古箏和做手工沒有什麼區別。如果她有興趣願意學,就支持她學下去,如果學一陣子不喜歡不想學,那也不勉強她。孩子的童年,還是要讓她儘可能自由自在的玩耍。

02

剛開始學習古箏,我是坐在邊上陪她一起上課的。因為那時候她年齡小,老師擔心課上教的內容不能掌握,或是轉身又忘了,就讓家長一起學,以便回家輔導孩子練習。

事實證明,「陪讀」絕對不是個好主意。在女兒看來,媽媽是跟她一起上課的,學琴便不是她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她和媽媽共同的事情。在媽媽看來,自己跟著上了課,就有責任充當業餘的輔導老師,要對孩子負責,要給老師交代。

而媽媽畢竟不是老師,孩子不願像服從老師那樣服從媽媽這個業餘教練。於是,權力之爭便開始了。

我每天替他規劃好練習的內容和時間,像念緊箍咒一樣,催著她守著她練琴。

我還是個特別盡職盡責的業餘教練,因為我也認真地聽了課,所以很容易發現她出錯的地方,一旦她彈錯了,我便馬上讓她糾正,多錯幾次,我的語氣就變硬了,面目也變得可憎了,她便開始哭。我倆的情緒不斷升級,最後不歡而散。

自從有了練琴這回事,家裡一向輕鬆愉快的氣氛開始被陰雲籠罩。每天只有女兒完成了練琴任務,一家人才能安安心心地正常度日。

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經常反省自己,想要改變這種狀況,也試著把練琴的主動權交給女兒。

可是,每次陪她上完課,我的「責任心」又上來了,總是忍不住要去提醒、督促,生怕沒有我的輔導她學不好。特別是哪次被老師批評了,說練琴效果不佳,錯誤較多,接下來的一周,我倆就都沒有好日子過了,一到練琴就劍拔弩張。

在女兒學古箏的前兩年,我們基本就是這麼度過的。有時候我也會耐心地跟她交流,她會說:「我喜歡學古箏,我想彈好聽的曲子,但我就是不想練。」

現在想來,那時都是我的錯。雖然最初學習古箏是女兒自己的選擇,而我卻在陪伴她的過程中忘記了「初心」。當她正式開始學習,當我發現她學的還不錯,我便有了期待,變得功利。

我希望她上課認真學回家自覺練,希望她每周能將老師教的內容消化吸收,希望她學的又快又好,希望她能夠從學習中找到樂趣,希望她能夠考過十級,希望她能夠長長久久地堅持下去……

我真的太貪心了,以至於忘記了:她還只是個孩子,她想要的只是好玩。長時間練琴佔用了她本來可以自由玩耍的時間,所以她本能地抗拒這件事。

我的功利心卻認為:如果不能每天練習肯定學不好,如果學不好就不要浪費時間和金錢去做這件事。

我忽略了她學習時候的樂趣,對於古箏,她是喜歡的,她的領悟能力還是很強的,當她能夠把一首曲子彈好的時候,她真的很開心很陶醉。就算因為練琴矛盾不斷,她也從來沒有說要放棄。

經過反覆思量,我決定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

03

上小學後,我把女兒轉到離家很近的一個培訓機構,不用接送,她完全可以自己去上課。從那時起,我便正式卸下「陪讀」的身份,不再陪她上課。

自從我不再「陪讀」,女兒開始為自己負責。

通常情況下,她都能夠安排好時間自己練習,雖然有時候練習的時間很短,但只要她說練好了,我基本不再過問。有時候,她乾脆去培訓機構練琴,練了什麼,練了多久,我根本沒法知道。

因為我對她學的內容不再熟悉,自然也沒有指導的資格了,她彈得對錯好壞我便無權干涉。只是每次上課後問問老師怎麼說,有沒有什麼困難,然後說些鼓勵的話。

如果某段時間老師反饋說練琴效果不好,學的不紮實,我也不會像從前那樣上綱上線。我會找個機會跟她聊聊,聽聽她的想法,然後告訴她:「不著急,慢慢來!媽媽相信你可以處理好的。」之後,學習繼續,她總在不斷進步。

後來,我在魯道夫德·雷克斯的著作《孩子:挑戰》中看到這樣一段文字,覺得很有道理。

很多孩子喜歡玩樂器,但是不願意認真投入地練習。當父母插手、介入、施加壓力時,結果卻把孩子本來很享受的事情變成了令他們憎恨的工作。我們應該做好自己,讓音樂老師激發孩子練習。

做好自己,不介入孩子的事情,並不是說把孩子扔給老師或者扔給樂器不聞不問,而是說,我們不給孩子壓力和批評,而是給予激勵和鼓舞。例如我們可以製造讓孩子為大人、為夥伴表演,或者幾個孩子一同表演的機會。這樣,音樂就變得有實用價值,而不是讓孩子憎恨的無休止地練習了。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留心什麼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並且完全把處理這件事的權利交給孩子。

書中的觀點跟我的做法不謀而合,把練琴這件事完全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只有當她需要我給予關注和幫助的時候才出面。

讓老師激發孩子練習,我們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指手畫腳。記得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我覺得女兒練琴不用心,彈得磕磕巴巴的時候,我提醒她好好練,她回我一句:「你要不要來試試?」雖然生氣,我卻無言以對。

說放手,就要真的放手,哪怕她偶爾偷懶,哪怕她進步很慢,都要能夠接受。不批評,不指責,尊重她自己的安排。

04

轉眼間,女兒學習古箏四年了,當年胖乎乎的話癆小丫頭已經變成十指纖纖、亭亭玉立的少女。

現在,對她來說,練琴已經成為習慣,她會自己安排好時間,安排好內容,練的順利,興高采烈,練的不順,會有點沮喪,但不管怎樣,她都能以平常心面對了。

慶山作品《得未曾有》中記述了一個八十四歲高齡的古琴傳承人。

她說:「要學琴,還得心裡真正喜歡。如果不喜歡,彈著也沒意思。學的時候好好學,經常練,要有毅力。有些人只是感覺好玩,結果學半年或幾個月就學不下去。琴棋書畫,修身養性,修自己的性情。現在生活緊張,有時間在家裡彈彈琴,自娛自樂,是一個讓自己清靜下來的辦法。」

這位彈琴的前輩,道出了學琴的真諦:修身養性,自娛自樂。我讓女兒學古箏的初衷也是如此,惟願她長大之後,遇到煩惱或是孤寂之時,能夠有古箏相伴,怡情遣懷,讓內心平穩從容。

重拾「初心」,我不再為女兒學琴焦慮,我跟她一起享受學習的過程。

在她練琴的時候,我用心欣賞,她需要我點評,我只作為觀眾說出中肯的意見,她往往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並主動去調整。

當我發現她練習得很投入時,我會由衷地表揚她,肯定她付出的努力。

上學期,女兒已經學到八級曲目,難度又上了一個台階,儘管她比以往更加努力地練習,還是常常達不到想要的結果。

我跟她說:「咱們不著急,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要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哪怕一個學期只學好一首曲子,都沒有關係。你把一首曲子學好了,勝過學習好幾首曲子卻都是磕磕絆絆。」

我還特意把《史記》中孔子學琴的故事講給她聽,讓她明白,學不在多,而在精。

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古琴),一連學了十天,仍在彈初學的曲子。師襄子說:「可以學些新曲了。」孔子說:「我已熟習樂曲了,但還沒有熟練掌握彈琴的技法。」

過了些時候,師襄子又說:「你已熟習彈琴的技法了,可以學些新曲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樂曲表達的思想。」

又過了些時候,師襄子又說:「你已領會樂曲所表達的思想,可以學些新曲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體會出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

過了些時候,孔子肅穆沉靜,深思著什麼,接著又心曠神怡,顯出志向遠大的樣子。他說:「我體會出作曲者是個什麼樣的人了,他的膚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個統有天下的帝王,除了文王又有誰能如此呢!」

師襄子恭敬地離開席位給孔子拜了兩拜,說:「我的老師告訴我這好像是《文王操》呀。」

司馬遷曾評價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孔子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他的境界自然不是人人都可以達到的,但是,我們至少知道這世上曾經有人是這樣學琴的。

學無止境,孔子精益求精的深度鑽研態度,不管是在學琴,還是其他的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找中,我覺得,學習樂器是最磨練人的事情。長期反覆的練習真的很乏味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堅強的毅力和恆心,對孩子來說,真的很不容易。然而,就是因為不易,做到了才難能可貴。

新學期開始了,站在新的起點,迎著新的陽光,孩子,請你遵循內心的聲音,按照自己的節奏,努力前行。加油!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往期同類文章回顧

喜歡就請關注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愛一家燈火 的精彩文章:

TAG:我愛一家燈火 |